正文 第80章 天上掉下餡餅來(3 / 3)

送走了丁和,武帝仍難掩激動,卻又不肯相信這就是事實,說:“侯景奸佞,又老謀深算,這會是真的嗎?”

朱異說:“陛下的英明,我南梁近五十年發展穩定,致使天下歸心,侯景歸順。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陛下不應該有任何懷疑。”

武帝當即召集文武大臣就侯景降梁這一大事進行商討。武帝興奮地說:“南北之間自南朝宋永初元年開始交戰,打了一百二十多年,大小戰役上百次,至今沒有任何結果。朕今垂垂老矣,自知去日無多,唯夢寐以求的是恢複中原,南北統一。現在,侯將軍願以東魏十三州土地歸降南梁,這樣的好事,如果不是上天感應,怎麼可能會真的出現?”

尚書令柳津說:“十數年來,我南梁與東魏使者來往密切,通和的局麵日漸形成。如果在這時接受東魏叛將侯景降梁,傷了與東魏的和氣是小,我南梁更被人視為背信棄義小人。”

尚書右仆射蕭淵藻說:“南北媾和,大勢所趨,無論是戰,還是和,隻要對我南梁有利的,皆可采納而不拒形式才好。”

驃騎將軍羊侃說:“侯景為人奸詐,首鼠兩端,沒有真正的主子,誰對他有利,他就投靠誰,誰對他構成威脅,他就背叛誰。此人最先投靠葛榮起義起家,後又協助爾朱榮撲殺葛榮,為世人所不屑。爾朱榮被誅後,繼又投靠權臣高歡。今高歡剛死,又說要降梁,誰知道他的葫蘆裏裝的什麼藥?還是警惕為好。”

軍機大臣朱異說:“侯景依據實力,控扼東魏十三州,相當於東魏土地的三分之一。現東魏權相高歡已死,形勢對侯景十分有利。侯景如果除掉高澄,取而代之,可以說易於反掌,他卻以十三州之地主動降梁,這難道還會有什麼陰謀嗎?”

尚書左仆射謝舉說:“近年來,雖然東西二魏時有摩擦,但雙方經貿往來十分頻繁。二魏邊境相安無事,無須重兵把守,但侯景卻利用高歡生病之機,屯兵十萬於西魏連接處,其險心可見。此前又在高歡麵前作出狂言,領兵三萬,打到建康,活捉我皇帝陛下,令其做太平寺住持。這樣的陰險小人,決不足信。”

武帝把目光投向太子蕭綱,蕭綱說:“侯景降梁的背景還需進一步調查,在此之前,還是不盲目作出決定為好。”

當天的議事無果而終。第二天,武帝一早便在宮城散步,朱異見武帝雙眼深陷,一臉沉鬱。可以想見,這天上突然掉下的一塊大餡餅將這位八十四歲的老人砸暈了。麵對那塊香噴噴的大餡餅,武帝真是吃也不是,棄也不是。

朱異便湊上去說:“陛下昨夜睡得踏實嗎,侯將軍的使者丁和已經走了,他說隻因高澄要謀殺侯將軍,侯將軍主動降梁,實屬無奈。現在我南梁拒絕了侯將軍,隻怕侯將軍會在萬不得已時投靠西魏。如果真是這樣,西魏就成我南梁第一強敵。這樣的形勢,對我南梁就太不利了。”

武帝站在那裏,臉色更加發青,自言自語地說:“我南梁就像一隻金盆,沒有一點缺口,沒有一點傷痕,現在突然要接受北方十三州土地,豈是小事?”

“陛下英明,四海歸心,如果拒絕了侯景,隻怕傷了感情的不僅僅是侯景,而是更多意欲歸附而尚未行動的人啊。”

其實,丁和並沒有回到魏地,而隻是住在朱異的家裏等待消息。就在丁和焦急等待準備北返的第三天,武帝終於作出決定,接受侯景降梁,並任命侯景為南梁大將軍,河南大都督,封河南王。武帝的任命剛剛發布,朝廷上下一片恐慌。通事舍人周弘正善觀天象,據說他幾年前曾預言建康將有禍災。當聽到朝廷決定接受侯景降梁後,周弘正說,建康的災難已經開始了。

除夕剛剛過去,正月初六,天空出現日食。日食將大半個太陽吞沒,一時間建康城裏謠言四處,紛紛傳說武帝要取人心肝以喂天狗,又說江南將有人災。建康居民又是一陣恐慌。

三月初二,武帝蕭衍再次前往同泰寺講經,講經畢,武帝又一次舍身同泰寺。這是繼普通八年(公元527年)舍身同泰寺後的第四次舍身。好在這一次武帝舍身時間隻有七天,依照第二次舍身的條件,文武大臣以二億錢為皇帝菩薩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