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0章 一個女人統治下的帝國(1 / 2)

晉王朝時的王愷與石崇相互鬥富,石崇去王愷家作客,王愷向他展示一尊二尺高的珊瑚樹。石崇不屑一顧,隨手拾起一旁的鐵棍朝那珊瑚樹擊去,在王愷驚叫聲中,珊瑚樹化為齏末。王愷大怒,石崇卻笑了笑說:“這有什麼呀,我賠你就是了。”於是,他讓人從家裏搬來比這高得多的珊瑚樹,不是一尊,而是六七尊。王愷自以為財富天下無以匹敵,他用當時特別貴重的麥糖洗鍋。而石崇說,用麥糖洗鍋有什麼呀,我家一般是用石蠟當作柴火來燒的。王愷不甘示弱,用紫紗步障四十裏,石崇則用織錦步障五十裏。石崇用一種叫椒的塗料塗飾房屋,王恰就用紅色的石脂蓋過他。

現在,讓我們把目光轉向淮河以北,看看那個強大的北魏王朝到底處在怎樣一種狀況。

依靠獨特的地理優勢,北魏王朝一邊與西域各國進行著從無間斷的絲綢貿易,接受那些小國的進貢。一邊又同南方的貴族們進行著糧食和玉器的交易,經過多少年的貿易積累,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富裕強大的帝國。晉王朝時王愷與石崇鬥富的故事早已是小巫見大巫。河間王元琛養有駿馬十餘匹,馬槽都是以銀鑄成,元琛家門窗上雕有口銜銅鈴的玉鳳和口吐旌旗的金龍。一次,元琛宴請諸王,席上酒器均用水晶和瑪瑙製成。宴會結束,他又帶著諸王逐一參觀他家的倉庫及錢莊。在王爺們驚羨的目光中,元琛說:“我並不恨沒有見到那個有著四五尺高珊瑚樹的石崇,隻恨他不能見到我。”一位叫元融的王爺在參觀完元琛的豪宅之後,心裏不是滋味,嫉妒得回家就病倒在床。他的好朋友、另一位王爺元繼前來探病,當得知元融生病的原委後便說:“你的財富並不少於他啊,怎麼會難過到這樣呢?”當著好朋友的麵,元融終於道出內心,說:“我原來以為京城比我有錢的就隻有高陽王,想不到現在又出了個河間王。”元繼嗬嗬一笑說:“你好象那個盤踞一方的袁術,卻不見這世上還有劉備。”元融這才哈哈大笑,從此知道,在這個世上,像元琛那樣的有錢人多著呢。

公元512年,北魏帝國皇帝元恪病逝於洛陽,元恪剛剛六歲的兒子元詡不得不在大人們的導演之下匆忙繼位,做了一名兒皇帝。圍繞著這個六歲的孩子,兩宮太後相互格殺。其結果是元恪皇帝的小老婆、現任兒皇帝元詡的生母胡太後戰勝了高皇後,高皇後被賜死。胡太後做了這個國家的攝政王,成為南北朝史上一個不可一世的人物。

北魏帝國的富裕,讓貴族們享盡了榮華富貴。皇室的財富多得讓所有的庫房顯得太小。有一天,專權的胡太後帶著她的親王和公卿們視察皇庫。當看到數百間庫房堆滿了綢緞,而庫房外的綢緞仍然源源不斷地運來時,便突發奇想,她指著那些光彩奪目的綢緞說:“你們,誰願意將那些綢緞扛回家去?現在,我允許你們盡自己的力氣,將這些綢緞搬進你們的府上吧,能搬多少是多少。”胡太後話音剛落,親王和公卿們蜂擁而上。他們似乎再也不顧惜他們養尊處優的身體,胖大的王爺們氣喘籲籲,瘦弱的公主們香汗淋漓。他們肩扛手提,一趟一趟地將那些綢緞從皇庫中搬出來,竟有王爺因不堪沉重,扭傷了腰,公卿們因來回不斷的奔跑而暈倒在地。

如果說南梁皇帝蕭衍在崇佛的路上剛剛起步,而在北魏,佛教已經發展到了瘋狂的地步。專權的胡太後篤信佛教,一國的青年男子都把出家為僧當作自己的人生追求,以致一時間國內人口驟減,引起一批大臣們的恐慌。梁大同年間特意從天竺千裏迢迢前來江南,想一睹江南佛教風采的僧人達摩在與梁武帝蕭衍意見不合,渡水北上到達洛陽時,這位禪宗的創造者竟然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他在皇宮旁看到金碧輝煌的永寧寺內有高達一丈八尺的金佛一尊,與普通人等高的金佛十尊,丈八玉佛兩座,九層佛塔高達九十丈,佛塔頂部的塔刹又高達十丈。當夜深人靜,風吹動佛塔內的銅鈴,十裏之外都能聽到那銅鈴所發出的悅耳聲音。達摩還看到,那些中國和尚們完全違背了佛教中苦行的教義,成千上萬的僧人們住在豪華的寺舍裏,過著比普通百姓優越十倍的生活。南方如此,北方同樣如此。失望的達摩不得不離開喧囂的都城,來到洛陽東南的嵩山,一頭紮進一座冷幽幽的山洞裏,一呆就是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