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溝通是能讓顧客得到更大的利益回報,同時也將給銷售人員帶來更大利益的銷售策略,即雙贏策略。
在跟顧客溝通的全過程中,銷售人員一定要想辦法多發問,讓顧客多回答。我們說一個人特別有“學問”,這“學問”其實質就是學會問問題!因此,要學會問問題,此時,聽比說更重要,當顧客說話的時候,我們就能夠從其話語中找到他的需求點,發現他的困惑與擔心的問題所在,才能夠更有針對性地與之進行溝通。因此,溝通的最好方法就是給80%的時間讓顧客去說話,留給銷售人員的隻需20%。而這20%的時間,應該被發問占據主導地位。
問話有開放式和約束(封閉)式兩種。前者的問題可以讓顧客隨意地回答,讓他去回答對此類問題的看法;約束式則要求銷售人員要很好的控製顧客的回答。在問話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如何開始。人際關係最大的阻力,就是不知如何開始。在銷售過程中,一開始,應該盡量地問一些簡單而輕鬆的諸如天氣、流行之類的。在此時,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點忌問:(1)年齡。即使對顧客的年齡,有很大的好奇心,也要避免。尤其是麵對女性顧客時,這點更為重要;(2)忌問顧客的婚姻情況。這是每一個人的又一隱私,當顧客沒有主動想要談此類話題時就別去問;(3)少談疾病。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如何,也是私事,與銷售無關,除非是想要他銷售有關保健的產品;(4)人生經曆。諸如學習經曆,宗教信仰之類的問題在開始之初就盡量地別問。總而言之,在開始沒有必要就切入要交流的重點問題所在,隻需要營造一個輕鬆的溝通氛圍即可。
第二,局麵打開後,就可以問對方的興趣與需求。了解顧客最感興趣的事物,就容易分析出其的性格特點。如果喜歡打高爾夫球,就可以和他談高爾夫;如果喜歡跳舞,就可跟他談跳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點,興趣點就是他向你交出打開心門鑰匙的開始,一旦找到了這一點,就有利於進一步溝通了。
與此同時,也是最重要的,銷售人員要問顧客的需求,每個顧客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不一樣的,顧客有很多需求點,不同類型的顧客有不同的需求,隻有問清楚每一位顧客的需求是什麼後才能夠有的放矢的進行銷售。問需求時銷售人員可以從問痛苦出發,人性都是追求快樂,逃避痛苦的。因此,問顧客目前對什麼事情最感痛苦,痛苦的事情就是他想要解決的問題,當銷售人員能夠幫顧客解除痛苦,幫顧客解決了問題,顧客就會對你另眼相待,進行交易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當然,在了解痛苦的同時,亦應該了解其快樂的事物,這樣才能夠更有效地將痛苦轉化為快樂。
第三,成交。顧客對銷售人員所提供的服務,所推介的項目,能夠擁有多大的決策權利以及能夠帶來多少成交額。
開放式和封閉式問題的詳細溝通技巧。對於前者,我們可以先從一些簡單易回答的問題入手,如“是否希望自信一點”、“想不想多結交些朋友”、“想不想多一點機會”、“是否渴望健康點”等問題,千萬不要一開始就問一些非常複雜諸如對方的感情之類的問題。“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就已經告訴了我們,如果第一句話就把顧客的心門堵住了,就會給接下來的溝通帶來不好的影響。
銷售人員可以從小小的問題開始:“您可以借您的手給我試一下”、“您試穿一下這衣服好嗎”……在問問題時,應該盡量的圍繞所要銷售的主題展開,如將會提供什麼樣的服務,圍繞這個問題提問,讓顧客不斷地肯定你所要推介的服務。銷售是一種影響力和吸引力,目的是讓顧客信賴銷售人員並進而追隨。因此,銷售人員要像專家一樣去影響顧客。
在溝通過程中,銷售人員盡量要問“二選一”的問題,比如“您喜歡紅色還是白色?”“喜歡大包裝還是小包裝”等等之類的問題,這樣就設定了比較明確的選擇答案,更容易和顧客溝通。在問問題之前要先想好答案,即所問的問題,銷售人員都要在溝通之前做詳細的計劃,並且要預測顧客可能會怎麼回答,這樣在接受到顧客的回答時就會心中有數,千萬不要自己給自己出難題,自己都答不出的問題就不要問出來。能夠問就盡量少說,盡量地讓顧客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