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個學生一次和我說:“老師,我家小孩該怎麼辦呀?每次,我和他說話,他就會說媽媽你怎麼那麼羅嗦啊,像個蛋白質。這都是什麼話呀,我都不懂。”
我說:“你的小孩很聰明,你聽不懂他的話,就說明你落後了,需要學習了,比如‘蛋白質’,‘蛋’就是笨蛋,‘白’就是白癡,‘質’就是神經質。”
現在是一個信息社會,而我們五六十年代生人,資訊都很窄,對於網絡之類的幾乎都不怎麼了解,但是我們的下一代卻是生活在網絡時代,得到的信息遠遠多過我們。要想和他們有共同的語言,與他們有同步的思維,就要求我們盡可能的去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懂得換位思考,即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思考問題,這樣才可能與對方保持思想上的同步,彼此之間才能夠進行有效的溝通。如果我們一味地用我們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去和他們交流,自然地就會造成障礙,更有甚者,會使對方對我們產生一種叛逆的心理,反而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那麼,溝通遇見看法不一致時,我們應該怎樣麵對呢?凡事都有三個以上的解決方法,當溝通出現問題時,就應該暫停,想想能否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解決出現的問題。比如夫妻關係出現問題時,很多人都會采取冷戰,其實此時冷戰隻會加劇問題的惡化,諸位也許不知道,冷戰給女性帶來的傷害尤其大,因為冷戰致使她的情緒得不到宣泄,會鬱積成疾。因此,適當的時候適當的爭吵反而有利於夫妻間情感的維係。
同理,我們與顧客進行溝通時,不可避免的也會產生碰撞的時候,這時候,我們與之進行爭辯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原則:第一,不要在人多的場合中爭辯。我們在發生爭執的時候,已經不是很冷靜地去看待問題,而是各自都盡可能地要維護自己的利益及尊嚴。人都有自尊,當有第三者在場的時候,爭吵的話語就會更傷人。第二,不要將話說的太滿,即不要講絕話,不要講一些不留餘地的話。第三,不要講傷人的話。我們在與顧客進行溝通時候,彼此都是在為自己的最佳利益辯護。在做某一判斷和決定的時候會首先會站在最大化自己利益的角度去考慮,去製定溝通的方式。
我們必須首先認識到這一點,才能夠去做有效的溝通。在進行溝通的時候,千萬不要把自己需要的快樂交給對方,當我們把快樂交在別人手上的時候,我們就像乞丐樣到處去乞討是很可憐的。我們要堅信自己有能力去創造和諧而快樂的氛圍。
因此,當溝通氛圍出現問題的時候,作為銷售人員都要想辦法改變這一局麵,要時刻提醒自己在溝通中應該起到的作用,而不是去抱怨對方的不理解。
第五,靈活。
任何一個係統都是由很多細節構成的,而最能夠影響大局的隻有少數部分。有的人到了六十歲左右,牙齒就掉了,但是舌頭卻一直到去世仍然還在,為什麼呢?因為舌頭柔軟而有彈性,靈活,能夠伸屈自如。在溝通的時候,要想達到好的效果,我們要清楚決定溝通成敗的一定有最靈活最重要的部分,就如我們的關節最靈活,但是也是骨骼得以活動的最重要的部分。如“活”字:隻要舌頭還在,就是活著。因此,我們講話的時候,千萬別學牙齒的堅硬,話語沒有彈性是溝通最大的障礙;而應該學舌頭般靈活,講話一定要留有餘地,要盡可能的委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