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捐還是沒捐 (1)(1 / 3)

壹基金創立三年多時間裏,民眾一直關注的問題是李連傑既然不斷地提倡有愛心的人捐助善款,那他有沒有對壹基金捐款?捐了多少?李連傑回答:這個問題我永遠不答。慈善不是比賽,不是攀比,慈善是一種愛心傳遞。

1.你拿了我們的錢是否做了該做的

2009年10月,中國紅十字會李連傑壹基金在北京舉行了“壹基金壹家人2009年會暨典範工程慶典”。會上公開的壹基金中國地區財務報告顯示,壹基金從成立之日到2009年6月30日,累計捐贈收入約為1.7億元,累計公益活動支出約為7456萬元。在捐贈收入中,接受貨幣捐贈收入為1.5億元,接受實物捐贈為0.2億元;公益活動支出中,為汶川地震開展的緊急救援和災後重建活動支出為5779萬元,其他公益活動支出為1677萬元。

說到底咱老百姓在意的事隻是明明白白的一本賬。獻愛心咱願意,一元錢咱也出得起。佛理人生四大皆空咱不懂,小道理小善心咱還知道一點,從小就明白“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隻是這一元錢的事發發短信還可以,如果真為了一元錢跑去銀行,我們還缺少點踏入銀行大門的勇氣。即便是自動存款機,人家也是隻認50、100的鈔票,識別不了小數額的錢幣。所以捐一元錢隻是個口號,也就是讓大眾先從心理上接受善款無多少有心就好,知道自己也是能獻一份愛心的,這就是打一個心理戰,讓慈善的門檻一下子降低,讓老百姓相信自己也能為他人盡一份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1+1+1=1”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口號。

李連傑在《滿城盡帶黃金甲》首映禮上發布壹基金夢想, 2007年4月19日在北京正式啟動壹基金,第一批動員的首先是娛樂圈內的藝人,從國際到香港到內地,基本上每個藝人都多多少少獻了一份愛心,從一線到三四線,再到片場的場務、臨時演員之類的在李連傑的“1+1+1”的演說中,紛紛解囊。

我們看到在任何一個場合,對著任何一個人,李連傑都在賣力地解釋他的壹基金,任何采訪三分鍾後就變成了壹基金推銷,即使沒有問題,沒有人聽,他也會滔滔不絕地說上半個多小時。李連傑每天在不停地想,不停地說,最終想得頭發也白了。現在出現在任何一個場所的李連傑,基本上都會戴著棒球帽,據說是因為頭發白了隻好全剃了,戴著帽子一方麵有點神秘有點酷。

有個說法很好笑,說現在李連傑的大腦和他的小腦修煉的一樣厲害了,說明李連傑開始再一次發揮他的小宇宙,在經曆了數次的生死關頭,又一次開始了新的夢想,從國際武打明星升級為國際慈善家。

李連傑第二批發動的是企業家,社會成功人士,並多次舉行會晤,這些都是近幾年在中國響當當的富豪啊,還有一批海外慈善家,隨便一捐就是千萬百萬的。現在為止壹基金在銀行的戶頭上還是有筆可觀的餘款,但李連傑的誌向不止這麼簡單,他想把壹基金做大做到全球化,所以采用美國的模式來發展中國的慈善,一不小心就引發了點麻煩。

李連傑第三批想發動的自然是平民百姓,相比較而言富人還是少數的,人民群眾的力量才是巨大的,毛主席說“人多力量大”。再說了,那些個明星、富豪、企業家不可能給你捐了一次又一次,你也不能總涎著臉在人家那裏裝了一次孫子又去裝一次吧,所以李連傑又想到了廣大的人民群眾,想到了公募,又回到了他最初的想法:每個人每個月一元錢。這對於老百姓來說不是大數字啊,每個月兩塊錢咱還是有點,按照他的想法,中國泱泱大國,十幾億的人口,這每個人每月手指動動一年就要多少個億啊,再建個汶川都夠了。就是這事有點玄乎,政府還沒批準,也隻能在此基礎上耐心等等。

經曆印尼海嘯劫後餘生,李連傑似乎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之前的他不善言詞,個性自閉,不懂社交。據說在拍攝黃飛鴻係列時和十三姨關之琳不說一句話,隻要拍片一結束就變成個悶嘴葫蘆,最多也就是用閃爍的眼神有點交流。所以說李連傑本質上是個害羞且內向的人。況且從小有接受著嚴謹和正統的教育,所以在他身上沒什麼豐富的幽默細胞,即使演喜劇片也是需要其他演員的襯托,要不一不小心就會把一部歡快的喜劇演成曆史劇。而且李連傑最怕拍感情戲,一到關鍵時刻就有點掉鏈子,總搞不懂感情戲咋就那麼複雜,更別提什麼激情戲了,在和徐靜蕾合演《投名狀》時,老徐說和李連傑的一場激情戲演得像武打戲,李連傑更玄乎,一場激情戲拍下來都不知道老徐長啥樣,但就這麼個不善感情戲的李連傑在現實生活中卻上演著最富爭議的俠客和美女的人生劇,而且還被稱作是拋妻棄子的負心人,具體咋回事在以後的章節咱們再詳細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