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中國舉辦了一屆全國武術大賽,在山東濟南進行。於是,在學習了一年之後,年僅11歲開始了他的第一次遠途旅行。李連傑得到了第一次榮耀,獲得少年組全國第一名。之後數年間,李連傑獲得了全國武術比賽的冠軍,被北京市體委授予特等功,還被評為“勇攀高峰的突擊手”,成為上世紀七十年代武術界的常勝將軍,也被稱為中華武術的第一高手,並開始有了固定的薪資,可以拿錢貼補家用。
得了武術冠軍並不是年少的李連傑最榮耀的事。當時中國開始和西方國家進行文化、政治上的交流,李連傑又參加了一場很重要的外交活動:泛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乒乓球冠軍賽。當時李連傑在其中表演了武術,也見到了當時中國的高層領導如外交部長、國防部長,以及後來還見到了周恩來總理,並得到了周總理的嘉獎,這對於九歲的李連傑來說是多大的榮耀,那擱在當時的中國真是至高無上的光榮。
對於年幼的李連傑來說,最刺激的還不是這些武術練習和表演。1974年,他又被選去參加另一個特殊課程,這些都為將來的李連傑也就是現在的李連傑的思想和世界觀打下了基礎。中國政府正在實行優秀武術選手的選拔計劃。被選拔者預定要拜訪美國的四個城市:檀香山、舊金山、紐約以及華盛頓特區。當時的人坐過飛機的大概也沒幾個,更別提坐著飛機去美國了。當時咱中國的經濟剛開始恢複還處在基礎比較薄弱的時期,也剛開始和西方各國建立友好關係,李連傑就已在檀香山機場坐著華航的飛機開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世界環遊。
為了這次意義非凡的親善之旅(當時中美關係還很敏感),年幼的孩子們被安排參加各種巨細靡遺到驚人地步的訓練課程,不光是武術訓練,還要學習西方應對進退的社交禮儀。不僅要學習如何用刀叉進餐,還要懂得上哪道菜該用哪種刀叉,以及用餐時的種種細微禮儀:無論如何刀叉都不能碰到盤子,嚼菜時不能露出牙齒,或是粗魯地用牙簽剔牙。也就是咱們吃了一輩子中餐,突然想去西餐廳開開洋葷,為了避免出糗或者被人罵作土包子,而在家對著一大堆的刀刀叉叉,模範著電視上的洋人練習左手刀右手叉的,還要學著很紳士地給女生拉個座、彎個腰什麼的,等一切練習好了,才會貌似鎮定、內心忐忑地去洋餐館當一回Gentleman(紳士)。
結果李連傑發現上了真正的餐桌也就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了,咱中國人做足了姿態,人家老外用手抓著大口大口吃得稀裏嘩啦,一幫中國孩子卻糾結在一堆刀叉裏,這也讓年幼的李連傑有了第一次對不同立場不同觀點的初步理解,在11歲那年,李連傑先生開始思索事物的矛盾性。
每天都是枯燥的武術練習,其他啥娛樂也沒有,練得渾身是傷、筋疲力盡,其他孩子呼嚕打得震天響,李連傑卻躺在床上看看外麵的星星,想想自己模糊的將來,時間久了也就有了哲學家、半個佛學家的氣息了,所以他現在的思想才會那麼超脫。本來武術就帶有禪道,李連傑小小年紀就開始賺錢養家,就開始周遊列國,就開始有自己模糊的人生目標和遠大誌向,正是應了那句老話:環境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當然,這次訪美親善之旅的最高潮是和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鬆在白宮玫瑰園見麵。咱們來看看李連傑在自己的博客中如何描述這一段。
訪美的最後一站,也是旅途的最高潮,就是華盛頓首府。隊上隻有少數被挑選的人可以在白宮的草坪上表演武術。表演完後,我們被正式介紹給美國的政界高官,然後一起擺好姿勢合照留念。我還記得,美國總統尼克鬆站在我的女隊友旁,而我則站在基辛格旁邊。
就在此時,尼克鬆轉過頭對我說:“小朋友,你的功夫真讓人印象深刻!長大了要不要來當我的保鏢啊?”
“不要,”我脫口而出,“我不想隻保護一個人。等我長大了,我要保護全中國億萬萬人民!”大家都啞口無言,周圍彌漫著一股尷尬的死寂。沒人想到我竟然會給了這樣的回答——連我自己也沒想到。最後是基辛格開口打破這片沉寂:“我的天,小小年紀,說話已經有外交官的架勢了!”
一直到幾天後,在訪美的行程接近尾聲的一場外交餐宴上,有人拿一份報紙給我們看,我才知道我們的白宮之行上了紐約時報的頭條,圖文並茂地報道整個過程,還奇怪著究竟赤色中國施行了什麼樣的教育,為什麼年紀那麼小的代表,回答問題也能這麼充滿愛國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