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斷還是不斷 (3)(1 / 3)

作為一種國內首次嚐試的公益模式,壹基金和中國紅十字會有三年之約。在三年的合同期裏,作為私募基金的壹基金掛靠在有公募資格的中國紅十字會名下,可借助中國紅十字會的名義向社會公開募捐,做公募基金會的項目。但是,到2010年底,這份三年合約就將到期,壹基金和自己的慈善之夢,該何去何從?李連傑一定反反複複想了很多遍。

所以,2010年9月12日他做客央視新聞頻道《麵對麵》節目,接受主持人柴靜專訪時,顯然是有備而來。他是來命中要害,置之死地而後生的。

“壹基金會中斷嗎?”柴靜問。

“有可能。”李連傑答。

“會有這麼嚴重嗎?”

“有,你和我,我們都不能理解的嚴重性。”

一語驚人。這個著名的佛教徒又當即補充道:“任何事,有開始的一天,就有結束的一天。”一石激起千層浪,把大半個中國都震動了,這好好的一個慈善機構一直良性運作著,被媒體、企業、愛心人士和社會各界關注支持著,昨兒還好好的,怎麼突然就說要斷了呢?一時間,議論紛紛,社會輿論幾乎一邊倒地為壹基金的“意外中斷”感到震驚,同時指出中國慈善業的種種弊端,對李連傑給予深重的同情。

這言論是自由的,但也得負責啊。李連傑的一句“壹基金計劃可能麵臨中斷”引起了巨大反響,甚至有傳聞稱壹基金與其主管單位中國紅十字會存在“某種不可調和的矛盾”。對此,中國紅十字會秘書長王汝鵬在其博客中表明態度,稱“壹基金要關閉”的說法是無中生有的。他說,壹基金隻是一個基金,不是一個基金會,隻是一筆具有專門用途的錢,因此它不具備獨立法人地位。他明確指出,作為設立在中國紅十字會的一個專項公益基金,隻要壹基金賬戶上的錢沒用完,它就不會關閉,而“目前中國紅十字會壹基金在賬上的結餘資金還有6700多萬元”。

李連傑靜待幾日,在稍後的采訪中也透露壹基金不會中斷。他說:“我對中國紅十字會很感恩,沒有它,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壹基金,兩者怎麼可能有矛盾?”李連傑稱,壹基金和中國紅十字會的“三年之約”是指中國紅十字會授權自己有“簽字權”這件事——李連傑可以代表中國紅十字會壹基金簽署任何法律文件,時間是三年。2010年2月5日,這項規定已到期,但是根據合約,如雙方沒有提出書麵意見表示終止,就自動轉入下一個三年。

這前後不一致的言論讓壹基金的直接管理者“中國紅十字會”飽受了輿論指責和社會壓力,對此,李連傑又表示了歉意,為“紅十字會”抱不平。

雖然李連傑和紅十字會方麵都稱“關閉論”不靠譜,但李連傑因為壹基金無法獲得獨立身份而口吐怨言卻是真的。這麼一鬧,壹基金身份的尷尬,以及李連傑本人實現慈善夢想的阻礙,引起了社會足夠的關注。可以這麼說,壹基金是目前中國最火的慈善“怪胎”,李連傑則是中國最火的慈善“野心家”。這兩者的影響力無疑都將與日俱增。

“有人說李連傑你會不會為武術奉獻一生?我說那不是我。你會不會為電影奉獻一生?那也不是我。你會不會為慈善奉獻一生?我說那還不是我。”他說他想做的,是“讓別人來實現我的夢想。拍電影就把最好的動作擺出來,把最好的演員、最好的導演找來,拍我喜歡的電影。做慈善就把最專業的人請來,建立團隊讓他們自己去運作。我不喜歡做具體的事情,我覺得隻有專業的人才能更好地做具體的事情。”

當壹基金發展麵臨窘境時,他采用了一招破釜沉舟之計。之前他曾經說過也許會在某天采用隱退的方式,所謂隱退不會是因為壹基金遇到了困難,而隻會是因為壹基金已經建立了一個專業的團隊,已經不需要他個人的搖旗呐喊。他用了隱退,表示功成身退,一切可能的發展早已在他預料,就像二十多年的路途走得並不平坦,有些他選擇了放棄,有些他選擇了堅持。二十多年的風風雨雨讓他不再像當年的暗殺事件中被盤查時那般不知所措和無助。他選擇了正視和麵對壹基金的困難,把所有一切暴露在媒體大眾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