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觀點認為壹基金這個孩子涉嫌違法出生,他的出生是不符合中國的國情,簡而言之,壹基金是打著公募(政府慈善機構可以向人民大眾籌集善款)與私募(個人慈善機構不能向人民大眾籌款)之間擦邊球的“怪胎”,他既不屬於公家財產也不屬於私人財產,爸爸李連傑沒把符合他出生的法律手續(沒取得準生證)辦全就急著要剖腹產,強行要他提前出世了,顯然壹基金這孩子是否健康還是有待觀察的,隻是在繈褓中時看不出有啥大問題,壹基金也在大夥的關注中慢慢成長,看上去是健健康康的,但必要的身份問題還沒得到解決。
可是創始者李連傑又著急了,馬上進行了第二步計劃——2010年6月21日,壹基金公益研究院在北京師範大學正式宣布成立,這是國內首家由大學與公益組織聯合發起成立的專門從事公益理論研究、公益人才培養與公益政策谘詢服務的研究機構。這下好了,違規行為一個接一個,壹基金這孩子的戶口還沒批下來,在社會上的合法地位還沒取得,剛開始蹣跚走路呢,爸爸就非要讓他跑讓他跳,這可難為了這個發育不完善的孩子。教育經費要社會人士捐贈,畢竟這麼大個慈善機構的運行需要大把的銀子去支撐,可是國家政策是不允許的,爸爸李連傑是沒有權力為壹基金這孩子籌集活動經費的,即使愛心人士捐了款,爸爸李連傑也是沒有權力去運作這些費用的,必須得媽媽紅十字會批準了再說。這讓爸爸就有點意見了,我對孩子壹基金的規劃都做好了,他生下來這三年的成長也是大家夥都看著的,沒啥大問題,發育也是良性的,既然孩子都生了政策上咋就不能特批一下呢,唯一一點就是孩子長了個“膿包”(沒取得合法身份),總得要治吧?
李連傑也是個深謀遠慮的人,習慣以戰爭中的謀略家的方式來規劃自己的事業,這個謙謙君子的慈善野心慢慢展露出來。第一個三年計劃讓壹基金要實現去李連傑化,做公募基金會;第二個三年計劃做公益研究院,第三個三年要做公益醫院。李連傑不介意人們用“野心”來形容他的公益夢想。而壹基金遭遇發展瓶頸,公募基金會申請遇阻,他仍積極麵對並稱:“既然沒有紅燈叫停,就要一直在黃燈中前行,不要等待。”
有人說:你現在是不是因為有了足夠大的氣場才去做這些事?他笑著回答:“20年前我就有了這種氣場,隻不過沒有人知道而已。”目前的他更熱衷於用慈善家企業家來稱呼自己,演員已經不是他的夢想。
這些年他為了壹基金的事忙得焦頭爛額、鞠躬盡瘁、坐立不安、吃喝不寧,眼瞅著頭發也白了,人也消瘦了,身體也累病了。李連傑稱自己這幾年為了壹基金是做了真孫子,還不帶裝的,為了壹基金籌款的事到處求爺爺告奶奶的。何謂真孫子呢?就是凡事都要看人眼色,善言討好,逗得人開心了賞兩個錢,不開心了冷著臉打發一下,那待遇比乞討好不了多少。李連傑也曾說這麼多年來為了壹基金好像一個乞丐一樣,盡心了盡力了,看盡了人的臉色,飽嚐了世間冷暖。一片憂國憂民的慈善之心卻被媒體、民眾開始質疑了、揣測了。一直良性運作的壹基金居然成了一個發育不良的怪胎,第二個公益計劃一下成了早產兒。遇到政策上的事總不能四兩撥千斤,也不能采用娛樂江湖的乾坤大挪移,該怎麼化解危機呢?李連傑和他的壹基金智囊團研究再三,大家都主張采用保守做法,等、忍、克服,李連傑卻不認可,他主張破釜沉舟,要麼就繼續摸著石頭過河,要麼就停止,將事情擺在台麵上,好話瞎話敞開了說。“質疑會讓人進步。壹基金一開始就把自己放置在陽光之下,歡迎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