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奇怪的壹基金
2007年4月19號,壹基金正式在北京啟動,理念非常簡單:每個人+每個月一元錢=一個大家庭。但是,直到三年後壹基金即將中斷的時候,這個理念都無法實施,因為壹基金是個“怪胎”。
身份認證困難、賬目不能自主、項目開展受限……三年來李連傑拉著他的娃——壹基金,幾乎把能撞的牆都撞了。
其實,成立壹基金之初,李連傑就沒有十足把握,他擔憂:“我拍過三十多部電影,知道怎麼拍電影。但是搞慈善基金呢我就真的沒有經驗。所以就像一個剛擁有孩子的父親也不知道如何把他慢慢地養大。我真的希望大家一起來幫忙。我們來共同地努力吧。想辦法把這個計劃像孩子一樣一點點地養大。也蠻有意思的,除了為了自己,可能我們都知道這個孩子將來會幫到很多人,所以我們就一起把他養大。不管你是哪兒的朋友,也許你來自全世界各地,也許你來自中國各地,我覺得在我的思維裏都是一家人。而且這個孩子還有另外一個媽媽——紅十字會一起撫養。那紅十字會在全世界來講是人道主義組織。我覺得隻要人類還生存在地球上就會有人道主義援助存在。所以一邊是媽媽,一邊是我的個人理想,就是爸爸把他養大,我們一起來養。”
一開始,他就清楚問題的症結,即他是壹基金的父親,但中國紅十字總會才是壹基金的母親,沒有這位母親,這個孩子生不下來,而且即使生下來了也沒法斷奶,一斷就死。
2008年4月,李連傑在接受《南方周末》專訪時,曾回顧壹基金投靠中國紅十字總會的那個暗含著無奈、妥協的過程。“在美國和香港做慈善非常容易,隻需要在政府備案,便可向社會公募。因為有完善的製度和清晰的法律條文,所以我可以做獨立的個人基金會。”李連傑說,“而在中國內地要這樣做顯然是不可能的。”
一開始他以為可以複製香港模式,做一個獨立的個人基金會。為此李連傑動用了作為一個成功演藝人士能夠找到的所有社會關係——從國際慈善機構到演藝界到社會企業,他的足跡可謂遍布全球,和比爾·蓋茨分享慈善理念,和克林頓惺惺相惜,和馬英九交情匪淺,更和馬雲等一批年輕的企業家稱兄道弟,建立淘寶和壹基金的商業合作,他輕鬆地說:“也就是兄弟之間辦點事。”
2005年,李連傑與前美國總統克林頓出席在卡塔爾舉行的慈善派對,為年前的海嘯災民籌款,協助他們重建家園。卡塔爾王族特別召集他們曾於去年派飛機接載的滯留在馬爾代夫的旅客,李連傑正是其中之一。而克林頓則以“聯合國大使”身份出席。克林頓盛讚李連傑有愛心,經曆海嘯即成立慈善基金幫助別人,更讚他最厲害的地方並非武打,而是一顆愛心。至於李連傑則回禮大讚克林頓有大將之風,與他聊天感覺舒服。
但最終李連傑仍然發現在大陸地區根本不可能做個人基金會。他必須掛靠在某個政府部門或官方組織之下。也就是說,壹基金必須在權力的譜係內,拜一個自己的“碼頭”。在尋找多處社會關係受挫以後,李連傑選擇了中國紅十字會。
壹基金成立了,得到大家的認可,也在穩步發展,可是潛在的矛盾卻越來越嚴重。就拿汶川地震來說,這是壹基金募捐的爆發點,截至2008年5月19日中午12點,短短7天之內,壹基金就籌到了善款4272.582萬元。李連傑連夜帶著善款奔赴成都,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卻說,“200萬元我們自己操作,4000多萬交由紅十字會支配,畢竟這方麵紅十字會更能從全局把握。”也就是說壹基金自己隻支配善款的4.6%,剩下的95.4%則是交給紅十字會官方支配。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壹基金工作人員說,壹基金隻負責籌錢,並不負責管錢,對捐款的使用,必須通過紅十字會的財務渠道進行。
實際上,雖然態度謙卑,但李連傑一直不滿足於這種受製於人的狀態。清華大學創新與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鄧國勝稱,壹基金一直在打擦邊球,在很多場合,它的一些做法是違反現行規定的。他曾在出租車背後的宣傳廣告上看到,壹基金計劃的公益廣告上並沒有標注中國紅十字會。嚴格說來,它在沒有打出中國紅十字會的前提下,是沒有權利做這種公益廣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