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試論電視新聞配音的情感調動(3 / 3)

四、解決之道

(一)增加知識儲備

播音員接觸到的稿件涉及生活的方方麵麵,不可能全知全覺,但必須盡量知道的多一些。梅益同誌說:“播音員應該有這樣一個勇氣,如果我還不能比稿件的作者知道得多的話,那麼我至少不能比作者知道得少。”新聞播音部的崔誌剛老師說:“播報的每一篇稿件的每一句話,一定是確定的語氣在播,如果你都是不確定、似是而非的語氣,就沒有可信性,就說明你沒有理解稿件內容,這肯定達不到播出的要求。”理解稿件的前提是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積累,儲備的多了,在有聲語言表達時,就可以做到“感同身受,有感而發”。筆者在2012年10月12日播讀《中國航母“遼寧艦”入列後首航》的背景消息時,對我國航空母艦的發展並不了解,在播讀時處於“半蘇醒”狀態,抓不住稿件主旨,感受不具體,情感表達不到位。這之後,筆者搜集了相關材料,收聽、收看了相關電視節目,並對稿件進行了歸納整理和再次播讀練習。2012年11月22日在播讀《殲15戰機成功著艦》的稿件時,筆者能夠迅速理解稿件內容,情感調動準確及時,因而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筆者總結,播音員知識儲備包括以下幾方麵:

(二)增加情感儲備

情感在不斷的積累中被強化,播音員的思想感情在一步步地運動著:一方麵播音員要調動起一定的情感經驗;另一方麵,情感在積聚的基礎上要被點燃起來,這觸發點必須能夠激起播音創作主體的一定態度。筆者認為情感經驗的體驗和儲備在新聞播報中具有重要作用,應加以重視。筆者在2012年7月27日播報了《721特大自然災害:61名遇難人員名單公布》稿件,氣息較穩,語氣、節奏控製恰當,情緒飽滿,但不恰切。原因在於悲痛有餘,客觀準確不足,失去了新聞播報的特性,顯得有些矯情、不得要領。

如何儲備情感?首先,在新聞消息播報之外,應該嚐試如通訊、詩歌、散文、廣告的配音練習,甚至在日常的練聲中,也應注入感情,從單個字詞找感受,而不是單單追求字音、聲音的磨煉。其次,從不同角度觀察體驗生活,發現生活中的點滴細節,感悟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冷暖,做個生活的“有心人”。最後,應接觸不同類型的藝術形式,如話劇、歌劇、舞蹈、電影等,儲備情感因子,為播報的情感抒發做準備。這樣,在播報中就能迅速引發具體的感受,情感調動才能準確、恰切。

(三)話筒前狀態調試

好的話筒前狀態,能使播音錦上添花;不好的話筒前狀態,則使播音功敗垂成。話筒前的狀態好,可以使語言內容非常自信地表達出來,甚至超常發揮;有良好的狀態,即使遇到較緊急的稿件,也可以播得沉穩,應付自如。筆者在實習期間進入了“怪圈”,日常播報練習甚至是備稿時都能夠全神貫注,思想感情處於運動之中,氣息、節奏、語氣的把握也都比較到位。但一旦開機錄音時,就會出現各種問題,究其原因還是筆者沒有找到最佳的話筒前狀態。之後會提前半小時去適應配音間的氛圍,使自己盡早進入工作狀態,並且把之前備稿時遇到的各種問題,在配音間調試一下,找到一個最佳的工作狀態。

筆者剛到新聞播音部實習時,完全被老師的吐字歸音、聲音狀態所吸引,在播報學習過程中從字音、氣息、口腔控製,甚至是播講狀態都是在“模仿播報”,動腦很少,動情更談不上。可無論技巧運用多麼熟練,出來的每個字音、每句話都是生硬、別扭的。經過老師的指導和自我總結,筆者逐步感受到情感調動在新聞播報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視,這也是筆者接下來在工作實踐中的著力突破點之一。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