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成偉
時代在進步,電視技術在發展,公眾對信息的需求在不斷增加,電視新聞直播節目已經成為當今一種常見的新聞報道形式。央視新聞頻道打通了24小時直播通道,各省級電視台也紛紛成立了專業的新聞頻道,電視新聞直播成為常態。電視新聞直播節目指的是人們利用微波與衛星信號傳輸係統,將新聞現場的記者報道、畫麵及音響,連同在演播室拍攝的內容,通過現場記者與演播室新聞主播的連線及畫麵的技術切換,同步傳達給觀眾的一種新聞節目形態。它具有同步記錄、同步傳播的特點。我國的電視新聞直播節目經曆了從“原始直播”到“錄播時代”再到“現場直播”這樣三個大的發展階段。
在電視新聞直播節目中,主播是節目的核心與靈魂,在節目進行當中,他要播報新聞、提問采訪,起著把控節目進程與節奏、串聯整個節目的作用。在今天的新聞傳播中,主播簡單的有稿播報已完全不能滿足節目和受眾的需要。因此繼央視新聞頻道的《新聞直播間》將新聞現場連線“常規化”後,近期連最老牌的電視新聞節目《新聞聯播》都引入了主播連線前方記者的形式。就此而言,電視新聞主播的業務能力直接影響著節目的播出質量。但是由於各種原因,目前我國很多的電視新聞主播還不能很好地適應電視新聞直播節目發展的需要。本文將對電視新聞主播的演播室直播的能力提出務實要求,以滿足一線需求。
一、從容的心理調節能力
心理素質是一個綜合指標,是衡量一個主播能否勝任電視新聞現場直播工作的要素之一。它包括主播在現場直播前的心理調整、良好心態的保持、抗幹擾能力等,這些都直接影響電視新聞直播的成功與否。平常我們都說一心不能二用,但是作為電視新聞主播必須有一心多用的本領。在直播過程中,不僅要做到給觀眾的感覺是一心一意地播報新聞,還要隨時聽從導播的指令,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進度,或隨時連線,或及時總結,或打斷嘉賓,或轉換話題,且要做到忙中不亂,不動聲色,這既要有較強的專業能力,也要有合理的心理分配能力。
說到心理素質,不得不提心理暗示。在電視新聞直播時,有效地利用心理暗示,可以增強工作信心。暗示是一種特殊的心理活動,它調節著人的各種實踐領域,能對人的感官產生某種刺激,使人信心陡增,克服困難,達到預期目的。這種心理暗示對主播在上場前的信心建立非常重要,筆者就曾有過這樣的嚐試。在某電視台第一次主持新聞直播節目《新城市新空間》時,就稍顯緊張。麵對不熟悉的演播室、領導和同事的第一次審視,還是會有點懷疑自己。但在直播開始前,筆者盡量調整自己的心態,給自己心理正麵的暗示:我的任務是給大家帶來他們感興趣、想得到的新聞信息,不是在展示自己。絕對沒問題!這樣,緊張的情緒大為緩解,以自信積極的狀態完成了這一次直播。
二、導向的把控能力
電視新聞主播也是新聞工作者,新聞工作者的崗位職責同樣是主播的崗位職責。它要求新聞工作者要“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要求新聞工作者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主播若想認真履行好這項神聖職責,必須具有較高的政策理論水平,才能在新聞直播節目中駕輕就熟,遊刃有餘;在麵對突發狀況、棘手問題時,才能把握好政治方向,不說錯話,不出問題。
在新聞直播這種即時傳播的節目當中,主播掌握著話語權,他在鏡頭前的表達與傳播是同步的,已經超越了審片製度,因而政策、口徑和火候隻能靠自己把握。因此,導向意識與把控能力是電視新聞主播作為“把關人”身份不可跳過的一關。
三、靈活的應變能力
應變能力就是指應付不可預知的突發事件的能力,它是一個人的知識、智慧、性格和心理素質的綜合體現。電視新聞直播節目中主播常常會碰到某些“意外”,那就需要其在話筒前沉著冷靜,根據現場情況隨機應變、靈活處置。應變力的提高來自新聞主播的經驗積累以及對事物的觀察力、判斷力和感悟力,良好的應變能力可使節目安全播出並出彩。電視新聞直播是一個極為複雜的係統,現場與演播室的轉接呼應、人員與技術的配合、程序的調整與應急的適應等等,存在很多的未知與變數。筆者在主持電視新聞直播節目時,就經常遇到各種情況。例如傳送技術出現故障和誤差、現場突發狀況、演播室的燈滅了、技術部門切錯畫麵等,這時電視新聞主播就是最實用的“應急預案”,主播敏銳快捷的反應可以使之化險為夷。麵對突發狀況,主播應保持沉著冷靜,清楚自己該做什麼,動用自己或他人的經驗展開應對,這就要求主播在節目直播前做好充分準備,對節目內容、事件進程、主播任務等了然於胸,明確新聞現場直播節目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向受眾傳遞最新消息,通過機智、得體的措施應對突發狀況,收獲觀眾對主播、對媒體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