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電視新聞主播的全媒體素養研究(1 / 2)

馬龍飛

近年來,傳統媒體如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等,都完成了由單一傳播形態向多種媒介形態的新聞產品轉型的任務,並且隨著信息、通信技術的日漸成熟,各種媒介形態已經實現了深度的融合,為受眾提供著多種多樣的全方位、立體化的電子信息產品。由於在傳播終端上有著明顯的優勢,全媒體以其便捷高速的傳播效果很快在人們的高速生活節奏中站穩腳跟,媒介之間的界限也日益模糊,實現了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高度融合,全媒體時代已然到來。

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播音員主持人的全媒體素養應當成為我們高度重視的問題。什麼是全媒體?電視新聞主播與全媒體有什麼樣的關係?他們又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全媒體素養來應對激烈競爭的職業挑戰?這些都是本文探討的問題。

全媒體概念從廣義上來說,是指對媒介形態、媒介生產和傳播的整合性應用。而狹義的全媒體是指在具備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和視頻等各種媒體表現手段基礎之上進行不同媒介形態(紙媒、電視媒體、廣播媒體、網絡媒體、手機媒體等)之間的融合,產生質變後形成的一種新的傳播形態。全媒體通過提供多種方式和多種層次的各種傳播形態來滿足受眾的細分需求,使得受眾獲得更及時、更多角度、更多聽覺和視覺滿足的媒體體驗。

而在信息傳播環節中起重要作用的播音員主持人,了解全媒體的特點,例如受眾的超級細分化、突破時間空間限製以及全民皆記者的“公民新聞”等,預測它對我們的職業生涯可能產生的影響,特別是掌握駕馭它的能力,是播音員主持人業務素質構成中的一個新要求,值得業界同行關注。

一、新聞主播的全媒體素養構成

全媒體立足於現代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綜合了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優勢,對電視新聞主播帶來的挑戰是巨大的。新聞主播在全媒體的傳播環境下,將是一個全方位的駕馭者,他不僅需要掌握運用現代信息傳播終端選取信息內容的方法,還需要熟練掌握全方位的多媒體技能,更需要對信息內容進行高度概括處理的能力,並且還得擁有準確的判斷力來選擇合適有效的傳播途徑把信息發布到各個終端。下麵我就全媒體時代電視新聞主播的能力素養構成進行簡單的分析:

(一)高度精練的即興口語表達能力

在全媒體演播室,電視新聞主播是一個根據全媒體演播室的不同要求駕馭節目進程的人。比如多機位、多層次、多板塊的靈活表達;脫離提詞器的語言表達是新聞播報的前提,這就意味著主播僅僅依靠的是手中的提綱或者關鍵詞,依據信息內容,用自己的語言把信息生動、靈活、概括、形象地傳達出來。而即興口語的表達能力與豐富的知識儲備、流暢的口語表達、清晰的邏輯思維以及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微點評能力分不開;在全媒體時代下,新聞主播的即興口語表達能力是做好節目的基礎,是配合一切全媒體傳播手段的工具。

(二)多樣化的語言表達能力

生活在一個信息飛速發展的社會中,人們迫切需要在第一時間獲取新聞資訊。由於全媒體的特殊環境,可能更多的受眾處在伴隨式的信息接收狀態,所以新聞主播的語言表達必須是多樣、準確、生動、流暢、積極、豐富、概括和立體的。例如在甘肅衛視播出的新聞雜誌類欄目《資訊大聯播》中有大量的圖片和表格需要給受眾解讀,在讀圖的過程中,受眾對於圖片的內容都一目了然了,也不需要主播再對圖片一一贅述,主播要做的就是抓取圖中的細節,讀出受眾不易察覺和容易忽略的細節,從細節入手拋出新聞事實。因為是伴隨式收看收聽,所以大多數時候我們的傳播手段都是以快捷的圖片代替視頻,這就省去了後期編輯的很多程序,這就要求主播的讀圖能力相當高超,能很快地抓取圖片中的重要細節,把新聞信息準確無誤地傳達出去。

(三)全方位的多媒體技能

《資訊大聯播》是甘肅衛視一檔新聞雜誌類欄目,其信息量非常大,是一檔早間日播欄目。欄目一改傳統播音員主持人正襟危坐,端莊播報的新聞傳播方式,而是以主播“站立播報”的形式,在演播室設置了主大屏幕、觸屏、四連屏等多媒體輔助手段。節目素材多以圖片、微博網友評論、柱狀圖、表格等為主。在節目錄製過程中,主持人首先需要利用觸屏把圖片劃撥到大屏幕上,讓觀眾直觀地、立體地看清楚圖片;而對於一些概念性的新聞信息,需要主播利用柱狀圖和表格加以解讀,柱狀圖和表格的設計都是3D效果,需要主播利用全媒體的精準操控,讓特技顯現出來,使觀眾能輕易地、全方位地了解新聞概念。在此過程中要求新聞主播對全媒體手段和技術有較強的駕馭能力,完全融入節目中,做節目的主人,如數家珍般地把資訊信息羅列出來。在板塊的銜接過程中要自然流暢、動作熟練、操控感強,給受眾呈現出全方位、立體、多維的信息流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