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持續性的新聞關注能力
作為職業的媒體從業者,新聞主播必須長時間關注社會熱點,深入了解、研究社會問題。比如甬溫線高鐵事故、校車事故的事件報道,在大眾熱議完事件本身之後,新聞主播還將繼續關注著動車、校車的問題,關注再次浮現的一些有價值的細節。所以“持續的長跑能力”,可能是一個非專業播音員主持人很難做到的。
以甘肅衛視《舟曲搶險救災特別報道》為例,玉樹地震時甘肅衛視報道的缺失和滯後使得它身背罵名,但是這一局麵隨著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的發生被打破。《甘肅新聞》的主播在台領導的帶領下親自參與了搶險救災一線的長期持續報道。從8月8日到8月20日,甘肅衛視向世界播報了5000多條消息、特寫和上百個專題,播出滾動字幕10000多條。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自然災害距今已經過去了三年,但是甘肅衛視依然派新聞主播多次駐守舟曲,報道反映生產自救、災後重建、各地援建、對口幫扶等情況的資訊,並且把消息發布在《甘肅新聞》的主要位置,讓人們對舟曲百姓的生產自救、災後重建情況一目了然。
正是基於對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自然災害的持續性報道,甘肅衛視才贏得了讚譽,顯示出了符合公眾期待的新聞主播的專業素養。
(五)利用全媒體終端較快獲取信息的能力
在全媒體時代下,新聞主播獲得信息的渠道往往是通過網絡。比如在傳播過程中通過新媒體手段獲得信息,熟練掌握微博、博客、微直播、播客等傳播終端,有利於掌握更多最新的新聞信息和觀點,這樣才能跟得上媒體的飛速發展。作為一個媒體人必須時刻提醒自己,掌握駕馭各種媒介手段是自己的職責所在。在網絡和其他數字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提高新聞主播通過網絡獲取、篩選、處理信息的能力和運用網絡進行采訪、編輯、製作、播出的技能也十分重要。例如,使用博客、微博、微信、論壇、QQ等擴大信息來源,並從中篩選新聞線索、增強與受眾的溝通和交流、跟進新聞事件進展及收集反饋意見。
二、全媒體時代電視新聞主播的轉型升級
當下新興媒體技術日新月異,傳統媒體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而首當其衝的是對傳統媒體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播音員主持人的挑戰。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從單一的播報主持能力向多元的傳播表達能力轉變
傳統媒體對於新聞主播的素養要求是準確無誤地傳達好每一條信息,傳播的語言樣態大多數是播報式、談話式和宣讀式;而大多數節目形態也是導語加正文的形式,新聞主播逐條播報信息。在全媒體形態下,新聞主播需要多元的傳播表達能力,有時候需要借助全媒體平台的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和視頻,全方位展示一條新聞信息,這需要主播具備提煉、概括、抽象等較為全麵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對於新聞主播的功能來說是一種擴展。
(二)從相對簡單的信息接收處理能力向多種信息傳播擴散能力轉變
傳統媒體的新聞主播在處理信息時,需要根據信息內容進行二次創作,熟練備稿,相對較為簡單地接收和處理信息,至於傳播途徑和傳播方式都不用播音員主持人來考慮。在全媒體傳播形態下,信息接收和處理需要運用多種傳播擴散形式,首先新聞主播應該在多種信息發布平台接收信息;其次在處理信息時要考慮哪種信息適合在哪種終端上進行傳播,是一個節目的統籌者和駕馭者;最後在全媒體形態下新聞主播親自參與節目創作過程,熟悉每一個環節,用自己最擅長的表達方式生動有趣地傳播信息。
從新媒體到與傳統媒體融合之後的全媒體,我們對於播音員主持人如何才能更好地適應媒體發展的探索一直沒有停止過,可以肯定的是,播音員主持人的話語權在全媒體時代中是不會消亡的,甚至會更強大。隨著全媒體技術的日趨成熟、媒介之間的深度融合、信息終端更加便攜,傳播形態會越來越優化,人們對於傳播內容的要求隻會越來越高,所以全媒體的時代是播音員主持人的時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全民皆傳播者的時代。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