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有聲語言經典範式研究(節選)2(1 / 3)

(三)關於經典的內涵、經典的價值、經典的特性以及經典化問題的相關文獻綜述

這部分重點討論的問題是:關於經典確立或建構的問題,關於為什麼要確立經典並維護經典的問題,關於經典的內涵和價值問題。由於論文發表的篇幅所限,以下略去關於這部分內容的詳細綜述,具體內容請參考以後發表的本人論著。

從各家對文學經典問題的討論中我們可以看出,盡管在研究中對於經典的認識並不相同,但也有共同點,即經典的研究屬於“史”的研究範疇;經典具有規範、典範、法則的含義,是一種文化規範的代表;經典能夠超越時間的考驗,成為永恒的標誌物;經典能夠體現民族的審美風尚和美學精神,是具有典範性的示範文本。

正因為經典具有了如上眾多的特性,才決定了經典是永恒的。盡管經典的永恒性並不是僵死的、一成不變地占據著某種特殊地位,但經典的曾經存在本身便是對某種價值的肯定和宣揚。在現代西方經典理論中把經典劃分為“恒態經典”與“動態經典”。“恒態經典”是指《聖經》這樣“神聖化的文本”,具有超時空的永恒存在的意義。“動態經典”則指那些在曆史發展中形成,也可能會在曆史中發生變化甚至消失的經典,有聲語言經典應當屬於後者的範疇。

(四)關於範式問題的研究綜述

本論文所涉及的範式概念借鑒了美國科學哲學家庫恩的“範式理論”概念。“範式”(Pardaigm)又譯作範型、規範,庫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稱“在科學實際活動中某些被公認的範例——包括定律、理論、應用以及儀器設備統統在內的範例——為某一種科學研究傳統的出現提供了模型”。在這裏,“範式”主要指的是特定時期內用來指導科學研究的一種基本、普遍、共通的理論框架、理論體係、研究思路和思想方法。範式理論的核心是範式的概念,庫恩認為:“按既定的用法,範式就是一種公認的模型或模式。”因此,範式理論不僅被用在科學哲學(科學史)研究中,還被廣泛地用於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的研究。

美學理論家姚斯把“範式”理論引進文學和美學研究領域,他的《文學科學範式的改變》在中國產生過很大的影響,書中認為“每一種範式不僅解釋批評家探討文學——學院派內部‘正統的’文學科學——的既定的方法論程序,還對既定的文學原則加以解釋。換言之,一個特定的範式既創造了闡釋的技巧,也創造了被闡釋的客體。”姚斯觀察了文學批評領域的研究現狀,發現存在著相似的範式轉換過程,他把這種轉換概括為三種範式:其一,“古典主義—人文主義”的範式,這種範式的研究注重作品和與已有的古代經典著作之間的比較關係的研究。其二,“曆史主義—實證主義”的範式,這種範式注重文學研究和其發展的曆史根源的研究。其三,“審美形式主義”的範式,這種研究注重對作品本身的研究,特別是語言技巧、文學布局、結構描述的研究。姚斯發現,每一種研究範式的出現,都會與文學創作之間形成一種互動關係,形成學術界的新風尚。姚斯的理論研究成果,是我們把範式理論應用於有聲語言研究的重要理論支撐,作為一個跨學科的研究模式,關於範式問題的研究創造了許多可資借鑒的相關學科的範本。

北京大學董學文教授對範式的進一步解釋是:

範式具有三種意涵:第一,觀念範式——一套根據特有的價值觀和標準所形成的關於外部世界的形而上學的信念。第二,規範範式——在觀念範式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一套概念、定律、定理規則、儀器設備的使用和程序等規則係統。第三,操作範式——一些公認的或具體的科學成就、經典著作、工具儀器、已經解決的難題以及未解決但已明確了解決途徑的問題。

借鑒姚斯關於文學科學範式的界定規則,即每一種範式解釋的不僅是關於學院派內部“正統的”方法論程序,還是對既定的文學原則加以解釋的說法;同時參照董學文教授的解釋,本論文中所指的範式是指“規範範式”,即在特定的價值觀和標準指導下的關於廣播電視有聲語言創作的規則和法度的範式,這一特定的標準就是以“思想光輝”、“詩學特性”和“審美特征”為主要特征的那類有聲語言經典創作的研究;同時,把根據以上原則歸類的作品集合起來,以其典範性影響和引導後世的創作。

庫恩提出的“範式”理論及其“範式轉換”學說為我們科學合理地解釋科學研究的曆史演進和發展變化提供了思想武器,並且被看成是一種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由於“範式”理論具有比較大的可闡釋空間,能夠體現出對研究對象的整體把握、係統分析、宏觀闡釋、邏輯推進和有序描述的學術立場和方法,這也是本論文選擇這個角度進行研究的一個思路,嚐試借鑒這樣成型的、係統的研究工具和方法,來完成我們試圖揭示的廣播電視有聲語言傳播在經典範式上的發展總體趨勢,即以審美文化取向和規範意識為代表的學院派審美理念的演變“規律”,以及這種審美範式在以夏青為代表的播音實踐和播音創造中所展現的基本架構和主流走向。

三、研究方法介紹和基本命題闡釋

(一)研究方法介紹

本論文的研究主要采用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方法進行分析。中國播音學研究的哲學基礎首先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播音創作中的許多現象是采用辯證的方法、曆史的方法來指導的。

此外,論文采用係統方法為分析工具,把有聲語言經典的生成、建構、評價、審美作為一個大的審美係統來整體觀照,這樣對研究對象的把握能夠從多元角度綜合進行,係統與要素、要素與要素、係統與環境之間相互聯係和作用的關係都是我們綜合考察的對象。

此外,質化研究中的定性方法也是我們采用的研究方法。有聲語言經典的概念便是采用觀察、對比、訪談等多種質化研究的方法調查研究後,綜合整理而來的。

本文以夏青的播音實踐和創作為研究藍本,以中國播音史的發展為專業背景,以中國社會的政治、曆史、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曆史為文化背景、分析背景,采用個案研究的方法,尤其是以宏觀研究和個案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的。

有聲語言經典的建構和評價等問題,需要涉及大量的曆史背景介紹和文獻資料搜集,是內部研究與外部研究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的體現。

(二)材料來源與處理

本論文研究中的材料包括以下兩個部分:

1.夏青老師的代表作品

從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夏青主播了黨和政府的大量重要新聞、文告、聲明、社論,這些新聞、文告、聲明、社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