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夏青老師為例,在他工作的那個年代,男播音員很少,又身處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這樣重要的工作崗位,日常播音工作中,重大事件、重要稿件的播出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他沒有僅僅停留在適應工作需要這個層麵上,而是不斷地學習積累,不斷地提高自己語言藝術的水平。他作為播音主創人員的《閱讀和欣賞》一直播出了30多年,是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生存時間最長的欄目。如果沒有高超的語言功力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如果沒有對受眾審美心理的準確把握,是很難做到曆久彌新、長盛不衰的。即便如此,夏青仍然沒有停止探索的腳步,在晚年身體狀況頗佳的情況下,又錄製了《唐詩三百首》,這項創作至今也無人能夠超越他。即便到今天,夏青版的《唐詩三百首》一版再版,始終盛行不衰,對文化經典的傳承起到了重大的貢獻。從夏青老師創作《唐詩三百首》的經驗中我們可以得出,播音員主持人不僅要有精品意識、經典意識,不僅僅要在創作中體現出對傳統經典的尊崇、敬畏、表達的能力,同時也要有創造新經典的勇氣和文化自覺,在文化傳承中擔當應負的曆史責任,這樣的經典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喜愛,才能具有文化價值和曆史價值。這是一個語言大家與時俱進的偉大品格的表現,這裏麵的啟示意義值得更多的年輕創作者深思。
科技和交流的發展,使地球村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各民族之間、各文化之間的交流也日益深化,交流的前提是對話,對話的前提是文化的溝通。中國播音學研究應該在全球化與民族化對立統一的場域中,尋找價值理念的突破,通過語言與文化的溝通和交流,特別是通過創作出更多的經典作品發揮作用。
(二)有聲語言經典範式問題的研究,對中國播音學的深入發展和社會文化建設都具有積極的建構意義
由於語言傳播在廣播電視傳播係統中處於的特殊位置,許多重大曆史事件的直播和轉播,都是經由播音員主持人的勞動傳遞出去的。盡管播音員主持人並不是曆史事件的創造者,最多隻是見證人、傳播者,但是,他們的聲音已經和這些曆史音響融在一起,成為曆史的聲音,並成為中華民族集體記憶的一部分。這種記憶以擬態真實、不斷在場的文本而保留下來,給人如臨其境的真切感受,能夠迅速喚起人們對過去曆史的記憶。對它的發掘和研究能夠幫助更多的人,特別是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準確、完整、直觀地了解曆史的原貌,從這一意義上講,這部分的有聲語言經典作品具有文化價值和曆史價值。
但是,也需要明確,不是所有記錄曆史現場的音聲文本都能夠成為有聲語言藝術的經典。以夏青老師為例,由他播出的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是依據他作為語言藝術工作者紮實的語言功底、嫻熟的播音技巧、旗幟鮮明的立場觀點、大氣磅礴的雄渾氣勢體現出來的,是一種創造性的藝術勞動,他的播音創作是引領時代風尚的,這樣的作品應當進入我們研究的視野。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進一步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曆史任務,使新聞事業的文化屬性走入人們的視野,這正是中國播音學學科發展的良好機遇。長期以來,許多人認為播音無學,實際上這隻是從廣播電視的意識形態屬性上認識播音工作。任何國家、任何政黨都需要自己的宣傳工具,從來都沒有一個媒體能夠超越曆史和文化的局限成為無階級、無黨派的媒體。而中國播音學最大的特點是新聞性和藝術性並重,不僅講究宣傳的藝術、傳播的藝術,更講究傳播的語言表達藝術,這與中國語言所特有的文化形態是有關係的,這也是中國播音學迥異於世界上任何一種傳媒語言的特點,即便在意識形態屬性成為廣播電視主導屬性的時候,廣播電視仍然是在發揮“文化娛樂”的功能,許多廣播電視節目在傳承民族文化、傳播文化經典上的作用是值得紀念的。肯定播音員這一特定文化群體的創造性勞動,重視他們的文化創造,給有聲語言應有的文化身份是新時期語言傳播重要的研究任務。
再比如,在推廣和普及全國通用的普通話進程中,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音員錄製的音聲典範作品作出了突出的貢獻,這些作品是國家通用語發展史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僅在通用語發展史這個層麵上看,這些作品就具有非常高的認識價值。
播音員在推廣普通話中的重要作用,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為我國語言學界所重視,羅常培、呂叔湘先生在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學術會議上的報告中說:“電台廣播員、電影和話劇演員,他們也都是語言規範的宣傳家,每天有無數的觀眾和聽眾有意識地或無意識地在向他們學習。他們在普通話的推廣上,過去已經有過很大的功勞,今後在全國範圍內有計劃地推行普通話的情況下,他們將起更大的作用,自然也就必須加強自己的語言的規範性。”1956年,國務院發出《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要求“全國各地廣播電台應該同各地的推廣普通話工作委員會合作、舉辦普通話講座,各個方言區域的廣播站,在他們的日常播音節目中,必須適當地包括用普通話播音的節目,以便幫助當地的聽眾逐步地聽懂普通話和學習說普通話。”
在研究夏青播音創作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為了完成黨和國家交給的任務,一代又一代的播音員不斷地認真學習,努力提高自己語言示範的能力。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請北京大學的語言學家去辦講座,認真學習漢語言的基礎知識。夏青老師多次發表文章,記錄廣播電視在推廣普通話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他拜語言學家林燾等為師,為了一個字的準確讀音,進行深入的鑽研。為了讀好讀準字音,吐字歸音的規範性在人民廣播傳統中是非常重要的創作原則。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播音聽起來具有不一樣的格調和品格,這與老一輩播音藝術家的不懈追求息息相關,綜合起來都是為了增強在推廣普通話過程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成為普通話的音聲典範上凝聚了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這個創作群體的集體智慧,夏青、方明、於芳等播音員的示範錄音是這個團隊的代表,這些問題的研究可以有力地駁斥播音員隻是念稿員,有聲語言創作沒有文化含量的謬論。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