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夏青在全國人大一屆一次會議上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全文。
20世紀60年代,夏青主播了黨中央以《九評蘇共中央公開信》為代表的一大批政論性文章。他的播音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大氣磅礴、邏輯嚴密,準確地傳達了黨中央的思想。
1976年9月9日,夏青播讀中共中央、人大常委會、國務院、中央軍委《告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書》,沉痛宣告了毛澤東主席的逝世。
1978年12月,夏青播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等。
以及由夏青主播的大量的《閱讀與欣賞》播音作品。
我們係統收集了夏青在不同曆史時期的代表作品,力求在曆史的敘述中還每一部播音創作以曆史原貌。
2.夏青自己寫作的理論文章
本次論文寫作共收集到17篇夏青老師的文章,比較全麵地反映了夏青在不同曆史時期的業務觀點。我們關於夏青老師播音理論觀點的引用,主要是從下麵的文章中選擇的。這些論文分別是:
林田、夏青:《做一個紅透專深的廣播員》,《新聞戰線》1958年第8期。
夏青:《談邏輯重音、邏輯頓歇和語調》,原載1960年第12期《廣播業務》,後收入廣播事業局業務研究室編《播音工作經驗彙輯》,1961年版,編入書時經作者校閱。
夏青:《克服報告新聞的八股腔》,原載1955年8月的《廣播業務》試刊。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音組集體討論,夏青執筆。後選入廣播事業局業務研究室編《播音工作經驗彙輯》,1961年版,編入書時經作者校閱。
夏青:《播毛澤東詩詞備稿二則》,《語文建設》1993年第12期。
此外,還有同齡人寫作的相關問題的回憶錄也是我們研究的重要旁證材料。
(三)基本概念闡釋
關於有聲語言經典和範式問題的討論,我們已經在文獻檢索部分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推導,對概念的源流、發展和應用的邊界均有詳細的說明,這裏不再贅述。下麵僅就相關概念進行簡單說明。
1.有聲語言經典
本論文所談的有聲語言經典是指由播音員主持人在廣播電視等大眾傳播平台上播出並能夠經曆時間考驗,成為文化典範或有聲語言表達典範的那部分作品,是對張頌教授關於催生有聲語言典範觀念的繼承和發揚。“有聲語言經典”的研究應該集“有聲語言”與“經典”研究於一身,指向以中國播音學視角觀照下的廣播電視有聲語言表達的典範世界和審美的理想世界,確立的是關於有聲語言創作的審美原則、審美價值和審美理想,與文學經典研究有著共同的價值取向。它闡釋和發揚的都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和藝術傳統,對建構中華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2.範式
本論文所涉及的範式概念借鑒了美國科學哲學家庫恩的“範式理論”概念。“範式”又譯作範型、規範,庫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稱,“在科學實際活動中某些被公認的範例——包括定律、理論、應用以及儀器設備統統在內的範例——為某一種科學研究傳統的出現提供了模型。”在這裏,“範式”主要指的是特定時期內用來指導科學研究的一種基本、普遍、共通的理論框架、理論體係、研究思路和思想方法。
借鑒姚斯關於文學科學範式的界定規則,即每一種範式解釋的不僅是關於學院派內部“正統的”方法論程序,還是對既定的文學原則加以解釋的說法;同時參照董學文教授的解釋,本論文中所指的範式是指“規範範式”,即在特定的價值觀和標準指導下的關於廣播電視有聲語言創作的規則和法度的範式,這一特定的標準是以“思想光輝”、“詩學特性”和“審美特征”為主要特征的那類有聲語言經典創作的研究。同時,把根據以上原則歸類的作品集合起來,以其典範性影響和引導後世的創作。
3.有聲語言經典範式
本論文中所關注的廣播電視有聲語言經典範式是指在特定曆史時期,以特定的審美文化取向和規範意識為代表的中國播音學審美價值理念的演變“範式”,以及這種範式在的播音實踐和播音創造中所展現的基本架構和主流走向。
本論文關於有聲語言經典範式研究從創作主體自覺出發,以夏青的播音創作實踐為例,探討了有聲語言經典的生成——從主體出發的創作過程,有聲語言經典接受——以受眾為目標的審美交流,有聲語言經典的傳播——依據廣播電視這一特定傳播平台的大眾化傳播過程,審美效應的產生——有聲語言經典的經典化過程分析,以及有聲語言經典的審美評價——審美價值的判斷問題。本研究的綜合落腳點是有聲語言經典的建構和傳承。
四、研究意義分析
從一般意義上來講,無論是文學界、藝術界,還是哲學界、美學界,經典作品都是指具有多質意義、能夠進行豐富闡釋的作品;是能夠經曆共時性和曆時性考驗,並經過審美體驗的創造,能給人帶來美的感受,從而成為一種價值尺度的作品。所有學科進行經典研究的意義都在於發掘其永恒的魅力,傳播其永恒的價值,以此來指導後世的創作,我們進行有聲語言經典範式研究的目的和意義也在於此。
(一)有聲語言經典範式問題的研究,對繁榮播音主持創作、催生語言傳播典範作品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如果說經典和大家是一個時代播音藝術水平和地位標誌物的話,從研究對象角度來講,有聲語言經典範式研究中所觀照的作品是不同時期湧現出來,能夠經受時間考驗,仍然具有藝術魅力的典範作品和代表作品。這些作品以其迥異的風格、豐富的內涵、與時代息息相通的聯係和崇高的審美取向,從不同側麵曲折反映特定時代的精神風貌和精神氣質。另外,從每個時代高標出世、領袖群倫的大家巨匠及其經典代表作品身上,我們也能感受到那彪炳史冊的、成為一個時代有代表性的播音藝術的永恒魅力。通過研究各個時代的有聲語言經典和播音大家的創作與成就,能夠明晰地畫出廣播電視語言藝術的發展軌跡。參考、借鑒、學習前人和大師的創作經驗,對於後世從事廣播電視語言創作的人來說,無疑是有啟迪和教育意義的。
所有的經典研究都要研究代表作,有聲語言經典研究也不例外,提倡代表作的創作對催生有聲語言典範具有重要的意義。代表作的產生不是偶然的,從創作者角度來說是需要經過深入的積累、精湛的功力、高超的水平、鮮明的風格來體現;從欣賞者和接受者角度來說,是需要經過受眾的發現、評論家的推介和社會機構的引導等多方因素共同合力的結果,因此代表作的產生“是一個社會成熟的藝術心理和成熟的藝術機製的產物”,能夠經受住社會的集體鑒別並長盛不衰地為人們喜愛的作品才能稱為經典作品。催生有聲語言典範應當先從端正創作思想,提倡提煉代表作的創作入手,這對於糾正有些人對播音主持“無藝術”的偏見,特別是對引導年輕的播音員主持人走好自己的專業道路都是有實際指導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