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2 / 3)

終於有一天,《空軍報》發表了自己的一篇處女作,這才結束了自己偷著寫稿的曆史。指導員發現我愛好新聞寫作,先後為我報名參加了《解放軍報》新聞函授學習,使我在新聞寫作上逐漸掌握了一些知識。

學校紅批語的激勵,部隊領導和戰友的支持與關懷,這都使寫稿成了我業餘生活中最大的情趣和享受。

複員後分配在農村工作,廣袤的黃土高原更激起了我動筆的激情。因而,散文、詩歌、消息、雜感、日記等一篇篇含著油墨清香的“豆腐塊”見諸各類報紙、雜誌。

我也一再領略著一分耕耘,一份收獲的甘甜。

殊不料,一位編輯的來信擾亂了我的夢。他首先誇讚了我的文筆,又說如何編發了我的數篇作品,最後,懇求我能否給他買上幾十斤清油……

淡了,我心目中崇敬、聖潔的形象一瞬間淡了。難道,腐敗無孔不入,連最“寒酸”的文化人也把僅有的一丁點權力變為獲取名利的條件?我懶的動筆,生平第一次對來信顯得無動於衷,沒有禮尚往來的給對方回一個字。

寂靜中,依然我行我素,整理文句、譽寫稿件、感懷抒誌;然而,在那位編輯的欄目中,再也找不到我自己的位置了。

我向來不以惡意猜測別人的想法,我總是對自己的行為極力的反思,因而我認為:想必自以為是,其實已經江郎才盡。

總而言之,我是不想寫稿了。

(原刊《榆林日報》1998年5月9日)

一個鎮紀委書記的日記

在鄉鎮任紀委書記已整整一年了,我不知道別人對我這個“毛頭小夥”怎樣評價,但是,在縣鄉兩級幹部會上,我捧回了任期一年內縣委、政府授予的“廉潔勤政先進集體”錦旗,我想,這也許能說明一點問題吧……

當然,我並不是好大喜功。說句心裏話,做為一名紀檢幹部,能聽到一些讚揚的話,得到一些公正的理解的確不易,尤其是一名年輕的、公正的、積極向上的紀檢幹部就更難了。所以,能得到組織的承認,最起碼心裏感到了平衡。

我的自知和知人之明

對於紀檢工作崗位的重要性,我想每一個人都是知道的,不論他是農民、工人、幹部、學生,包括我那剛懂事的兒子,也知道他爸爸是專門和壞人壞事做鬥爭的。

為自己從事這門職業,我曾暗暗的自豪、驕傲,並下了很大的決心。在剛剛過去的一年時間裏,做為一名紀檢幹部的“小字輩”,我共接待群眾來信來訪26件,初核立案4件,並全部及時地進行了查處。在別人放假或下班的時間裏,我搞調查研究,撰寫新聞、評論稿件及調查報告等等。

我時刻記得複員時指導員寫給我的贈言:“也許你不留意,也許你不知道,有多少人羨慕你,羨慕你年輕,你可得抓緊,回頭不容易。”年輕是自己的本錢,但是真的有人羨慕我麼?有一點可以肯定:回頭的確不容易!

從一些人的言行舉止及忽閃忽現的神色中,我明顯的感覺到:人們渴望廉潔,但不容苛刻。尤其基層,一些人認為我不該那樣認真,似乎反腐敗針對的應該是王寶森、陳希同之類的品位。

唉,紀檢工作的難處在此,腐敗猖狂的根源在此啊!

不從我開始,何以求人呢!

別人能理解我麼!

孤燈寒夜,自己獨伏在桌前,回想這幾天裏發生的事:為了配合鎮黨委、鎮政府搞好機關作風整頓,對部分賭博、酗酒的幹部發出了警告。分明,我看到了收斂,更看到了困惑。

仿佛,是我錯了!

於是,我想到了毗鄰鄉鎮一名紀檢幹部的遭遇:他在紀檢工作崗位上幹了十餘年,品德皆優、年富力強,可就是難交流或提拔使用,什麼原因呢?就因為他是搞紀檢工作的,而且是一名正直的紀檢幹部。

我也會重蹈他的覆轍麼?

如果說恪盡職守,秉公執紀,公正嚴明,不徇私情會受人誤解,那會傷害多少正直的情感啊。

我想,從道義上講,委曲了一名正直的紀檢幹部不得了,那會委曲了成千上萬百姓的心;理解了一名正直的紀檢幹部更是了不得,那會贏得無數群眾的信賴。

“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我很欣賞旦丁的一句詩:“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昨天看了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會議結束時,新的一屆國務院領導人舉行記者招待會的場麵,我更佩服新當選的朱鎔基總理的堅定決心:“不管前麵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將義無反顧,勇往直前,鞠躬盡粹,死而後已!”何等的一種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啊,這也絕不遜色於旦丁的“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由此也感染了我,的確,反腐道路曲折,我等更須努力。

目前,有很多民意測驗表明,如今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是腐敗問題,最痛恨的問題是腐敗問題,遇到最多的還是腐敗。腐敗的病菌,已經蔓延到了我們的各個角落。所以,它不是哪個層次的、哪個品位的重與輕,而是全社會都義不容辭的責任。

當你扔在地上一個空礦泉水瓶時,你還有什麼理由抱怨這個環境太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