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1 / 3)

在我們的幹部隊伍中,諸如那位老人所感激的局長那樣的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公仆為數是不少的,這樣的幹部人民群眾自然會擁護、愛戴的。焦裕祿之所以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正是由於他甘當人民公仆。

但是,與此相反,在我們的幹部隊伍中,有相當一部分人的公仆意識淡薄了,甚至利用人民賦予的權力為所欲為,謀一己之私。這樣的幹部,隻能遭到人民群眾的反感甚至“唾棄”。

小事往往並不顯小,對一個機關來說也許是小事,對於某個具體人、一個家庭來說便是大事,諸如那位殘疾軍人,他能否得到民政部門的優撫,對於他這個家庭便是大事。對於具體工作來說是小事,然而對於黨與人民的關係來說是大事。職責範圍內的事長期不能解決即使是“小事”,長期以往,會使人民群眾對我們黨和國家產生怎樣的看法呢?……

然而,在一些“公仆”眼裏,老百姓的事微不足道,不屑一顧。人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公仆”不公,他們對待群眾的態度不一樣,對待工作的態度不一樣。心目中隻有上司和自己,視群眾如草芥,工作敷衍搪塞,應付差事,嚴重影響著黨在人民群眾中的聲望和我們幹部隊伍的形象。

時代呼喚“公仆”,人民渴望公仆。毫無疑問,樹立公仆意識,對於樹立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淨化出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原刊《黨風與廉政》雜誌1996年第3期

如何“一條龍”服務?

遇到上級部門下鄉檢查、指導工作,好煙、好酒、好茶、好飯自然難免,但總還是心有餘悸,惟恐這些“神”們嘴不留情,一言不慎,就可能落個一票否決,前功盡棄的下場。誰讓“鄉官”們頭上戴的“緊箍咒”多的有點泛濫呢!

盡管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謹慎伺候,可還是出現了不盡人意的事情:當檢查官們酒足飯飽飄飄然的時候,總感到鄉村淳樸中還缺少了點什麼……除吃好喝好之外,是否還玩好、樂好了呢?這叫“一條龍”服務!

鄉人愕然。自己半年工資沒發,可還是勒緊褲腰帶充大方供奉腐敗肚瓤。殊不料,智者千慮,仍有一失。鄉村條件的局限,服務難免不能“配套”成“龍”。於是,簡單的指出許多工作失誤之後,便旁敲側擊,亦真亦幻地標榜某某單位專場舞會多麼誘人,某某鄉鎮“方城”大戰多麼痛快,某某村姑多麼嬌柔且不失野性,某某特產別有一番風味……言猶未盡、意味深長。

聽者如墜煙雲,這到底是要檢查什麼?指導什麼?

心有靈犀者,紛紛檢討“過失”,並表示因陋就簡、力爭在下次檢查時服務一定配套“成龍”,與時俱進;

“朽木不雕”者,忿忿然,言及“一條龍”永難實現。

“一條龍”服務,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規律嗎?如何“一條龍服務”?

讓人似懂非懂。

(原刊《黨風與廉政》1996年11期)

謹防,民主生活會祝福聲中的折扣

召開民主生活會,好像應該拋棄“萬事如意”的老黃曆了。

不是麼,“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眾口一辭中,批評與自我批評變成了表揚與自我表揚,整個民主生活會變成了“歌功頌德”廳;甚至,還成了為數不少的人“端起飯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娘”發牢騷的地方。

既然“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那麼,我們就應該一改民主生活會中“大團圓”的模式,扔掉“十全十美”的幻想,直麵工作中的諸多種不盡人意,毫不留情而又實事求是地為聲聲祝福打上一點折扣。現實中,不正是有好多領導幹部口口聲聲喊“廉政”的過程中失足落馬的麼!

專題民主生活會,是搞好廉潔自律的重要環節,而開好民主生活會的關鍵是要認真地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增強嚴肅性、針對性、實效性,及時糾正各種不正確的思想和行為。因而,別說自己“十全十美”。要知道,“月滿則虧,物極必反。”更何況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人,隻有十全十美的神,而神又是飄渺虛無的。

此外,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是為了實實在在地解決廉政勤政方麵問題的重要手段。當前,要防止隻講工作不講思想;隻講成績不講問題;隻講集體不講個人的現象。隻有認真的對照檢查、自查自糾,即便自己真正的廉政清正,也會總結出一些利令智昏者蛻變的教訓,以防自己步其後塵。

當然,如此一說倒並非不要專題民主生活會中的祝福了。

祝福是要的,祝福畢竟是美好吉祥的象征,是人們的向往、追求和希冀。但是,“錦上添花”固然可愛,但“雪中送炭”更為需要。

人生不可能一馬平川,事業不可能一帆風順。因而,少一分祝福、多一分自責和警示,讓我們的專題民主生活會在互相總結、互相提醒、互相警示的氣氛中展開,使我們黨員幹部防患於未然,在躲避失敗的賽程中迎接成功。

(原刊《黨風與廉政》1997年9期)

不想寫稿

上學的時候,總是對作文課情有獨衷。每逢老師布置一篇作文,自己總會挖空心思的收集一些和所布置作文題目有關的好詩句、好諺語,然後套用在作文中,以期讓老師做為範文講評。

果然,良苦用心沒有白費,到現在,我還保留著兩本語文老師批滿了鮮紅讚美之辭的作文本。也正是這些紅批語,激發了我當時不知深淺的“少年作家夢”。

入伍到了部隊,聽到和看到一些令我十分感動的戰友軼事,心中又蠢蠢欲動,想動筆把這些事寫下來,投給軍報或許能發表;於是,買回稿紙,最上麵一頁寫著對爸媽的問候語言,假裝寫著家書,而底下,卻隱藏著我伏案的真實動機。稿件寫好,又匆匆地到附近郵局去寄,唯恐讓熟知的戰友碰到,獲悉自己寫稿而又總是泥牛入海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