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是誰在影響你——為何心理暗示有如此大的力量(1)(1 / 2)

人生活在具體的環境和群體之中。自身的一些言行會對別人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自己也會受到周圍的環境和他人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可能在不知不覺之中,你就會發現某些變化。這都是心理暗示產生的作用,它就像一根無形的線,能夠操縱我們的行為。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受到一些流言飛語的影響,雖然那些言語是空穴來風,無中生有,但是很多人還是會信以為真,為之感到擔憂和恐懼。那麼,為什麼謊話聽得遍數多了,就會把它當成真事呢?

“戈培爾效應”

心理學上有一個與心理積累暗示相關的名詞,叫“戈培爾效應”。戈培爾是納粹的鐵杆黨徒。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他被任命為國民教育部長和宣傳部長。戈培爾和他的宣傳部牢牢掌控著輿論工具,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給謊言穿上了真理的外衣,愚弄德國人民,貫徹納粹思想。他還做了一個頗富哲理的總結:“重複是一種力量,謊言重複一百次就會成為真理”。無論是流言,還是謊言,重複的多了就會使人相信,都是由心理積累暗示導致的。“心理積累暗示”有移山倒海的功效,可以改變人的信念,具有兩麵性,關鍵在於如何運用。

心理積累暗示

世上沒有完全不受暗示影響的人,隻是程度的深淺不同。一般說來,兒童比成人更易被暗示,女性比男性更易被暗示,處於疲倦、催眠等狀態時,比清醒時更容易受到暗示。“流言止於智者”,所謂的“智者”就是不易受心理暗示影響的較為理智的人。

流言飛語作為一種信息會在人們中間傳播,而這種信息被人接受後,會通過自身的經驗進行識別和判斷,一般情況下,人們能夠清楚地辨別出真假。但是當這個信息比較模糊,而且不斷地被傳播,就會加深對它的印象,容易使這種暗示的作用不斷加深,同時,又迫於周圍環境所帶來的壓力,人們就會對自己的判斷產生懷疑,甚至改變認識,相信流言的真實性。

很多時候,如果我們惹別人生氣了,被他罵一頓,反而感覺舒服多了,如果對方默不作聲,或者隻是遞來一個不滿的眼神,倒讓我們忐忑不安,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為什麼一個眼神會有如此的“威力”呢?

不同的表達方式

從心理角度來說,口頭批評采用的是有聲語言,可以把心中的不滿明確地表達出來,在一通發泄之後,批評者心中的怨氣也已經消失,而被批評者雖然挨批,卻也可以安心了;而如果對方沒有做出語言上的責罵,而隻是瞥了自己一眼,那麼,就會因為不知道對方到底是什麼態度,也沒有表明怎麼處罰,這種不甚明朗的表達方式就會讓人更加憂心忡忡,使心中充滿擔憂和恐懼。

可見表達的方式不同,其效果也是不一樣的。口頭語言可以表達出一個人的思想,但是身體語言有的時候比口頭語言更有效,比口頭語言更誠實得多,強烈得多,給人造成的影響也就深刻得多。

身體語言的豐富內涵

口頭語言和身體語言不同,口頭語言往往要經過大腦思考和處理之後才表達出來,經過斟酌之後,某些意思就可能被掩飾和遮蔽。但是身體語言是下意識的,是不經意間表達出來的,它是一個人思想的真實反映。

以身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我們可以通過身體語言對別人產生有效的影響。例如,在課堂上,如果有的學生不認真聽講,老師以警示的目光視之,也會使其“及時糾正”。“此處無聲勝有聲”,身體語言能夠傳遞內涵更加豐富的信息,會讓人產生更多的想象空間,對人產生更為深刻的影響。

生活中,很多時候,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次拍肩膀,可能遠比物質上的支持與獎勵更能夠令人歡欣鼓舞。為什麼別人的關注會對我們產生如此積極的刺激作用呢?

關注的激勵作用

不管是在學習中還是在工作中,人們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而這也是獲得動力的一個源泉。額外的關注會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刺激,增加人們的興奮度,提升心理感受。而如果個體的行動沒有受到相應的關注和反饋,動機就會逐漸減弱,努力程度和業績也就會相應下滑。

因此,如果我們想要改變人們的行為,就要使他感受到自己是受關注的,那麼就會對其產生一種強大的激勵作用,從而在行動上表現得更加積極。這就是“霍桑效應”,這種心理效應被用於現實生活的很多方麵,如管理、教育、學習中。

獲得心靈的撫慰

生活中,人們往往無法全麵、客觀地認識自己,尤其是失意彷徨的時候,很容易灰心失望、自怨自艾,陷入情緒的低潮。這時,旁觀者所給予的積極的暗示,額外的關注,尤其是來自於長者、權威、專家、上級等的關注,其實是對他心靈一種撫慰和激勵,可以對一個人的努力程度、工作績效、心理狀態等產生巨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