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心理魔鏡中的自己——我們為什麼會采取這樣的行動(1)(1 / 2)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生活中,我們之所以很難看清事情的真相,或者陷入某種困惑而不知所措,其實就是因為我們陷得太深,因此看不清方向。

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所采取的行為就會有失偏頗,被某種心理所左右,而如同中魔一樣。

生活中,我們發現,女性朋友幾乎每天早晨都照鏡子、化妝。女性愛化妝,這是無可置疑的事實,因為她們在展示自己或在社會上扮演某種角色時,已經將化妝品當作一種強大的武器來使用。

性別角色的扮演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每個人在自己的人生中,需要扮演多種角色,比如父母、兒女、老師、學生、領導、職員等,這些角色都是可變的,而有一種角色是終身不變的,那就是性別角色。服飾和相應的化妝則是性別角色的象征。例如,男性陽剛,穿著就應該莊重、傳統、大氣一些;女性陰柔,在穿著則會嫵媚、豔麗、綽約一些。

對美和愛的渴望

從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化妝都是人為的和裝飾的。雖然人的自然形象美是一種心理境界,但人們尤其是女性都仍然熱衷於打扮,去創造特定的自我形象,追求美的外表。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與人們的生存和發展有關係。首先是為了職業競爭,如麵試、產品營銷、市場推廣等;其次是愛的需求,因為隻有儀表整潔、大方、靚麗,才能受到異性的青睞;再次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在工作場所,公務員、營業員、法律工作者等要求不同的化妝,才能更好地展現自我。比如,白天光線明亮,淡妝較自然,能體現嚴肅的作風;在晚會上,濃妝豔抹則更為相宜,可以使人心情振奮。

對於女性,沒有哪一種商品的選擇比化妝品更個人化、更自由了。化妝應該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是一個創造美麗的過程,大多數女性可以從中獲得愉悅的情緒體驗和心理滿足。

生活中,你是不是經常會做大發橫財的白日夢,抑或是“夢”見自己升職,或者炒了老板的魷魚。研究發現,人們的精神活動有一半時間會花在白日夢上。那麼,我們為什麼喜歡做白日夢呢?

自我目標的一種實現

心理學家認為,白日夢能夠幫助我們實現自己的目標,揭開內心深處的希望和恐懼。明尼蘇達大學心理學教授埃裏克·克林格曾經說:“人們都以為白日夢是胡思亂想,雜亂無章。但實際上,它的作用之一就是提前規劃我們的生活,提醒我們將要發生的事,幫助我們熟悉新的環境,給未來做計劃,審視過去的經驗,讓人們從中學到有益的東西。”

日本著名心理學家河合隼雄認為,白日夢是一種心靈的講述,通過自編自演的故事,來表達自己的某些意願。比如,有人坐在辦公桌前,但卻想象著繼承了一大筆錢,炒了老板的魷魚,在他驚愕的眼神中昂首而出;或者,剛發表完一個演講,正陶醉在暴風雨般的掌聲中……

自我的交流與情緒的化解

白日夢像是一扇通向創造力的大門,能夠幫助我們解決難題,消除不良情緒,甚至還能幫助我們發掘潛能。心理學家克林格解釋說:“白日夢更多是在確認我們已經知曉的東西,而不是傳遞新的信息。但是你需要留意它們,因為這是一種有益的自我交流方式。”

白日夢中除了有令人賞心悅目的情景,也會有讓人感到沮喪、抑鬱或者恐懼的場景。然而,白日夢中所經曆的虛構的負麵事件,並不會讓我們產生憂慮,反而可以幫我們渡過難關,檢驗一下如何能做得更好,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守時是一種人人都需要遵守的生活法則,生活中有很多人像鍾表一樣準時,但有一些人卻喜歡遲到,每次都在大家焦急的等待中,慌張地破門而入。他們一麵表達歉意,一方麵又樂此不疲。這些喜歡遲到的人,究竟出於一種什麼樣的心理呢?

為了引人注意

法國心理學家讓-皮埃爾·溫特認為:“遲到有多種含義,但各種形式的遲到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遲到者讓自己因遲到而‘引人注目’。遲到者以遲到來自視高於別人,毋庸置疑,別人在等待中會不斷地想到自己。”也正是基於這一心理,人們總是喜歡遲到,開始的時候可能是無意的,時間久了,遲到就變成一種不良習慣。

讓-皮埃爾·溫特解釋說:“遲到者在做一種誘惑的遊戲,就像女人在與情人約會時總要遲到那樣。這種遲到的行為也可能會反映出一種更惡劣的態度,就是強迫別人去想自己。作為缺失的對象,遲到者就是想要成為別人渴望的對象。這種行為其實就是一種自戀的表現,這種自戀使他們無法尊重別人。”在現實生活中,那些經常遲到的人總以為自己是“最重要的人物”。

為了逃避而遲到

還有很多人喜歡遲到是因為遲到者自身非常自卑,他們總是低估自己,缺乏自信,並為此痛苦不堪。所以為了逃避,他們寧願通過遲到來逃離與別人進行比較的場景。但諸多事實表明,對於一個想要獲得成功的人來講,總是遲到是一種非常愚蠢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