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荒草掩蔽雨衝洗(1 / 3)

在拉雪茲神甫公墓這座墓城裏,遠離豪華區,遠離那些向永恒展示死亡醜態的所有怪異墳墓,在普通區一個荒僻的角落,沿一道老牆走去,到一棵爬了牽牛花蔓的高大紫杉樹下,就會看到荒草和青苔之間有一塊石板。這塊石板也不例外,受到歲月的侵蝕,斑斑剝痕,覆蓋著黴綠苔蘚和鳥糞。雨水使它發綠,空氣把它染黑。它不靠近任何路徑,周圍草高容易濕鞋,因此沒人願意走近。太陽露點麵的時候,蜥蜴卻來光顧。四周野燕麥在風中沙沙作響。春天時節,鶯兒在樹上鳴唱。

這塊石板光禿禿的。當初石匠隻考慮鑿一塊墓石,長寬夠蓋住一個人的就行了。

石板上沒有刻名字。

不過,在許多年前,不知誰用鉛筆在上麵寫了四句詩,但是經雨水衝刷,塵土掩蔽,如今字跡大概已經消失了。四句詩複錄如下:

他活著,盡管命運離奇多磨難,

他安息,隻因失去天使才合眼;

生來死去,是人生自然的規律,

晝去夜來,也同樣是這種道理。

(全文完)

[1] 原文為拉丁文,意為“懶惰”。

[2] 盜賊的總稱。

[3] 《一個死囚的末日》。——原注

[4] “觀眾給劇本喝了倒彩。”——原注

[5] “我的步槍。”

[6] “我的馬。”

[7] 公證事務所的年輕送信員。

[8] 我的鞋匠。

[9] 巴黎丐幫的老巢。

[10] 在羅馬神話中,福羅拉是花神,波莫那是果樹女神,尼普頓為海神,柏洛娜為女戰神。

[11] 芒德蘭(1724—1755),法國有名的匪首。

[12] 法國詩人維庸(1431—1463)的詩《遺憾》中的名句。

[13] 應當指出,在克爾特語中,mac意味兒子。——原注

[14] 本意為“擰下椰子”。

[15] 本意為“扭來絞去”。

[16] 本意為“像(麥、稻)一樣捆起來”。

[17] 本意為“耗子”。

[18] 本意為“麵包師”。

[19] 賊黑夜將去盜馬。

[20] 麵包。——原注

[21] 馬。——原注

[22] 麥秸。——原注

[23] 小孩。

[24] 破爛衣服。——原注

[25] 教堂。——原注

[26] 脖子。——原注

[27] 野豬

[28] 戰馬。

[29] 棕發女人。

[30] 賣鞋帶的小販。

[31] 衝子。

[32] 互敬鼻煙。

[33] 互敬口嚼煙。

[34] 你喝嗎?

[35] 他相信。

[36] 拉丁語,意為“貞潔”。

[37] 諧音“重新磨鋒利的”。

[38] Pan,所有人。

[39] 小射箭手,指丘比特。——原注

[40] 蠟燭。

[41] 耳光。

[42] 安德洛墨達,即希臘神話中的埃塞俄比亞公主,因她母親誇她比海中仙女還美,觸怒仙女,仙女請海神波塞冬發洪水淹沒全國,提出隻有把她獻祭給海怪,災難才能解除,她父母隻好把她綁在海邊岩石上,碰巧珀耳修斯經過,殺死了要吞噬她的海怪。

[43] 原文為黑話,雨果有注釋,現將雨果原注的譯文移入正文。

[44] 相當於“巴黎公墓侯爵”。龐丹為巴黎公墓。

[45] 雷斯蒂夫·德·拉勃列東(1734—1806),法國作家,著有《尼古拉先生》和《狡詐的農民》。

[46] 布裏亞柔斯,希臘神話中的百手巨人,是天神和地神的兒子。

[47] 巴比倫(今伊拉克境內),西亞文明古城,始建於公元前24世紀至前22世紀,公元前323年以後衰落。

[48] 尼尼微,西亞(今伊拉克境內)古亞述國首都,公元前612年被毀,標誌亞述帝國的滅亡。

[49] 英語單詞,意指駕駛座在後麵的雙輪馬車。

[50] 黑話,此地。

[51] “吠叫”,指代“狗”。——原注

[52] “帶來”。從西班牙語演變而來。——原注

[53] “吃”。——原注

[54] 用油灰貼住玻璃的辦法敲碎窗玻璃,能吸住碎片並防止發出聲響。——原注

[55] “鋸”。——原注

[56] “叫”。——原注

[57] “截斷”。——原注

[58] 黑話,警察。

[59] “要在這裏幹事。”——原注

[60] “刀。”——原注

[61] 法郎、蘇,還有裏亞(法國古銅幣名,合四分之一蘇)。——原注

[62] 引自貝朗瑞的歌謠《我的祖母》。

[63] 猶太人。——原注

[64] 龐丹,巴黎。——原注

[65] 弗布拉斯,盧維·德·庫夫雷的小說《弗布拉斯騎士的愛情》中的主人公。

[66] 布西裏斯,古埃及傳說人物。

[67] 提比略(公元前42—公元37),是羅馬帝國的第二位皇帝。在羅馬古典作家的筆下,他的形象被定位為暴虐,好色。

[68] 加拉(1749—1833),處決路易十六時任司法部長,督政府時期(1795—1799),他是衣著奇特的風雲人物,因此,雨果說吉諾曼與他相像。

[69] 貝裏公爵在歌劇院前黎塞留廣場(現在的盧烏瓦廣場)被殺,複辟王朝給他立了個贖罪碑,後來拆毀,由維斯孔蒂設計建了噴泉,但那是1844年的事,而非雨果所敘述的時間。

[70] 英國作家塞繆爾·理查森(1689—1761)的同名小說女主人公。——編者注

[71] 法語sans-culotte指不穿短外褲的窮人,通常譯作“長褲漢”。這裏是文字遊戲,不穿短外褲者也包括女人,故有這句俏皮話。

[72] 佩潘,聖安托萬城郊區店鋪老板;莫雷,馬具商。二人參加了費耶斯齊在1835年暗殺路易-菲力浦的行動,後被捕處決。不過,在1832年,雨果敘述的這個時期,他們不可能被警察追捕。

[73] 莎士比亞名同名劇作中的主人公。

[74] 伏爾泰同名小說中的主人公。

[75] 馬克西米連·拉馬克(1770—1832),帝國將軍,1815年百日政變時任巴黎軍區司令,1815年至1818年被放逐,1828年成為自由派議員,直至逝世。

[76] 譯自意大利文,作者萊翁·德·佛朗西亞。

[77] 1610—1611年在巴黎印行。

[78] 1603—1604年在巴黎印行。

[79] 提布盧斯(約前50—前19或18),拉丁文詩人,著有三部《哀歌》。

[80] 馬奴丘家族是15世紀和16世紀威尼斯的著名印書商。

[81] 拉埃爾特的第歐根尼,公元3世紀希臘作家,他搜集了不少古代佚文,但此處雨果可能弄混了版本。

[82] 羅貝爾·艾蒂安(1503—1559),法國人,文學家兼出版商。

[83] 阿爾多,威尼斯出版世家馬奴丘創始人名字的簡稱,全稱為特奧巴爾多·馬奴丘。

[84] 埃勒澤維爾,16、17世紀荷蘭出版世家,其版本以字體秀美著稱。

[85] 莫裏哀劇作《憤世者》中的兩個人物。阿爾賽斯特愛憎分明,費蘭特遇事則極力調和。

[86] 菲力浦五世(1683—1746),西班牙國王(在位時間1700—1746),他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孫子,由路易十世扶持繼承西班牙王位,從而引發同英國、奧地利、荷蘭等國的戰爭。

[87] 1792年8月10日,巴黎公社領導的人民武裝進攻國王路易十六所在的土伊勒裏宮,瑞士雇傭軍保衛王宮,向群眾開槍。

[88] 應是共和四年葡月13日,即1795年10月5日,保王黨人在巴黎暴動,向國民公會所在地土伊勒裏宮進攻,拿破侖指揮革命部隊粉碎了保王黨人的圖謀。

[89] 特雷,路易十六的財政總監,任期為1769年至1774年。

[90] 杜爾哥,路易十六的財政總監,任期為1774年至1776年。雨果的觀點很明確:特雷維護特權,杜爾哥力求改革。

[91] 拉繆(1515—1572),人文學者,在聖巴泰勒米慘案,即1572年8月23日至24日夜間被殺害。

[92] 1765年,盧梭遭石塊襲擊,但不是把他趕出瑞士,隻是把他趕出斜穀。盧梭從斜穀遷往聖彼得島。

[93] 福基翁(約前402—前318),雅典將軍、政治家,因主張和平政策而被處死。

[94] 西庇阿,有大西庇阿(前235—前183)和西庇阿(前185—前129),二人均任過羅馬執政官。

[95] 列舉六條,後三條重申前三條,作者分別在這三個慘案中,各舉出一個著名的受害者。

[96] 米克萊,西班牙匪幫,1808年由拿破侖改編成法軍米克萊,用以對付西班牙遊擊隊。

[97] 綠徽章,保王黨集團,戴綠徽章,1794年7月27日熱月政變之後和第二次波旁王朝複辟初期,在南方肆虐,實行白色恐怖。

[98] 辮子兵,原為留發辮的榴彈兵和輕騎兵,1794年熱月政變後,發辮成為年輕的保王黨的時髦。

[99] 熱愚幫,熱月政變後,在法國南方猖獗活動的反革命團體。

[100] 袖章騎士,1814年,昂古萊姆公爵進入波爾多城,扈從貴族左臂戴綠袖章。雨果給予他們這一諷刺性稱呼。

[101] 尤維納利斯(約60—約120),拉丁詩人,著有《諷刺詩集》,抨擊羅馬的腐化風俗。

[102] 原文為拉丁文,引自尤維納利斯的一句詩:“缺少天賦,憤怒也能作詩。”

[103] 格拉庫斯兄弟,羅馬著名法官,主張土地改革,於公元前133年和前121年先後被大地主勢力殺害。

[104] 據不可靠的傳說,尤維納利斯被放逐到埃及的賽伊尼,即現稱的阿斯旺地區。

[105] 指塔西陀。參照夏多布裏昂《墓外回憶錄》中引錄的1807年的文章——“尼祿徒然如日中天,塔西陀已經在帝國出生了。”塔西陀(約55—120),拉丁曆史學家。

[106] 指聖約翰。他在希臘的帕特莫斯島上撰寫了《啟示錄》。

[107] 塞多姆,古城(巴勒斯坦境內),位於死海南岸,公元前19世紀毀於災難,《啟示錄》敘述其事,說是上帝的懲罰。

[108] 西塞羅(前106—前43),拉丁政治家和演說家,他將拉丁語的雄辯推上高峰。在西西裏人控告總督威勒斯敲詐勒索的案件中,他作為原告律師,指控十分有力,使威勒斯受到應得的懲罰。

[109] 奇裏乞亞地區位於土耳其南部,瀕臨地中海。

[110] 魯比肯河是意大利和高盧的邊界河流。魯比肯河事件是指,公元前49年1月11日至12日夜間,愷撒未經元老院批準,就率軍過河進入羅馬這件事。

[111] 維特利烏斯(15—69),羅馬皇帝,69年僅做一年皇帝就被民眾殺死。

[112] 蘇拉(前13—前78),羅馬將軍、政治家,公元前88年任執政官,至前79年,權力達到頂峰時,突然讓位退隱。

[113] 克勞狄一世(公元前10—公元54),羅馬皇帝(41—54)。

[114] 多米蒂阿努斯(51—96),羅馬皇帝(在位時間81—96)。

[115] 卡拉卡拉(188—217),羅馬皇帝(在位時間211—217)。

[116] 康茂德(161—192),羅馬皇帝(在位時間180—192)。

[117] 埃拉加巴盧斯(204—222),羅馬皇帝(在位時間118—222)。

[118] 馬薩尼埃洛,1647年那不勒斯起義的首領。

[119] 比藏賽,位於法國中部的安德爾省;1847年,因糧食危機而在這裏發生了流血事件。

[120] 伏瓦(1775—1825),帝國將軍,1819年成為自由派議員;他的葬禮成為民眾反對查理十世的抗議示威。

[121] 原文為意大利文。傑拉爾和德魯埃·戴爾龍是由路易-菲力浦任命為元帥的。

[122] 賴希施泰特公爵(1811—1832),拿破侖的兒子。拿破侖於1815年第二次退位時,他被議會宣布為拿破侖二世,1818年成為賴希施泰特公爵;他患了肺結核,於1832年7月22日去世,離拉馬克將軍葬禮僅有幾周。

[123] 費茨-詹姆斯公爵,元老院元老,極端保王黨人。

[124] 高盧雄雞是七月王朝的徽章。

[125] 有六十餘名綜合工藝學院的學生衝破禁令,在巴士底附近加入送葬行列。

[126] 格尼賽是聖安托萬城郊大街的鋸木板工人,1841年暗殺奧爾良公爵和歐馬爾公爵未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