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章婦科疾病頭痛(1)(1 / 3)

婦科疾病頭痛是指由婦科疾病並發的頭痛。女性由於月經、孕產等生理因素,勢必出現一些特有的頭痛。如少女頭痛、經期頭痛、圍絕經期頭痛、基底動脈型偏頭痛、閃爍性盲點型偏頭痛、妊娠毒血症頭痛等。月經是婦女子宮內膜周期性脫落及出血的表現。子宮內膜是隨著卵巢的周期性變化而變化的。而卵巢的周期性變化是性成熟的標誌。月經周期一般為28~30天,是在複雜的神經內分泌調節下進行的,其中包括了中樞神經係統、垂體、卵巢和子宮。在失調的情況下,常可出現眾多的頭痛。

【病因病機】

1.少女頭痛:少女因頭痛而就醫十分常見。其原因常與月經周期和精神心理因素有關。月經是少女走向性成熟的一種生理現象,是性器官對血液中雌激素水平改變作出周期性應答反應的表現。

2.經期頭痛:多由情誌所傷,氣血逆亂,瘀血內阻,髒腑失於滋養;或平素體弱多病,氣血不足,經行血下,髓海失養;或血瘀肝旺,肝火上衝,清竅不利所致。由於雌激素分泌功能紊亂,或者神經過度緊張,影響頭部感覺神經,而出現頭痛,煩躁易怒,失眠乏力,腰痛、腹痛等症狀。

3.圍絕經期頭痛:多因卵巢功能活力下降、雌激素缺乏,致使神經係統調節發生變化,引起血管舒縮功能障礙而引起頭痛。再者圍絕經期女性感情比較脆弱,常有焦慮緊張、失落失望、急躁不安的情緒反應,特別對於職業女性、知識型女性來說,處在離退休時刻,由社會交往複雜的廣闊空間一下轉為安靜平淡、家務繁重的狹小生活中來,這種心理變化就更會加重頭痛。

4.基底動脈型偏頭痛:此型偏頭痛出現症狀的原因,是由腦基底動脈及其分支受侵犯後血管痙攣,引起腦幹、小腦、大腦枕葉缺血所致。少數的病例是由延髓和小腦的血管梗死引起。

5.閃爍性盲點型偏頭痛:多見於青年女性,病變始於青春期,然後隨著年齡的增大症狀逐漸減輕,或在中年期消失。

6.妊娠毒血症頭痛:為妊娠末期以舒張壓升高、蛋白尿、水腫、驚厥為主的嚴重全身性疾病。

【臨床表現】

1.少女頭痛:除與月經有關外,與自身的生理、心理因素亦有關係。少女處於身體發育階段,情緒和心理不穩定,對初次來月經也不免產生緊張及焦慮心理,由於少女對各種不良的精神刺激承受力差,因而容易發生神經衰弱和癔症性頭痛。過度勞累或學習過分緊張也可誘發少女頭痛。有些少女頭痛與家族遺傳、生活習慣、環境改變、氣候變化等有關。

2.經行頭痛:每於經期或經行前後三五天,頭痛劇烈,或脹痛或掣痛,痛處也可局限於頭部一處,甚至疼痛難忍,伴惡心嘔吐。

3.女性圍絕經期頭痛:女性圍絕經期出現的症狀有多種多樣,可表現為頭痛、頭暈、潮熱、多汗、乏力、憂鬱、腹脹、心慌、情緒易激動(容易生氣)、尿多尿急、乳房脹痛、外陰幹燥、性交疼痛、睡眠障礙、身高縮短、駝背等。這一係列的症候群在醫學上稱圍絕經期綜合征(嚴格地講,圍絕經期綜合征並不是真正的疾病,而是一個生理變化過程)。每個婦女在圍絕經期表現的症狀不同,輕重也不相等。約有1/3的婦女可因機體神經內分泌的作用,使平衡失調的內環境重新達到新的平衡,從而不表現症狀,順利度過圍絕經期。另有2/3的人則表現有各種圍絕經期症狀。

4.基底動脈型偏頭痛:多見於青春期女孩,發作與月經有關。此型偏頭痛出現症狀的原因,是腦基底動脈及其分支受侵犯後血管痙攣,引起腦幹、小腦、大腦枕葉缺血所致。此症狀常呈戲劇性地突然消失,因而屬良性。

5.閃爍性盲點型偏頭痛:病人情緒容易激動。發作時出現劇烈的搏動性偏頭痛,伴有惡心和嘔吐症狀。眼部方麵表現一係列的視功能障礙,包括幻視和閃光,視野改變如偏盲、中心和閃爍性盲點,其他尚有畏光、視物模糊以及注視目標的移動幻覺等。

6.妊娠毒血症頭痛:病人常訴眼前有黑影飄動,視物模糊,有時出現陣發性視力障礙,常伴有全身水腫,頭痛眩暈、惡心,血壓>135/90mmHg。視網膜呈現高度的滲出性與出血性變化和顯著的水腫現象,甚至引起滲出性視網膜脫離,一般產後即消失。

【診斷要點】

1.少女頭痛:每次月經前後容易發生,因為在這個時期,血液中雌激素水平降低,顱內外血管的痛覺神經末梢對血液中的致痛物質(如5羥色胺、前列腺素等)敏感性增高,因而對疼痛敏感的少女就會發生頭痛。月經過後,血液中的雌激素水平逐漸升高,在兩次月經之間達高峰,此時頭痛的機會就會減少。

2.經行頭痛:每於經行前後發作,經後漸緩,連續2個月經周期以上。應與經行外感頭痛,以及與月經周期無關的內科疾病引起的頭痛相鑒別。

3.女性圍絕經期頭痛:是由生殖能力過渡到無生殖能力的重要時期。通常女性在50歲左右開始,月經時間逐漸延長,經量逐漸減少,直至完全停止。這種月經的變化說明卵巢功能衰退,不再排卵,性激素減少。

4.基底動脈型偏頭痛:遇到此型偏頭痛,應及時進行腦CT、MRI或腦血管造影檢查,以排除腦部器質性病變,防止耽誤其他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5.閃爍性盲點型偏頭痛:多數瞬息即逝,極少數病例可在劇烈發作之後,留下永久性的偏盲和暗點。

6.妊娠毒血症頭痛:眼底病變一般來勢較急,首先是視網膜的小動脈支變細,光反射增強,接著出現痙攣性收縮,而管徑粗細不勻,有的細到無法辨認。如進一步惡化,從功能性收縮的血管逐步的硬化過程,相繼出現大量的白色滲出與出血病灶,形成類似惡性高血壓的眼底改變。一旦眼底出現水腫、出血、滲出性病灶,應嚴密觀察,必要時可考慮人工流產,妊娠中止後,眼底改變常可迅速消退。

【辨證論治】

(一)內服煎劑

1.肝鬱氣滯證:經前頭痛,胸脅脹滿,情誌抑鬱,或煩躁易怒,喜歎息,或經前少腹脹痛,舌暗苔薄白,脈弦。治宜疏肝解鬱,行氣止痛。方選柴胡疏肝散加減。藥用甘草6g,川芎、柴胡、青皮、川楝子、香附各10g,白芍、橘葉、枳殼各12g。

2.肝鬱化火證:經期頭痛,頭痛眩暈或白睛赤痛或黑睛出現星翳。發作時間短暫,月經過後症狀逐漸緩解。脈弦細微數,舌質紅苔薄。治宜疏肝解鬱。方選丹梔逍遙散加減。藥用柴胡、白術、當歸、白芍、白芷、蔓荊、牡丹皮、梔子各10g,茯苓15g,甘草6g。一般經期頭痛,均可用此方加減。治療這類頭痛,重在調經以治本,經調而頭痛自除。

3.瘀血內阻證:經前或經期頭痛,痛如錐刺,痛有定處,經行腹痛拒按,經色紫暗有塊,舌質暗或邊尖有瘀點,脈細澀或細弦。治宜活血養血,化瘀止痛。方選通竅活血湯加減。藥用赤芍、川芎、桃仁、紅花、當歸、香附、白芷、槁本、葛根各10g,甘草6g,生薑3片,大棗5枚,蔥白(切碎)3根,麝香(研末服)0.03g。若兼氣血虛弱者加黃芪15g,黨參10g以益氣生血。

4.陰虛陽亢證:妊娠頭痛,特別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最為典型,中醫稱先兆子癇或子癇病。表現的主要證候是頭痛頭昏、惡心嘔吐、心悸氣促、水腫驚厥以及血壓升高、蛋白尿、視網膜病變、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有力。治宜滋陰潛陽,方選天麻鉤藤飲加減。藥用天麻、杜仲、桑寄生、益母草、首烏藤、茯神各12g,鉤藤、生石決各15g,梔子、黃芩、川牛膝各10g。或羚角鉤藤湯加減。

5.寒凝血瘀證:經行頭痛,得熱則減,月經量少,小腹痛,有血塊。舌質暗,苔白膩,脈沉弦。治宜養血活血,散寒止痛。方選趁痛散加減。藥用當歸、桑枝、黃芪、雞血藤各15g,白術、獨活、牛膝、羌活各10g,肉桂6g,生薑5片,威靈仙12g。

6.氣血虧虛證:經行前後頭痛或產後頭痛,呈空痛或隱痛,頭暈目澀,經量少,色淡紅,心悸少寐,麵色萎黃,肌膚不潤,毛發少澤,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治宜養血益氣。方選四物湯加味。藥用當歸、川芎各10g,白芍、熟地黃、白菊花、枸杞子、黃芪各15g。若血虛肝旺,頭脹痛耳鳴,加桑葉10g,龜甲12g,以清肝明目,滋陰潛陽;若氣虛重,倦怠無力,納少便溏,方用八珍湯氣血雙補。

(二)內服中成藥

1.肝鬱氣滯證:可用舒肝衝劑,2次/d,10g/次;或用婦科養神丸,2次/d,1丸/次。

2.肝鬱化火證:可用瀉青丸,2次/d,6g/次;或用丹梔逍遙丸2次/d,6~9g/次。

3.肝腎陰虛證:可用婦科調補丸,2次/d,9g/次;或龜鹿八珍丸,2次/d,1丸/次。溫開水送服。

4.瘀血內阻證:可用調經化瘀丸,3次/d,10粒/次,溫開水送服;或少腹逐瘀丸,2~3次/d,1丸/次,溫黃酒或溫開水送服。

5.寒凝血瘀證:可用調經活血片,3次/d,5片/次;或愈風丹,3次/d,6g/次。

6.氣血虧虛證:可用八珍益母丸或片。丸劑:2次/d,9g/次;片劑:3次/d,4片/次;或烏雞白鳳丸,2次/d,9g/次;也可用培坤丸,2~3次/d,10g/次;或婦珍片,3次/d,4片/次。

7.通用中成藥:延胡止痛膠囊,3次/d,2粒/次;或都梁丸,3次/d,6~9g/次。

【中醫綜合療法】

(一)外用藥療法

1.取白附子、川芎各6g,研為細末,和大蔥共搗為泥,敷兩側太陽穴,1次/d。用於經行頭痛。

2.取生鹽250g,放入鐵鍋內炒爆後,再用陳醋約半小碗灑入鹽內,邊灑邊攪,醋灑完後,再略炒一下,布包趁熱熨痛處,可通治經期各種痛證。

3.白芷10g,川芎、羌活各5g,冰片0.5g。上藥共研極細末,儲瓶備用。每取少許藥末放於一小塊綢布上,包好塞入鼻內,右側頭痛,塞左鼻;左側頭痛,塞右鼻,全頭痛,兩鼻孔交替塞之,1次/d。祛風、通竅、止痛。主治各種頭痛、偏頭痛。屢用屢驗。

4.細辛、瓜蒂、丁香、糯米、冰片各等份。先將前4味共研細末,再將冰片置乳缽內研令極細,然後入前四味藥末同研和勻,儲瓶備用。勿泄氣。每用少許,隨病人左右鼻之,良久出冷涎1升許即安。芳香通竅止痛。偏正頭風,夾腦風並一切頭風,不問年深日近,當日取效。屢用效佳。

5.青黛7.5g,蔓荊子、川芎各4g,鬱金、芒硝、細辛根各3g,石膏4.5g,薄荷葉6g,細豆1粒。上藥共研極細末,儲瓶備用。每用少許,隨鼻左右交替之。祛風泄熱,通竅止痛。風熱上攻,頭痛鼻塞。屢用神效。

(二)單方驗方療法

1.白芷12g,川芎6g,當歸10g。水煎服,1劑/d。

2.白芍12g,柴胡、王不留行各10g,夏枯草15g。水煎服,1劑/d。或陳皮15g,鹿角霜10g。水與黃酒各半煎服,1劑/d。

3.桂枝6g,白芍12g,白芷15g。水煎服,1劑/d。

(三)飲食療法

1.芹菜250g,益母草30g,佛手片6g,雞蛋1隻。鹽、味精各少許。將前四味加水煎湯,用調料服食。月經前,1劑/d,連服4~5劑。疏肝行氣解鬱。可輔治肝氣鬱滯之經前緊張症。

2.小麥15g,大棗10枚,玉竹9g,粳米60g。共同煮粥食。月經前,1劑/d,連服4~6劑。滋補肝陰。可輔治肝陰不足之經前緊張症。

3.沙參、麥冬、枸杞子各9g,雞蛋1隻。將前3味一同煎煮,食蛋喝湯。月經前,1劑/d,共服4~5劑。補肝血,滋腎陰。可輔治經前緊張症。

4.枸杞子9g,陳皮6g,龜板膠15g。紅糖適量。把枸杞子煎湯,衝龜板膠與紅糖飲用。月經前,1劑/d,共服4~5劑。滋陰補血。可輔治經前緊張症。

(四)中藥製劑注射療法

1.複方當歸注射液:穴位或肌內注射,每天或2天1次。2~4mL/次,用於經前期緊張症頭痛。

2.複方川芎注射液:肌內注射,1次/d,2mL/次,或作穴位注射。

3.延胡乙素注射液:肌內注射,1次/d,2mL/次,或作穴位注射。

4.葛根素注射液:肌內注射,1次/d,2~4mL/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