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智慧書——改變命運的人生哲理16(2 / 3)

眾口一詞的鼓勵和讚賞,深深地鼓舞了女孩的父母,女孩臉上的那顆去不掉的黑痣,在父母的眼裏也陡然成了一種智慧的象征。

接下來,一連串的幸運降臨到女孩的頭上——本鎮最好的學校主動邀請她免費入學,一位大農場主主動登門認她為幹女兒,為她提供了最好的學習條件,並幫助她們一家走出了貧困的陰影。

女孩陷入了眾人羨慕和激勵的包圍中,一天天地自信、開朗起來,她的學習成績一年比一年優異,還成了校園裏的活躍分子,她的組織能力在同學中間出類拔萃。女孩臉上的那顆黑痣又擴大了一點兒,但這並沒有妨礙許多英俊的男士頻頻向她示愛,她真的由醜小鴨變成了美麗的天鵝。

後來,女孩取得了劍橋大學的博士學位,成了著名的愛丁堡大學當時最年輕的女教授,她還是一個很有影響的社會活動家。再後來,她做了倫敦市的市長助理。

隨著時光的流逝,幾乎沒有人記得女孩卑微的出身和她淒慘的童年,人們把更多的敬慕和讚賞,投給了一步步邁向更大成功的女孩。

女孩35歲那年突然病逝,許多人不禁扼腕痛惜,因為她即將被提名為皇家科學院院士。後來,一位醫生道出了女孩死亡的原因——是她臉上的那顆黑痣發生了癌變,癌細胞侵入了她的腦組織。但此時,已經沒有人在意這一點了,人們到處傳頌女孩臉上的那顆黑痣乃是上帝賜予的象征智慧和才幹的幸運星,人人都在羨慕女孩,都在渴望自己也擁有那樣一顆神奇的黑痣。

這就是聖安·瑪利亞近乎傳奇的人生故事,它真實地告訴了人們鼓勵的含義。

本來隻是一顆不幸的黑痣,竟然因為不經意的鼓勵,轉瞬間便被附著了一股神奇的魔力。人生的不幸,也成了成功攀登的台階,並由此讓卑微的小女孩有了輝煌的一生。

心理學家分析,在人需要鼓勵的時候,往往處於情緒低落期,而情緒會影響人的行為,情緒越低落,便越少把注意力投注在所要從事的事業上,從而使任務完成得越糟糕,更進一步產生無能感,陷入更低落的情緒之中。

此時,若有一句鼓勵的話,人便會重新估價自己的能力和信心,重新審視所要完成的任務,情緒狀態會提升,使大腦的活動能力提高,進而能更好地完成任務。

因為孩子知道

巴比·路易斯住在意大利的米蘭市。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末午後,巴比·路易斯決定帶著兩個兒子去打迷你高爾夫球。他走到售票櫃台前,問道:“一張門票多少錢?”

“大人1000裏拉,6歲以上的小孩也要1000裏拉,剛好6歲或小於6歲的小孩免費,你的兩個孩子幾歲了?”年輕的售票小姐回答說。

巴比·路易斯答道:“那個未來的律師3歲,另一個未來的醫生7歲,因此我得付2000裏拉。”

那位售票小姐笑道:“哎呀,先生,你是剛中了彩券還是發了橫財?你隻要告訴我較大的男孩還不到6歲,就可以為自己省下1000裏拉了,我又看不出不到6歲孩子與7歲孩子之間有什麼差別。”

然而,巴比·路易斯卻回答說:“你說得沒錯,雖然你看不出有什麼差別,但是孩子們知道那是有差別的。”

孩子們知道誠實和撒謊是不同的,對和錯是不同的。所以在孩子麵前,父母做每一件事都應該慎重,因為孩子是會評價和效仿的。誠實的種子經父母的手播種出去,最終會在孩子那裏得到豐碩的果實。

女孩的選擇

曾有一個三口之家到餐廳用餐,服務生先問母親點什麼,接著問父親點什麼,之後問坐在一邊的小女兒:“親愛的,你要點什麼呢?”女孩說:“我想要熱狗。”

“不可以,今天你要吃牛肉三明治。”母親非常堅決地說。“再給她一點生菜。”女孩的父親補充說。

服務生沒有理會父母的提示,仍然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女孩問:“親愛的,熱狗上要放什麼?”

“哦,一點西紅柿醬和黃醬,還要……”她停下來怯怯地看了一眼父母,服務生一直微笑地耐心等著她。女孩在服務生的目光鼓勵下說:“還要一點炸薯條。”

服務生聽罷便徑直走進廚房,留下目瞪口呆的父母。

“你們知道嗎?”女兒避開父母的目光,眼睛望著遠處輕聲細語地說,“原來我也能夠受到他的重視。”

受人尊重是每個人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小孩子也不例外。因此,要想讓孩子尊重父母,父母就得先尊重他們,而尊重他們就要做到尊重他們的選擇,包括吃什麼食物、穿什麼衣服等。

驕傲的傑克

傑克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聰明好學,勤奮向上。這次,他又獲得了班上的最佳朗誦獎,心裏像吃了蜜一樣甜。回到家後,他把朗誦稿交給母親,得意地對她說:“媽媽,你念一段給我聽聽,怎麼樣?”

這個善良的母親拿起朗誦稿來,仔細地看了一遍,然後結結巴巴地說:“傑克,我不認識這些字。”

傑克更加得意了,他快速地衝進客廳,得意忘形地對父親喊道:“爸爸,安妮不識字,可是我這麼小,就得了朗讀獎狀,這是多麼了不起啊。再看看媽媽,拿著一本書卻不會讀,我不知道她心裏是什麼滋味。”

父親看了看傑克,沒有說一句話,走到書架旁,拿下母親經常看的一本書,遞給他說:“你看看這本書,就能體會到她心裏的滋味了。”那本書是用拉丁文字寫的,傑克一個字也不認識。

傑克永遠都不會忘記那次的教訓,無論什麼時候,隻要想在別人麵前吹噓的時候,他就會馬上提醒自己:“記住,你不會念拉丁文。”

驕傲自滿容易使孩子迷失自己,而父母過度的表揚更會讓孩子忘乎所以。因此,為了孩子的發展,父母應該適時誘導孩子走出驕傲自滿的誤區。

要不要試試看

有一天,一個被祖父母嬌縱慣了的孩子和家人一起去逛百貨公司。

當他們走到遊樂區時,孩子一看到有旋轉木馬,便立刻一躍而上。遊戲已經結束時,這孩子卻像屁股上塗了膠水一樣,死活不肯下來。

正當父母和服務人員都無可奈何,束手無策的時候,有位遊客對另外一位遊客說:“你不是兒童心理學的博士嗎?現在全看你的啦!”

就在眾人的慫恿與期待下,博士走到孩子旁邊,附耳向他說了些悄悄話,孩子二話不說乖乖地下了木馬。

大夥兒在欽佩之餘,紛紛向博士請教:“你究竟對那孩子說了些什麼呀?竟然如此有效?”

“也沒什麼,我隻是小聲地對他說:‘如果你還不下來,我就狠狠打你一頓屁股,你要不要試試看?’”博士心平氣和地說。

眾人一片愕然。

吃慣了蜜的孩子對於蜜是沒有什麼感覺的,來一點辣的才能對他的味覺起作用。同樣,教育孩子,從一開始就不能一味順著他,應剛柔相濟、獎罰並舉,靈活采用“胡蘿卜加大棒”的策略,這樣才能培養出人格健全的孩子。

判若兩人

一個孩子在外婆家和奶奶家判若兩人。

每次在外婆家,外婆都對他讚不絕口:“這麼好的小孩子真是難得,小小年紀就懂禮貌,還知道吃東西的時候要分一份給外婆!”

可到奶奶家卻是另一番景象了。

一進門奶奶就開始數落:“像你這麼調皮的孩子真是天下難找,要多搗蛋有多搗蛋,還整天搞惡作劇。”

再看看孩子,帽子歪戴著,鼻涕也不擦,一副毫不在乎的樣子。

這是什麼原因呢?

外婆總誇他,於是,越誇越好,並且,在外婆家,他就是好孩子;奶奶總是訓斥他,越罵越糟,並且,在奶奶家,他就是壞孩子。

未成年的小孩子的表現完全取決於周圍人對他的評價,特別是家長對他的評價,哪怕是一句話,或者是一個眼神,都會對孩子產生終生的影響。

孩子更需要的是誇獎,而不是訓斥。多誇獎一下孩子吧,讓他們在誇獎中健康成長。

善良文雅的女孩

在一個小鎮上,饑荒讓所有貧困的家庭都麵臨著危機,因為對於他們來說,最起碼的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

小鎮上最富有的人要數麵包師卡爾了,他是個好心人。為了幫助人們度過饑荒,他把小鎮上最窮的20個孩子叫來,對他們說:“你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從籃子裏拿一塊麵包。以後你們每天都在這個時候來,我會一直為你們提供麵包,直到你們平安地度過饑荒。”

那些饑餓的孩子爭先恐後地去搶籃子裏的麵包,有的為了能得到一塊大點的麵包甚至大打出手。他們心裏隻想著要得到麵包,當他們得到的時候,立刻狼吞虎咽地把麵包吃完,甚至都沒想到要感謝這個好心的麵包師。

麵包師注意到一個叫格雷奇的小女孩兒,她穿著破舊不堪的衣服,每次都在別人搶完以後,她才到籃子裏去拿最後的一小塊麵包,然後她總會記得親吻麵包師的手,感謝麵包師為自己提供食物,然後並不吃那塊麵包,而是拿著它回家。麵包師想:她一定是回家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分享那一小塊麵包,多麼懂事的孩子呀!

第二天,那些孩子和昨天一樣搶奪較大的麵包,可憐的格雷奇最後隻得到了昨天一半大小的麵包,但她仍然很高興。她親吻了麵包師的手後,便拿著麵包回家了。到家後,當她媽媽把麵包掰開的時候,一個閃耀著光芒的金幣從麵包裏掉了出來。媽媽驚呆了,對格雷奇說:“這肯定是麵包師不小心掉進來的,趕快把它送回去吧。”

格雷奇拿著金幣來到了麵包師家裏,對麵包師說:“先生,我想您一定是不小心把金幣掉進了麵包裏,幸運的是它並沒有丟,而是在我的麵包裏,現在我把它給您送回來了。”

麵包師微笑著說:“不,孩子,我是故意把這塊金幣放進最小的麵包裏的。我並沒有故意想要把它送給你,我希望最文雅的孩子能得到這塊金幣,是你選擇了它,現在這塊金幣是屬於你的了,算是對你的獎賞。希望你永遠都能像現在這樣知足、文雅地生活,用感恩的心去麵對每一件事。回去告訴你媽媽,這個金幣是一個善良文雅的女孩兒應該得到的獎賞。”

感恩、誠實、善良、謙讓的品質是難能可貴的,家長應該培養孩子這種品格。一旦孩子養成這種品格,這將是他們一生的財富,會讓他們受益無窮。

母親的希望

一天,五歲的約翰在大街上玩耍,由於疏忽大意,被飛馳而來的卡車撞倒了。經過醫生的全力搶救,他的命算是保住了,但兩隻手臂卻被截掉了。

兩年以後,約翰到了該上學讀書的年齡。但是,由於肢體殘疾,他不能像其他同學們那樣正常地學習,因此被學校拒之門外。

每天早晨,約翰看著夥伴們高興地從他家門前經過去學校時,便感到十分傷感,他用一種求助的眼神問母親:“我的手臂沒了,怎麼辦呀?”母親拍拍孩子的肩膀,關切地說:“孩子,不要著急,隻要你堅持鍛煉,你的手臂還會再長出來的。”聽完母親的話,約翰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此後,在母親的幫助和指導下,他開始了艱苦的鍛煉過程,學著用腳洗臉、吃飯、寫字,以及做一些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約翰心中充滿了希望,他堅信隻要努力練習,失去的手臂又會再長出來。他牢牢地記住了母親的話。

好幾年過去了,約翰發現手臂還是沒有長出來,袖口依然是空蕩蕩的。他感到有些疑惑,禁不住問母親:“怎麼回事呀,我的手臂怎麼還沒有長出來呢?是不是我不夠用心?”

這一次,母親的眼神充滿了希望,溫柔地說道:“孩子,你好好想一想,別人用手臂做的事情,你不也都會了嗎?”

“是的,我用腳代替了手,而且,有的事情比其他小夥伴做得還要好呢!”約翰自豪地說道。

“你自己說,你的手臂有沒有長出來呢?聽著,孩子,每個人都有一副堅強的臂膀和一雙強有力的手。而這些東西都裝在自己的心裏,隻要你願意,它就能幫助你戰勝一切困難和挫折。”

男孩終於明白了,媽媽確實沒有騙他,經過不斷訓練的手臂是永遠也不會斷的!從此,男孩更加刻苦學習,那無形的手臂幫他一次又一次渡過難關,最終擁有了美滿、幸福的人生。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一副堅強的臂膀和一雙強有力的手,而這些東西都裝在自己的心裏,隻要你願意,它就能幫助你戰勝一切困難和挫折。

伯爾的謊言

伯爾17歲了,剛學會開車。

一天早上,父親要伯爾開車送他到離家較遠的市區去辦事。伯爾非常高興地答應了。

伯爾開車把父親送到目的地,約定下午4點再來接他,然後就去看演唱會了。等最後一首歌唱完的時候,已經是下午6點了。這時,他才想起與父親的約定!

當伯爾把車開到預先約定的地點時,看見父親正靠在一個欄杆上耐心等候。伯爾心裏暗想,如果父親知道自己一直在看演唱會,一定會非常生氣。

伯爾低著頭走了過去,先是向父親道歉,然後撒謊說,他也想早點過來,但是車在路上出了一點毛病,需要修理,維修站的工人們花了兩個小時的時間才修好。

聽完兒子的話,父親看了他一眼,說:“伯爾,你覺得有必要對我撒謊嗎?”

“我沒騙您!我說的都是實話。”伯爾爭辯道。

父親再一次看了看兒子,“當你在規定的時間沒有到來時,我就給維修站打了電話,問車子是否出現問題,他們告訴我你沒有去。因此,你的車子根本就沒有出毛病。”聽了父親的話,伯爾羞得滿臉通紅,他低著頭向父親承認了看演唱會的事實。

父親認真地聽著,臉色變得更加難看。“我很生氣,不是生你的氣,而是生我自己的氣。我覺得自己很失敗,因為我養了一個會說謊的兒子。我現在要從這裏走回去,好好反省一下我這些年來做的錯事。”

伯爾的道歉並沒有使父親改變主意。

父親開始沿著塵土飛揚的道路行走,伯爾迅速地跳上車跟在父親後麵。伯爾一路上都在懺悔,告訴父親自己是多麼難過和抱歉,但是父親隻顧著走路,根本就不理他。

整整20英裏的路程,伯爾以每小時4英裏的速度一直跟著父親。

在20英裏的路程中,看著父親遭受肉體和情感上的雙重折磨,這是伯爾生命中最難忘的一次經曆。然而,它同樣是生命中最成功的一次教育。自此以後,伯爾再也沒有說過謊。

正人先正己。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應該首先反省自己。這樣,孩子才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改過自新。

地震中的父與子

1989年在美國洛杉磯一帶發生了一場大地震,在不到4分鍾的時間裏,使30萬人受到傷害。

一個年輕的父親在混亂中安頓好受傷的妻子,便衝向他7歲兒子所在的學校。在他眼前,那個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已是一片廢墟。

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他控製不住自己的感情,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止住悲聲,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他知道兒子的教室在樓的一層左後角處。他快步如飛地走到那裏,開始動手。

在他清理挖掘時,不斷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趕來,看到這片廢墟,他們痛哭並大喊:“我的兒子!”“我的女兒!”哭喊過後,他們絕望地離開了。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說:“太晚了,他們已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