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智慧書——改變命運的人生哲理16(3 / 3)

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人,問道:“誰願意來幫助我?”然而,沒有人給這位父親肯定的回答,他便一聲不響地埋頭接著挖。

救火隊長攔住他:“太危險了,這裏隨時可能起火爆炸。請你離開。”

“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你很難過,難以控製自己,這可以理解,但這樣既不利於你自己,對他人也有危險,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來幫助我?”這位父親仍然這樣問。

人們都搖頭歎息著走開了,都認為這位父親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但是,這位父親的心中卻隻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

他堅持不懈地挖呀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渾身上下破爛不堪,到處是血跡。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底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爸,是你嗎?”

是兒子的聲音!父親興奮地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

“爸爸,真的是你嗎?”

“是我,是爸爸!我的兒子!”

“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隻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來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生什麼,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你現在怎麼樣?有幾個孩子活著?”

“這裏有14個同學活著,我們都在教室的牆角,房頂塌下來架了個大三角形,我們沒被砸著。”

父親大聲向四周呼喊:“這裏有14個孩子,都活著!快來人!”

過路的幾個人趕緊上前來幫忙。

50分鍾後,大家開辟出一個安全的小出口來。

父親聲音顫抖地說:“出來吧!阿曼達。”

“不!爸爸。先讓別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了什麼,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兒子堅定地說。

最後,這對了不起的父子在經過這場巨大災難後,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一句關愛孩子的話,很可能會成為他的精神支柱。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最先想到的往往是父母說過的一些話,因為父母是他最親近的人。多給孩子些關愛吧,他需要你的愛。

給心靈吃點冰激淩

愛麗絲和媽媽去餐館吃飯。坐在餐桌前,愛麗絲握著雙手禱告:“偉大而仁慈的上帝,希望我吃完飯後,您能讓媽媽給我買一個冰激淩,我會更加感謝您。願您賜自由和正義給每一個人!阿門。”

旁邊有個女人聽見了愛麗絲的禱告,嘲笑著說:“這個孩子怎麼還不知道向上帝祈禱是沒有用的!冰激淩是用錢買的,而不是上帝給的。我從來就不向上帝要任何東西,因為他什麼也給不了我!”

那個女人的話把愛麗絲惹哭了,愛麗絲問媽媽:“難道我做錯了什麼嗎?為什麼別人會嘲笑我呢?上帝真的什麼也給不了我嗎?我這樣向他祈禱,很傻嗎?”

這時,餐廳的服務員來到愛麗絲麵前,神秘地對她說:“剛才上帝讓我轉告你,他說你的禱告很精彩,他決定滿足你這個願望。”

“真的?”愛麗絲顯然很興奮。

“難道你不相信上帝的話嗎?”說著,服務員用善意的眼神看了看愛麗絲的媽媽。接著,服務員指著剛才說話的那個女人,對愛麗絲說:“她從沒向上帝要過冰激淩,那可真糟。有時候,吃點冰激淩對心靈是有好處的。”

吃完飯後,愛麗絲從媽媽那裏得到了她想要的冰激淩。但她並沒有吃,而是把冰激淩拿到剛才嘲笑自己的女人麵前,然後微笑著說:“喏,這個冰激淩給你吧。有時候吃點冰激淩對心靈有好處,我認為你很需要這個冰激淩,上帝也這麼認為。”

對這個世界滿懷美好希望的人往往也能得到美好的回報。父母應多引導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希望,讓他生活在快樂當中。

剃光頭

羅伯特從幼兒園放學回到家,將書包隨便一甩,然後坐在沙發上,不說一句話。媽媽見了,感到很奇怪,忙問:“怎麼了?老師批評你了嗎?”

“媽媽,我們班的傑克得了癌症,不來上學了。”羅伯特難過地說道。

“他不會有事的,我們要有信心,癌症並不意味著死亡,對不對?”媽媽說。

羅伯特猶豫了一會兒,抬頭看了看媽媽,不安地說道:“老師說,他正在做化療,頭發都掉光了。”

“我想,過不了多久就會長出來。”媽媽的心裏泛起了一陣悲意。

“我和幾個小夥伴約好了,明天準備去醫院看他。”

聽了兒子的話,媽媽感到很高興:“好極了。你可以帶一些水果去。”

羅伯特低著頭小聲說:“我們想把頭發都剃光。”

媽媽愣住了。

羅伯特終於抬起了頭,勇敢地說道:“媽媽,帶我去理發店,我想剃光頭。”

媽媽不知道說什麼才好,呆呆地站在那兒。

羅伯特拉了拉媽媽的手,再次懇求道:“這是我出的主意。我跟湯姆和路易說,我們也把頭剃光,好讓傑克放心,我們跟他一樣,他就不怕了。”

媽媽看著兒子,非常感動,她決定陪羅伯特去理發店。

在理發店裏,羅伯特高興地唱起了歌。沒過多久,湯姆和路易也來了,他們的家長都以此為榮,連理發師也被感動了,對他們說:“你們都是好樣的,我今天免費為你們理發。”

望著三個小光頭,媽媽忽然間想起了一些童年瑣事。因為,自己小時候頭發稀疏,不像個女孩子,害怕出去見人。最後,還是爸爸為她出了一個主意:每次帶她出門,就讓她戴頂帽子。因此,她現在存留了很多帽子。

回到家裏,媽媽對羅伯特說:“我有個更好的提議,明天去醫院之前,把你的小夥伴叫到我們家,我要送你們每人一頂帽子,你說好不好?我有一頂珍貴的帽子,那是你外祖母從英國買來送給我的,現在依然很新,你帶去給傑克,他一定會喜歡的。”

羅伯特高興極了,摟著媽媽說:“您真是我的好媽媽。”

讓孩子學會去愛人、關心人,讓他有一顆善良的心。隻有這樣,別人才會去愛他、關心他,整個世界也會因此變得更加溫暖。

兩位母親的教育方法

兩個孩子都喜歡畫畫。

第一個孩子的母親給了兒子一遝紙、一捆筆,然後告訴他說:“好好畫,然後把每一張畫都貼在牆上,讓所有到我們家裏來的人都能看到。”

第二個孩子的母親給了兒子一遝紙、一捆筆,然後告訴他說:“好好畫,然後把每一張畫都扔到紙簍裏,不要讓來我們家的任何人看到你畫的畫。”

3年後,第一個孩子舉辦了畫展:一牆的畫,色彩鮮亮,構圖完整,人人讚揚。

第二個孩子依然在家裏畫畫,紙簍滿了就倒掉,沒有人看過他畫的畫。

30年以後,沒有人再對第一個孩子的畫感興趣了。然而,第二個孩子卻在這個時候辦了個畫展,他的畫像晴天裏的一聲響雷,震驚了整個畫壇。

父母應教育孩子:厚積才能薄發,急於表現的結果往往是浮躁與淺薄;成就偉業需要耐得住寂寞,沉下心來,把冷板凳坐熱。

美國的教育

一位叫王琴的留學生為姓科爾的一對美國夫婦帶一個不滿周歲的孩子,那孩子老是把大拇指放在嘴裏吮吸,王琴總是把孩子的手指拔出來。科爾夫人驚訝地說:“怎麼了,他並沒有妨礙你呀!不要阻止他,讓他享受吧。”王琴很奇怪,說吮手指不衛生,你不怕孩子染上疾病?

她說:“正因為這樣,你應該多給孩子洗洗手。”

一次,王琴陪孩子看連環畫,那孩子老是把書往嘴裏塞,她又加以阻止,科爾夫人立刻說:“沒關係,這書是用棉布做的,能洗,你就讓他啃吧!”王琴仔細一看,果然,紙張是由厚厚的布做的,咬不破,撕不壞。

科爾夫人說:“美國有的書一咬一抓還會散發出食物的香味,引起兒童更大的興趣。為了提供孩子用嘴撕書的享受,有人正試驗一種能吃下去的書,又香又甜,又有營養。你們中國人對孩子限製太多,不許這樣,不許那樣,這不利於孩子個性的發展。我們美國的孩子從小就自由地發展,個性強,膽子大,敢冒險,這樣才好。”

“我同意你的觀點,但總應該讓孩子對錯誤的事有所約束吧?比如,撕書,這不是一個好習慣。”王琴肯定地說道。

“不。”科爾夫人連連搖頭,“對1歲以內的孩子提這樣的要求顯然太高了。如果你能使他了解書是什麼,那麼你才能要求他不撕書;如果你沒法讓他理解這一點,卻用強製的方法阻止他,這就是不明智了。我們既要讓嬰兒看書,又不怕他撕書,因此就創造出了這種布做的書。”

如果對孩子限製太多,不許這樣,不許那樣,將不利於其個性的發展;如果任由他們自由發展,他們將會個性強,膽子大,敢冒險。因此,教育孩子時,要順其個性,給他們一個自由成長的環境。

女孩的責任

一次,一位美國母親帶著她4歲的女兒來到一個中國留學生家做客。這個小女孩隻顧自己玩耍,一不小心將一個盛有紅茶的杯子掉在地上打碎了。

這位美國母親見了,馬上把灑在地板上的茶水擦淨,然後嚴肅地衝著孩子說:“快去向阿姨借一個托盤來,然後把茶杯的碎片收拾幹淨,並且向叔叔和阿姨道歉。”

小女孩幾乎要哭了出來,她很快按照媽媽的吩咐借來了托盤,並且把茶杯的碎片從地上撿起放到托盤裏麵。然後,過來向主人道歉:“我太冒失了,請叔叔、阿姨原諒。”

看到小女孩收拾茶杯碎片時笨拙的樣子,從廚房跟過來的主人想幫她。可當注意到那位母親投向女兒的既嚴厲又慈祥的目光時,隨即又打消了這個念頭。

這位母親利用孩子的過失,當場教給自己的孩子一個道理,即便年齡再小,但隻要是自己闖的禍,就要由自己來承擔責任。

掙斷的鎖鏈

從前,有一個縣長由於在任期間政績顯著而被提升了,將調到省府任職。離任前,特趕回老家探視父母並告之喜訊。

他匆匆趕回老家,父老鄉親們得知,紛紛前來賀喜。在親朋好友的一片讚揚聲中,他的老父親卻嚴肅地批評了他,指出他工作中的某些失誤。

兒子不服氣地駁斥道:“任何一個人工作中難免會出現錯誤,哪裏會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呢?再說,那點失誤比起我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業績,不過是十個手指頭中的一個罷了。”

老父親沒有繼續跟兒子爭辯下去,而是讓小兒子拿來一條鎖鏈去把狗拴住。可是,狗沒掙幾下就把鐵鏈掙斷了。父親拾起鐵鏈遞到兒子手中,“你好好看看!”父親語重心長地說道,“一條鏈子有幾十個鐵環,其中隻鏽壞了一個,而其他的完好,卻仍然拴不住一條狗啊!”

兒子不再言語,隻是默默地看著手中的鏈子。

不要對缺點和錯誤抱著放任的態度,哪怕是一丁點兒。否則,它就會像草原上的火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沒有命令,絕不離崗

雪夜,一位巡邏的警察看見一個小男孩獨自站立在街角,他的頭上和身上都落滿了雪花。

警察走到小男孩的麵前問他:“小朋友,這麼晚了,你為什麼還不回家呢?”

小男孩告訴警察叔叔,傍晚的時候,他和夥伴們一起玩“捉賊”的遊戲,他的任務是在這裏站崗放哨。他已經向夥伴們保證:沒有命令,絕不離崗。

已經很晚了,又下雪,警察知道其他的孩子們肯定是把眼前的小男孩給忘了,各自回家去了。於是,他向小男孩報上自己的警銜並認真地行了一個禮,然後對小男孩說:“你已經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現在,我命令你立即回家。”

小男孩也回了一個禮,“是。”然後,便蹦蹦跳跳地回家了。

誠信,是人際交往中最重要的紐帶。很多人為了眼前的利益往往背信棄義,雖然他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可失去的會更多。

從畫蛋開始

達·芬奇是意大利著名畫家,從小愛好繪畫。他14歲的時候進入著名畫師和雕塑家維羅齊奧主持的藝術工場學習繪畫。

維羅齊奧對學生要求很嚴,訓練的方法也非同一般。他開始指導達·芬奇畫畫時,說:“我先不給你大講繪畫理論,也不讓你臨摹古人名畫,而是給你一枚雞蛋,先照著它畫,你看如何?”

“我一定按老師的指教,好好學畫。”達·芬奇望著老師點著頭說道。

達·芬奇開始很有興趣,照著雞蛋非常認真地畫著。但一段時間過後,老師仍然叫他畫雞蛋,達·芬奇有些厭倦,不耐煩了。他邊畫邊想,雞蛋這麼容易畫,為什麼總讓我畫它呢?這樣怎麼能提高自己的畫技呢?

一天,達·芬奇感到實在沒意思,便鼓足了勇氣去向老師請教,“繪畫的對象是複雜的,技巧是多樣的,老師為什麼隻是叫我畫一枚簡單的雞蛋?”

維羅齊奧耐心地對他說:“我早就料到你會有這種情緒和想法。孩子,你知道嗎,雞蛋雖然簡單,但在1000個蛋中,卻找不出兩個完全相同的蛋,即使是同一枚蛋,隻要將它變換一下角度,它的形狀也會有所不同。”

達·芬奇聽了之後,仍不解地問道:“老師,即使把這些不同的蛋畫得再好,把這些蛋從不同角度畫得再準再形象,不就是隻會畫蛋嗎?”

維羅齊奧笑了笑,說:“要知道你能在畫紙上準確地把它表現出來,得具有怎樣的基本功啊!我之所以叫你反反複複地畫蛋,首先是訓練你細心地觀察事物,準確地把握形象,再就是通過反複練習,達到眼手一致,隨心所欲地表現事物。有了這種基本功,那麼無論畫什麼東西,不就得心應手,應付自如了嗎?”

達·芬奇聽了,點了點頭,說:“老師,我明白了。我以後努力學習畫畫,絕不辜負您的期望。”

後來,經過不懈努力,達·芬奇終於成了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繪畫大師。

萬丈高樓唯有地基牢固方能屹立不倒,千秋偉業隻有基礎紮實才能基業長青。父母應教育孩子,做任何事都不能急於求成,而應循序漸進,打好基礎,隻有這樣才能成就偉業。

後 記

許多時候,讓我們疲憊的不是漫長的旅途,而是鞋裏的一顆微小的沙粒。同樣,製約我們走向成功的,也許就是自己身上的一些小問題。行為的改變來自心之所想,換一種態度對待生活,便能獲得一次心靈的“涅槃”。

感謝這些精彩故事的創作者們,他們以其獨特的心靈感悟打動了我們的心。溫婉的枕邊小語,蘊含了安靜而專注的思想。在嘈雜的環境中,讓我們有機會稍稍沉靜,傾聽心靈的聲音,感受內在的敏銳,恢複清晰的意念,儲備充足的勇氣和毅力,麵對每一天的生活,欣賞生命的燦爛色彩。

本書的編選參閱了一些報刊的著述,由於涉及作者較多,加上聯係上的困難,部分入選文章的作者未能取得聯係,在此謹致深深的歉意。敬請原作者見到本書後及時與我們取得聯係,以便我們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支付稿酬,贈送樣書。

聯係方式:[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