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剖析事業突破(1 / 3)

利亞·英格拉姆取得事業突破的故事有兩個版本。

第一個版本是參加雞尾酒會時你可能會聽到的那種天上掉餡餅的故事。幾年前,英格拉姆與丈夫、兩個女兒搬到她夢想的房子當中——位於賓夕法尼亞州紐霍普市綠蔭街道上殖民地風格的白色別墅。不幸的是,由於維護費用和原來房子遺留下來的膨脹了的住房淨值貸款,住在這個夢想房子當中的費用比英格拉姆一家預想的要高得多。正值經濟緊縮之時,她也想方設法節衣縮食。她開始把家裏用冷水洗衣服、使用借書證和在舊貨店裏購物的經曆寫在博客裏。2008年秋天,《商業周刊》需要一篇名為《節儉新世紀》的封麵故事,一名記者發現了她的博客,並且刊登了他們一家非常吸引人的故事和照片。不久之後,她與出版社簽訂合同出版了一本很厚的書,叫作《突然要節儉》(SuddenlyFrugal)。對於長期作為自由撰稿人的她,這是事業上的一個重大突破。

下麵是這個故事的第二個版本。《商業周刊》的文章和與出版社簽訂的合同並非偶然。

經過奮鬥得來禮儀和婚禮撰稿人這份工作的英格拉姆幾年前決定,“如果誰再讓我寫一篇關於婚禮的文章,我就要把腦袋伸到牆裏麵去了。”她的家庭條件不太好,而且發現自己到了40歲之後,還是被很多不情願的債務纏身,於是她把低預算生活作為自己的新專業技能。“看到很多寫博客的人最後都出版了自己的書,我有種不顧一切的感覺,覺得最終能不能實現就聽天由命吧。”她大概每周有5天更新自己的博客,發表關於新型節儉方式的博文。通過這種方式,她想提高自己在這個領域的名氣。她知道在168小時中,寫博客會占用5~10小時,而且沒有回報,但是她又對自己說,“這個話題對我很重要,而且很合時宜,最終肯定能出版一本書。管他呢。”

剛開始一切進展得很順利。2007年年初,英格拉姆在一個新聞業會議上遇見了一位“明星經紀人”。之後,她就自己的想法和構思向這位經紀人谘詢——節約綠色(美元的顏色),擁有綠色生活(環保)。那位明星經紀人很喜歡這個概念,於是同意為她找出版社。而2007年餘下的時間裏,當他向出版社提議出版此書時,得到的回答卻是“不行……綠色的小船承載著我們的希望已經起航了。它從出版商的一線滑到二線再滑到三線。”每次都被拒絕。因此,英格拉姆隻好繼續其他賺錢的生計,從中擠出來點時間寫關於節儉生活的博客。

她偶爾會懷疑這麼做到底值不值得。然而,經過1年每周5天的辛苦更新,以及在不同輿論媒體上宣傳自己的博客,最終人們開始注意她。經濟危機爆發了。新聞媒體需要節儉家庭的例子來為自己尋找出路。有些媒體找到了她,通過回複“幫記者個忙”(HelpaReporter)的問詢服務(一個記者郵件地址的清單,我也曾用這個網站來尋找“真人真事”——包括這本書裏麵提及的),找到了另外一些媒體。她開始接受采訪。日用品公司高露潔聯係她,請她做“精幹綠色媽媽”大使,在地球日接受衛星采訪。這份隻有1天的工作就讓她賺了5位數。“我漸漸發現寫博客這件事可能會給我帶來些成果。”她說。

2008年9月,《商業周刊》的記者史蒂夫·哈姆在“幫記者個忙”上發了一個帖子,說他要尋找節儉的人們來報道。英格拉姆把自己的故事和博客的鏈接發給了他。收到郵件的那一刻,哈姆就知道這就是他要找的人。因為他確信英格拉姆能夠在記者和攝像機前清晰地表達自己;而且她離紐約市很近,方便去采訪,而且又不是紐約人(全國性媒體的記者從來不想報道紐約人);她的長相也適合刊登特寫報道;並且她在償還債務方麵還小有成就(之前她還清了20000美元的汽車貸款)。史蒂夫先給她打電話,之後親自去采訪了她們一家。他的同事突然造訪英格拉姆在紐霍普市的家,為《商業周刊》的網站拍了照片並錄了像。翻開10月8日發行的《商業周刊》,在“節儉新世紀”的大標題下,我看見英格拉姆、她丈夫和孩子,以及她的狗。

不僅是我看了那篇文章。工作者出版社(WorkmanPublishing)的編輯也讀了這篇報道,並且很喜歡英格拉姆的想法,詢問她有沒有出書的意願。她回答道:“哇,你居然會問我,這太有趣了。”她修改了之前的構思,更傾向於節儉的部分,削減了“綠色”的部分。不幸的是,工作者出版社的編輯沒有成功地向他的編輯委員會兜售出這個想法。但是英格拉姆的經紀人說服她用一個新書名和一個新角度重新尋找出版社。2008年11月,她的經紀人與眾多出版商進行了另一輪洽談。她不去想自己可能又會遭遇重重拒絕,2009年1月,她為一本青少年小說撰寫了58000字的草稿。沒開玩笑,就在1月。然而,最終這一切全都行得通了。1月底,亞當傳媒公司(AdamsMedia)為她提供了機會。“不是很大的機會,但總算有機會了。”她說。將近兩年日夜辛苦,她終於可以寫一本關於這項新專業技能的書,並且將事業推向了下一個高峰。

也許,你也像英格拉姆一樣,感覺事業和家庭正處於一個轉折點上。你知道自己的工作很理想,或者起碼接近理想。你已經掌握了自己的日程表,你已經盡量將裏麵的非核心競爭力的工作排除出去。你投入到對職業技能的“刻意練習”中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也許甚至已經達到了可以挑戰世界級水平所必需的10000小時。現在該做什麼?如何實現事業的突破呢?

英格拉姆的故事——起碼第二個版本——是典型的事業突破故事。因為這其中涉及大量默默無聞或者沒有回報的準備工作,等待時機到來時的厚積薄發。另外,在努力探索如何分配我們的168小時、獲得最理想生活的過程中,我認為她的故事也可以讓我們更樂觀。盡管英格拉姆工作很努力,但實現夢想並不需要把自己變成隱居者。與此同時,她還在其他方麵創造了6位數的收入,同為自由職業者的我可以證實,這確實很難。而她卻還能找時間寫小說,每天早上遛狗1小時,為女兒的籃球隊義務統計數據,而且幾乎每天都為家人做飯。

我覺得她的故事很令人鼓舞。因為在我們的主流文化當中,人們認為實現事業的巨大突破必然與完滿的個人生活相衝突,她的故事與這種觀念截然相反。雖然所有以工作家庭之間平衡為主題的文學作品並沒有刻意表達這一觀念,但字裏行間還是有所流露。在2009年出版的《女性經濟學》(Wonenomics)中,克拉裏·希普曼和凱蒂·凱伊寫道:“為了不打破事業和日常生活之間好不容易實現的平衡,她們在私下裏給對方提建議,拒絕理想的職位,或者回避激動人心的升職。”這年頭,打開任何一本關於商業的讀物,你都會讀到人們極為讚揚一些公司讓員工工作降級或對其做平級調整,以及一些大學等到老師生了孩子之後再決定終身學術職位的故事,全都是以實現事業和生活平衡的名義。這些想法並沒有什麼不對,很多情況下,它們也很好。對於經濟和人們來說,這種觀點絕對要比工作需要你100%的時間或者你可以不勞而獲的觀點有更多積極的影響。但是從前麵幾章中我們可以得出,工作幾乎不會占用任何人100%的時間,盡管人們這樣認為。充實美滿的個人生活——後麵的章節我們會討論——也不需要任何人100%的時間。

所以,雖然我相信實現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計劃很好,但我不同意其中有些計劃的內在前提,即:以事業為重點,同時擁有一份充實的個人生活是不可能的。並且,個人生活當中可能同時涉及這幾方麵:養育多個兒女、不懈地健身、參加誌願者服務,或其他激情四溢的事情。逐步提升你的事業,同時全心投入到生活其他方麵具有可能性。無論是用生活“藝術”,短期內將個人生活全都拋給配偶,還是在錯誤的觀念指導下,毀掉自己的健康和感情,這樣做都不容易。然而,由於上述行為有各自的長期後果,力爭獲得理想生活的人們相對於社會主流的觀念——似乎拋棄個人生活才能實現事業突破,會遵循一個稍有不同的準則。

關於忙碌事業和生活平衡的人們,我對他們事業的剖析如下:

明確事業下一個階段的基本麵貌。

理解衡量標準和看門人。

消滅返工。

編一個對自己有好處的故事。

時刻為機會敞開大門。

準備把握大趨勢。

明確事業下一個階段的基本麵貌

寫博客之前,英格拉姆就已經明確了她事業下一階段的標準。她會成為一名節儉專家,其專業領域是減少浪費,並且她要寫這方麵的書。確定了這一目標之後,她把目光放到了主持一檔主題為節儉生活或者為節儉作出改變的真人秀節目。

而你事業的下一階段是什麼樣子呢?你很可能在第四章管理日程表那部分就已經想過這個問題了。如果沒有想過的話,接下來的幾周,至少擠出來半個小時的時間來做幾次白日夢。在上班的路上,或者跑步的時候也想想這個問題。盡可能具體地描述你事業的下一步。也許你在一個團體當中工作,那麼下一步就相對明確:成為合夥人。升職為副總裁,或者成為正教授。也許你是一個小規模組織的領導,但是你想領導一個更大的組織。也許你是一家小企業的所有者,而你想讓你的收入再高一點兒。例如,在你收入前麵加個1。最近,我參加了一場美國運通為女性企業家舉行的比賽。在這次比賽當中,企業家將她們的收入告訴裁判團,並且不管收入是25萬美元、50萬美元還是100萬美元,都公開競爭,提升自己的收入。美國運通要求企業家這樣做,他們有一套自己獨特的理由。一旦你的目標很明確,想要努力實現它就變得簡單得多(除此之外,當然,與目標為10萬美元的公司相比,目標為100萬美元的公司在美國運通信用卡上花的錢更多)。

不要認為自己達不到高目標。經過預計的風險很少會導致災難,而且任何你非常關注的計劃和項目,都能為你的投資帶來一定的收益。即使一個公司贏利10萬美元的企業家沒有達到100萬美元的目標,隻要她沒把全部家業都賭上,贏20萬美元依然是一個不錯的安慰。

對於增加事業突破的可能性,我的另一條建議是:做每件事都用自己最佳的狀態,仿佛不達目的你就永遠不能回頭一樣。像公司合夥人一樣,用對同事的態度來與客戶交談。把自己當作一個節儉專家;你理想當中的每分鍾值多少錢,那麼現在就這樣看待你的每一分鍾。生活很多時候取決於你怎樣規劃它。如果希望別人相信你是個成功的人,那麼首先你自己得相信自己成功。

找到成功的標準和守門人

為了實現出書的夢想,英格拉姆知道她需要一個經紀人、一份合同和一個出版商。截至亞當傳媒公司買下《突然要節儉》一書的版權時,她博客的日訪問量有時可達5000次,並且博客與再生銀行(RecycleBank)達成協議互相搭售促銷。再生銀行在美國銷售小巧回收箱,並在各種商業領域獎勵回收者;另外,《商業周刊》中的那篇報道已經證實了她的能力,擴大了她的知名度。

換句話說,她有能力向出版商證明,給她一個機會不會是冒險的行為。

當明確了事業的下一階段是什麼樣子時,你也需要知道成功的標準和守門人。有時,一些單位會宣傳自己的標準,或者將其適當地囊括到決策當中。我在第四章介紹的克瑞頓大學教授卡羅·法斯賓德–奧斯知道自己需要在重要科學期刊中發表3~5篇文章,同時還需要一定數量的校外研究經費才能獲得終身學術職位。如果目標大大超出此標準,或者隻超出一點點,她會發現自己獲得終身學術職位的可能性很高。

如果這些標準沒被公開,或者不明顯,你依然可以找出它們。可以采訪一些已經達到你職業目標高度的人。他們認為什麼重要?作決策的人到底是誰?這些決策者最關心的是什麼?答案也許會讓你很驚訝。很多人都認為,隻要他們默默無聞、任勞任怨地做他們工作中分內的事,總有一天會得到回報。這種觀點不一定正確。一般情況下,你需要一個掌權的擁護者(或者2~3個),讓他覺得這個單位沒有你就無法運轉,如果在單位的決策會議上不能以此觀點說服別人,他就會一頭撞在會議桌上。隻要你認真對待你的事業,在單位或者在你同行裏找出2~3個真心喜歡你的有資曆的人應該不難。不過,你應該負責找出他們,找出與你的世界觀、價值觀相似的人,並且找機會和他們一起工作。你也應該負責給這些人提供你所取得的業績記錄,讓他們在會議桌上可以拿得出來。

而業績記錄應該什麼樣呢?每一個行業都不一樣。在創造型或知識型行業當中,你需要一份工作閱曆以顯示你的能力和專長。不幸的是,很多人,特別是剛從學校畢業的、沒有工作經驗的年輕人,相信可以等著別人給他們創造機會。在一些受嚴格控製的行業可能是這樣,但一般都行不通。最近一個會上,一個想做公關的女孩子說她沒有在這個領域工作的經驗,問我怎樣可以拿出來自己的業績。由於她對公共關係具有良好的感悟,我建議她找到亟須幫助的人或組織——一個窮藝術家或者一個小公益組織,然後無償為他們宣傳。做公關不需要許可證。如果在她的幫助下,窮藝術家或者公益組織舉行的活動得到媒體的關注,她取得的業績不會比經驗多的人差一分一毫。

在建立業績記錄時,要記住的一點是,幾乎所有行業的人都喜歡數字。這是因為印象總是模棱兩可的,而數字,就算用得不恰當,似乎也能給你的觀點提供客觀的依據。在語言不能使人信服的地方,數字卻可以使人信服。你應該利用這一點來增強自己的優勢。

一些人所在的行業或者職位很容易找到支持自己的數字——例如,一個籌資者可以明確地將自己單位籌到的100萬美元記入業績。而如果你的工作不經常涉及數字,也沒關係,找到它們,之後記錄下來,創造機會讓數字出現,並且讓它們看起來有說服力。我所在的青年紐約客合唱團注意到,我們的聽眾大多是年輕人,並且不是典型的古典音樂聽眾。為了證實這一感覺,我們製作了一個調查問卷,在一次音樂會上發給大家填。得出的結論是,我們80%的聽眾年齡段在25歲到35歲,並且大多數人都不會定期參加其他的古典音樂會。這一數據的引用,為我們贏來很多捐贈者和申請人。

除了充實數據,你的業績記錄中如果有幾封推薦信就更好了。可以將事業想象成一部電影。誰會在你的海報上麵寫簡評?你想讓他們說什麼?如果你的工作能得到公眾的關注,比如在選舉出的政府當中任職,你也許會收到支持者自發的來信。然而,在大多數行業中,你需要習慣於讓你的同事為你寫簡短的介紹信,證明你到底為什麼那麼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