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築的綠色,並不是指一般意義的立體綠化、屋頂花園,而是代表一種概念或象征,指建築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並且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條件下建造的一種建築,又可稱為可持續發展建築、生態建築、回歸大自然建築、節能環保建築等。綠色建築的基本內涵可歸納為: 節約能源及資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適性良好的生活空間;與自然環境親和,做到人與建築及環境的和諧共處、永續發展。綠色建築設計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①節能能源: 充分利用太陽能,采用節能的建築圍護結構,減少采暖設備和空調的使用。根據自然通風的原理設置風冷係統,使建築能夠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導風向。建築采用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平麵形式及總體布局。②節約資源: 在建築設計、建造和建築材料的選擇中,均考慮資源的合理使用和處置。盡量采用天然材料,減少資源的使用,力求使資源可再生利用。節約水資源,包括綠化的節約用水。③回歸自然: 綠色建築外部要強調與周邊環境相融合,和諧一致、動靜互補,做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④舒適和健康的生活環境: 建築內部不使用對人體有害的建築材料和裝修材料。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質。地溫適宜,地下水純淨,地磁適中。室內空氣清新,溫、濕度適當,使居住者感覺良好,身心健康。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世界各國對建築節能的關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建築使用能源所產生的CO2是造成氣候變暖的主要來源,綠色建築成為建築發展的必然趨勢。
什麼是綠色社區和綠色家庭?
綠色社區是指具備了一定的符合環保要求的硬件設施、建立了較完善的環境管理體係和公眾參與機製的社區。就硬件而言,包括綠色建築、社區綠化、垃圾分類、汙水處理、節水、節能和新能源等設施。而綠色軟件則包括一個由政府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參與的創建聯席會議製度,
一個垃圾分類清運係統,一塊有一定麵積和較好質量的綠地,一支起先鋒骨幹作用的綠色誌願者隊伍,一塊普及環保科學知識的宣傳陣地和一定數量的綠色文明家庭。
綠色家庭是綠色社區的細胞,是指積極參與社區環保活動,帶頭實施綠色生活方式的家庭。綠色社區的每個家庭都要通過選擇綠色生活來參與環保,通過這些家庭影響和帶動其他家庭選擇綠色生活方式,使更多的家庭加入到綠色家庭的行列裏。
奉化市滕頭村是如何進行生態村建設的?
奉化市滕頭村是全國聞名的生態村,聯合國“全球生態500佳”,首批全國文明村、全國環境教育基地、全國生態示範區和全國首批四A級旅遊景區。滕頭村進行生態村建設的主要經驗有: 第一,改土和科學施肥相結合,建立“以田養田”的循環係統。科學施肥,形成“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以土定肥,以肥補缺,平穩推進”的科學施肥方法,並長期堅持大麵積種植綠肥,全村每年種植綠肥22公頃以上,堅持50%稻草返田,保持全年每公頃耕地投入有機肥120噸以上。第二,改革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建立多層次、立體化的種養循環係統。目前,滕頭村已形成了7種立體種養殖模式: 農作物輪作,即麥-稻-稻、油菜-稻-稻;糧肥輪作,即綠肥-稻-稻;果糧間作,即麥(或其他經濟作物)-橘樹;立體種養,即河堤種果樹,水麵植菱,水中養魚;魚塘立體養殖,即鰱魚(上層)-草魚(中層)-鯽魚(下層);室內立體圈養,即上養雞,下養豬;山地立體開發,即山頂封山育林,山腰養竹產筍,山腳栽橘種桃。通過發展立體農業,不僅開發利用了農業資源,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而且美化了農村環境,提高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第三,綜合開發農村能源,實現“種、養、加、沼”四結合的物質循環係統。“種”是指農作物的種植,利用沼氣殘液作肥料還田,提高耕地肥力,有效防止土地結塊;“養”指養殖業,養殖過程中豬場及其他養殖場的糞便製造沼氣;“加”指沼渣送到村裏辦的飼料廠加工成飼料,為豬場、漁場提供飼料;“沼”是指製造沼氣。第四,發展無汙染工業。為滕頭村創造90%以上財富的村辦企業大多是無汙染的服裝加工企業。滕頭村設有全省唯一、全國範圍也不多見的村級“環境資源保護委員會”。同時,把工業創造的利潤的一部分投入到環境保護中去,以工補農,促進生態村的建設。第五,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滕頭村搞起了生態旅遊和農業觀光旅遊,村內田成方,屋成行,清清渠水繞村莊,橘子渠,葡萄河,綠樹成蔭花果香,基本形成了以農業農村為靈魂、園林生態為背景、現代村莊為舞台,參觀、考察、旅遊、學生實踐相結合的獨特旅遊格局。每年接待旅遊人數50多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近2000萬元,使旅遊業成了滕頭村第三產業的一個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