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章(2 / 2)

餘杭區石竹園村是如何進行生態村建設的?

餘杭區石竹園村應用生態經濟學的原理,結合現有生態村建設的經驗和教訓,綜合考慮人口、資源、經濟、環境情況,建設成一個經濟繁榮、生活富裕、環境優美、生態良性循環的文明生態村。石竹園村進行生態村建設的發展模式概況為: 第一,加強基礎建設,建立良好的農村生態環境。建設鋪築柏油馬路14.4千米,改善交通狀況;建立了垃圾定點收集、處理係統,全村設置43個垃圾箱,農戶一律將垃圾倒入箱內,由專人運輸處理,改變髒、亂、差的村容村貌;加強自來水供給,自來水普及率達100%,提高了飲用水質量;四旁綠化、美化環境,空地綠化率超過了90%,村莊環境大為改善。第二,推廣應用農村能源技術,治理農業、農村麵源汙染,提高村民生活質量。

①大力推廣生活汙水淨化池,新建小型生活汙水淨化池360個,實現生活汙水無害化排放;

② 改變燃料結構。98%的農戶燃用液化氣、省柴灶,一改過去主要燃用山柴的習慣,有效地保護了山林資源;

③豬場建造沼氣池,對豬糞進行資源化開發和多層次利用;

④ 推廣無汙染的新能源產品--太陽能熱水器,提高村民生活質量。第三,調整農業產品結構,發揮優勢產業。主要是調整種植業,合理開發水產養殖業,進一步壯大林業,促進農、林、牧、副、漁協調發展。耕地多施有機肥,改良土壤選擇良種。蓄洪區,改種糧為養殖沼蝦;改造山嶴地邊,溪邊、柴山、荒地,種植淡竹、紅竹、板栗等經濟作物;利用村裏的小水庫進行養魚,填補漁業空白;在坡度35度以下的毛竹林開發筍竹兩用林,發展無公害竹筍,生態經濟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