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電池和充電電池的主要組成成分是: 鋅皮(鐵皮)、碳棒、汞、硫酸化物、銅帽。如1號廢舊鋅錳電池的組成,重量70克左右,其中碳棒5.2克,鋅皮7.0克,錳粉25克,銅帽0.5克,其他32克。廢舊電池的環境危害主要集中在其中所含的少量重金屬上,如鉛、汞、鎘等。這些有毒物質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人體內,長期積蓄難以排除,損害神經係統、造血功能和骨骼,甚至可以致癌。廢舊電池汙染環境的途徑: 這些電池的組成物質在使用過程中,被封存在電池殼內部,並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但經過長期機械磨損和腐蝕,使得內部的重金屬和酸堿等泄露出來,進入土壤或水源,就會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人的食物鏈。廢舊電池危害的其他表現: 目前世界上生活垃圾處理主要是衛生填埋、堆肥和焚燒三種方式,混入生活垃圾的廢舊電池在這三個過程中的汙染作用體現在: 填埋處理時廢舊電池的重金屬通過滲濾作用汙染水體和土壤。焚燒處理時廢舊電池在高溫下,腐蝕設備,某些重金屬在焚燒爐中揮發在飛灰中,造成大氣汙染;焚燒爐底重金屬堆積,給產生的灰渣造成汙染。堆肥處理時廢舊電池的重金屬含量較高,造成堆肥的質量下降。
為什麼說農村環境整治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問題,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十一五”規劃建議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曆史任務。2006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突出強調了村莊規劃和人居環境治理,村莊整治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新農村描繪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其中“村容整潔”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前提條件。“村容整潔”主要是指髒亂差狀況從根本上得到治理,生態環境、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社會秩序穩定,村容村貌整潔。目前,我國農村垃圾處理工作還處於原始狀態,要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恢複鄉村的青山綠水,提高農民的居住條件,就要積極開展農村垃圾處理工作,在整體上改善村容村貌。生態環境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條件,也是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不斷進步的基礎。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和農村經濟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創造一個良好的農村生態環境是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全麵實現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以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要保證。然而,當今的中國農村正遭受著史無前例的汙染和破壞。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有了明顯的提高,但農村的環境卻成了一個日益突出的問題--居住環境髒、亂、差,飲用水體水質惡化,“碧水藍天,空氣清新”已經成為人們對昔日農村的懷念。生態環境的急劇惡化已經嚴重製約農村經濟的發展,大力推進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