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活垃圾中70%左右的組分為可堆腐食物性垃圾,其在堆放或運輸過程中易發酵,產生滲濾水和臭氣,這是導致生活垃圾汙染周圍環境的最主要原因。如按每村1000人計算,全村每天產生約700千克生活垃圾,其中約500千克為可堆腐食物性垃圾,采用生物處理後,體積減小80%以上,隻剩不到100千克可用作生物肥腐熟性有機物;經過上述處理後,每天隻有約200千克的非食物性生活垃圾需要運輸至二級處理設施處理。如將此類可堆腐食物性垃圾源頭集中生物處理,不僅減少了生活垃圾輸運次數和運輸量,而且削弱了對垃圾集中處理的衝擊。因此,建立“村莊收集、鄉鎮中轉、縣(市)處置”的城鄉一體化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形成村、鎮、縣三級垃圾處理作業鏈,是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比較理想的方式,該模式由村為單位進行收集,以鄉鎮為單位進行清運,以縣市為單位進行統一處理。
該模式的基本方式是(如圖所示): ① 建立垃圾收集站。針對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習慣,由村裏負責將各家農戶產生的垃圾進行定時定點集中收集,並將垃圾分為食物性垃圾和非食物性垃圾。因此,每戶居民或集中居住的幾戶居民處所前需要放置標誌為“食物性垃圾”和“非食物性垃圾”兩個垃圾收集桶。食物性生活垃圾由村集中收集,統一運送至村生活垃圾生物處理中心進行處置。非食物性生活垃圾運輸至鄉鎮中轉站,納入農村生活垃圾三級處理網絡;② 建立鄉鎮垃圾中轉站,由鎮一級負責周邊若幹個村的垃圾中轉處理,並運輸至縣城垃圾處理中心。對紙類、塑料、廢金屬等可回收物由當地廢品回收站處理。③ 建立縣城(市)級垃圾處理中心,由縣(市)級政府部門根據各縣經濟發展、土地資源和垃圾成分組成等實際情況建立垃圾衛生填埋場或垃圾焚燒場等,作為垃圾最終無害化處理場所。
農村生活垃圾居民分類
食物性垃圾村收集生物處理器村處理
非食物性垃圾
村收集鄉鎮垃圾中轉站鄉鎮中轉縣市垃圾處理中心縣市處理
城鄉一體化生活垃圾處理模式
什麼是生活垃圾中轉站?
垃圾中轉站是連接垃圾前端收集與最終處理之間的紐帶。垃圾中轉站接納各種垃圾收集車輛的垃圾,經過壓縮體積,然後裝進體積更大的運輸車輛,以最經濟的方式運輸至垃圾最終的處理場所。垃圾中轉站最基本的形式就是設計成一個接受垃圾的場所,在這個場所垃圾收集車可以在此卸料。垃圾進入中轉站後首先進行壓縮,然後裝入載量更大的運輸工具,經過運輸,進入最終的處理場所(填埋場、焚燒場、堆肥等)。垃圾從壓縮裝車到最終處理場一般隻需要幾個小時。
如何利用高溫高壓水解法處理生活垃圾?
浙江綠夏生態環保科技公司發明了高溫高壓水解法處理生活垃圾的新技術,該方法的具體流程是: 環衛所清運車先通過平鋪在地麵上的磅秤,開到指定地點將垃圾卸下;將大件的垃圾,如木頭、破沙發、橡膠、廢銅爛鐵等取出放在一處,由廢品回收站收購;餘下的垃圾陸續推入傳送帶進入垃圾細分裝置係統,將垃圾內的有機物、廢金屬、廢電池、廢橡膠、廢塑料以及泥沙等進行分離。其中,有機物被自動陸續地送進了製肥設備係統,在壓力容器內進行高溫高壓水解反應,四個小時後通過噴爆幹燥技術處理變成有機肥料。其他剩餘垃圾進入分篩係統回收處理後,被送入焚燒爐,變成製磚原料。利用該技術新昌縣每天產生的250多噸生活垃圾全部消化,可日產35噸有機肥和20噸製磚原料,做到垃圾日產日清,實現資源化利用。
該技術的特點是: 一是快速化處理,生活垃圾從卸車上線至肥料下線包裝入庫,共計時間僅為10個小時,當天垃圾當天處理完畢。二是無害化處理,由於采用了高溫高壓水解法,垃圾中的細菌不複存在,且無需添加酸性催化劑,避免了對環境產生二次汙染。焚燒後的製磚原料,各種有害的重金屬含量均遠遠低於國家標準。三是減量化處理,生活垃圾經過處理減量95%,最後產生的無菌碎渣隻有5%,且可作為無害製磚原料,實現了無剩餘物。四是資源化處理,250多噸生活垃圾可產35噸肥料,使垃圾變廢為寶。五是投資少、處理成本低。建成300噸垃圾處理能力的成套設備,隻需4000萬元投資,占地麵積40畝左右,並且發明了不用任何燃料(如煤、油等)的焚燒爐,處理一噸垃圾的成本是90~100元,相對於同等規模的焚燒發電處理,填埋、堆肥處理,其投資、占地、處理成本都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