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博弈心理學29(3 / 3)

5

黑白臉戰術: 軟硬兼施、剛柔並濟的心理控製術

清朝名將曾國藩手下有一個將領名叫陳國瑞,這個人曾經是蒙古王爺手下的大將。他從未念過書,為人十分魯莽、強悍,思想觀念中更沒有什麼關於道德的概念。其一直以來的信念就是:想要幹的事不論發生什麼狀況都要幹成。

陳國瑞15歲時就在家鄉投靠了太平軍,後來看太平軍氣數已盡,便轉而投靠了清軍。之後又經過幾次調度,他被調到了蒙古王爺僧格林沁手下。這個僧王也是一個喜怒無常、粗暴魯莽的人。他見陳國瑞打仗十分驍勇,便重用陳國瑞。

僧王死後,曾國藩接手了僧王的軍隊,陳國瑞也就變成了曾國藩的部下。陳國瑞由於和個性相投的僧王共事了很長時間,自己的性格變得更加狂放、粗魯。但是曾國藩的骨子裏有一種細心、穩重的文人氣質,他每次看見不可一世的陳國瑞與別人發生軍械、鬥毆事件,都焦急地想:不讓陳國瑞真心誠意地從內心服從自己,他是不能收住個性,好好地為自己賣命的。

這天,曾國藩將陳國瑞傳了過來,義正詞嚴地指責他劣跡斑斑,讓他知道自己的錯誤和他人對他劣行的糟糕評價。正當陳國瑞感到心灰意冷的時候,曾國藩又一轉話頭,開始表揚起他的優點,說他不但作戰驍勇、不貪財好色,還對自己的部下十分關愛。另外還告誡他,千萬不可因為自己的魯莽行為影響自己的光明前途。

這一席話讓陳國瑞的精神又振奮起來了,隨後,曾國藩給陳國瑞定下了“不擾民、不私鬥、不梗令”這三條規矩,讓他好好遵循。曾國藩的話讓陳國瑞無話可說,隻好嘴上回應“是、是”,離開了曾國藩的府邸。

但是陳國瑞畢竟魯莽、自在慣了,回到營地沒幾天便將曾國藩定下的規矩拋到腦後。曾國藩見自己“軟的”規勸在陳國瑞身上作用不大,便馬上上書請旨,撤去

了陳國瑞在軍中的職務,剝去了他的黃馬褂,隻念在過去的種種軍功分上讓他在軍中戴罪立功、以觀後效,並且告訴他如果他再不聽從指揮就要徹底撤銷他的職務。

陳國瑞一想到自己無權無勢,不能大口喝酒、不能大口吃肉的生活,當即就表決心今後一定聽從曾國藩的指揮,絕不會反抗。從此之後,陳國瑞成了曾國藩手下不可多得的悍將,幫曾國藩打贏了不少仗。

從曾國藩的做法中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想要讓那些生性勇猛的人心服口服地聽從自己的指揮是一件難事,但是如果用“黑臉—白臉”戰術,軟硬兼施,便可以讓對方拜服。

“黑臉—白臉”戰術就是指當我們在與對方博弈時,使用剛柔並濟的手段往往可以讓對方服從你。軟硬兼施的目的就是要讓對方在我們的“軟和硬”兩種不同態度的輪番刺激下,不能肯定地作出更讓自己獲利的判斷。這時對方往往會認定我們所說的新的方法對於他們來說更為有利,所以軟硬兼施的策略往往能在與對方博弈時讓對方心服口服地認輸。

自古以來,軟和硬、剛和柔這兩種不同的物質狀態都是人們研究的中心,兩種狀態是相生相克的,那麼我們在與他人相處時應當如何運用它們呢?

夫妻吵架的時候,往往出現一方得理不饒人、喋喋不休從而讓雙方的爭執處於膠著狀態,被訓的一方就會勃然大怒,會使用摔東西或者與對方開始更加激烈的爭執的方法來讓對方停止喋喋不休。當雙方都冷靜下來之後,勃然大怒的一方要主動向對方承認自己的錯誤,這樣才能將剛剛發生的矛盾化解開,雙方心中也就不再會有陰影。

所以說,采取目的性既強又貌似寬容的態度,可以使得對方因為內心的動搖而迅速讚同自己所提出的意見。當你在與他人博弈鬥智時,一定要運用好這種心理戰195術。

總之,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施展“黑臉—白臉”戰術:先向對方展開激烈的“進攻”,之後又表現出雙方的親密關係,這樣就可以輕而易舉地瓦解對方的立場,從而令其倒向你的立場。

心理學智慧

黑白臉戰術就是指在麵對對手時,采用軟硬兼施的方法攻破對方心理防線的策略。先要猛烈抨擊對方的理論,然後動之以情,強調彼此的難處和相似處,這樣就很容易讓對方按照你的想法來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