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會一直進行得非常順利,氣氛也很活躍。但當董事長看到“楊??”這個名字時,氣氛開始變得不一樣了。因為這個名字中有兩個冷僻字,董事長想當然地就把“?”讀作了“煒”,把“?”讀作了“?”。
董事長讀了一遍“楊煒?”,自然無人答“到”,而後董事長又叫了一遍“楊煒?”,還是無人應聲。這時台下的楊??意識到可能是董事長叫錯了自己的名字,他覺得反正董事長叫幾遍都是錯的,不如自己站起來說明吧!
所以,正當會場一片寂靜之時,他倏地站了起來,說:“我不是叫‘楊煒?’而是叫‘楊??’。”
頓時,會場氣氛變得尷尬起來,叫錯名字的董事長更是額冒冷汗。
正當事情不可收場之時,另一位同樣新進企業的員工站了起來,表情很慚愧地對董事長說:“董事長對不起,我是辦公室的新員工,因為打印機的油墨不足了,所以有些字沒打印清楚,這是我的錯。”
董事長鬆口氣,表情冷靜地說了句:“以後注意,不要再出現這樣的情況了。”
這個解釋巧妙地幫董事長化解了尷尬,會議如原來一般愉快地進行下去。其實那個新員工並沒有見過這份名單,隻是靈機一動而幫董事長解圍。
正如大家所料,幾個月後,替董事長解圍的員工第一個簽訂合同成為正式員工,而指出董事長讀錯字的員工卻因為一些事情“遞交”了辭職報告。兩人作出的都是很小的舉動,卻得到了截然不同的對待。
有人可能會說,這不是溜須拍馬和老實耿直的區別嗎?
當然不是,身為一家大企業的領導,自己的威信是管理好所有人的前提。況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同樣也一定有欠缺的地方。董事長之所以能坐這個位置,一定具有別人不具備的能力。
漢字學家也許能分清“楊禕翛”和“楊煒祤”,但不一定具備管理企業的才能。替董事長解圍的員工貌似有討好領導之嫌,但最根本來說是維護一個人的麵子,巧妙地化解別人的尷尬,不僅幫了上司,也反映出自己的顧全大局和機智,在以後的工作中得到重用是很自然的。
所以如何給人留麵子,也是一個關乎智慧的問題。它不是一味討好、點頭哈腰,也不是口是心非地一味奉承。最重要的是,能夠恰如其分地維護他人的尊嚴,當別人陷入困境時可以從容為他人開脫,無台階可下時給人搭上台階。
我們在社會上做事,需要照顧到他人的情緒,這個過程中可能會讓自己受點委屈或者在一些事情上作點讓步,但讓步不等於退步。讓一步海闊天空,你會發現留給自己的空間更大。
對人尖刻、絲毫不給人留麵子的人往往很難與人搞好關係,因此也很難在社會上立足,打開一片天地。
反之,許多人總是過多地注重自我,害怕自己的麵子受到傷害。其實,這是一種錯誤觀念,付出什麼才會得到什麼,顧及別人的麵子,才能獲得別人更多的尊重,在社會中才會交到更多的朋友,生活也才能如魚得水。
尊重他人,學會給別人留麵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兒。把握好它,顧及他人的感受與自尊,會得到他人的欣賞和尊重,意想不到的機會也會從天而降。
在文化界裏,能參加雜誌評鑒的工作,是一項非常有榮譽感的事兒。雖然這個工作沒什麼報酬,然而很多人卻爭相參加。可畢竟名額有限,許多人在參加兩三次後再也沒有機會,但有一位老先生每年都有機會參加,秘密何在?看大家都對他年年獲此殊榮感到奇怪,老先生向大家公開了秘密:
“在我看來,是不是擁有專業的眼光並不重要,所在的職位也不是關鍵。我年
年受邀參加雜誌評鑒工作的關鍵,就在於我會巧妙地給人留足麵子。在公開評審環節,我隻是本著一個原則:多發現優點進行表揚、鼓勵,減少批評和指責。不過我可不是對自己的工作不負責,每到會議休息時間,或者會議結束後,我都會找到雜誌社的編輯,私底下指出他們工作中的缺點,指點他們改正。”
雜誌眾多,必然會有排名,但因為都能保住麵子,所以大家也不會覺得難堪。因為老先生懂得尊重別人,顧及他人的麵子問題,所以不管是這項活動的工作人員還是眾多雜誌社的編輯都很喜歡他,也都很尊重他,選他做評委自然也能服眾。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給別人留麵子,就是給自己留後路。隻要有心,處處想著他人,尊重他人,給人留足麵子,自己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心理學智慧
自尊心,在心理學上是指愛護自己、渴望被尊重、絕不容許別人侮辱和歧視自己的心理狀態。為什麼人人都愛麵子?其實就是每個人強烈的自尊心在“搗鬼”。沒有人不想給他人留下好的個人印象,所以,一旦涉及自己的形象問題,人們就會表現出相較於平時更為強烈的自尊心。像打死都不肯過江東的項羽,就是“死要麵子”的傑出代表。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不能一味地跟別人的錯誤或者缺點較真,因為我們自己其實也是這樣不完美的人。相反,學會滿足別人的自尊心,才能使自己“長袖善舞”,討人喜歡,從而為自己贏得更多機會。有句俗話說得好:“贈人金錢不如贈人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