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無法忍受別人的幾句戲謔,吳起一口氣殺了30多個人。一對三十,保持全勝,吳起既性格暴戾,又武功高強。
三十多條命案在身,吳起無法呆在家鄉,他隻能背起行囊,開始新一輪的打工流浪生涯。外麵的世界很精彩,外麵的世界很無奈。無數打工者背井離鄉,是因為城鄉二元對立的生活所迫,而戰國時代的吳起離鄉背井,是為了升官發財。
而且,吳起想要得到的官職不是小官,而是大得不得了的官職。臨行前,站在村口的老槐樹下,吳起咬著自己的手背,對母親發狠說:“我出去後做不了宰相大將,永遠不回來。”用今天打工者的話來說,就是:“混得不好,我就不回來了。”
打工者的混得好,隻是小賺一筆,改變貧窮落後的家庭麵貌,而吳起的混得好,卻是要位極人臣。
任何一個看到吳起臨別贈言的人,都會認為他是癡人說夢。你一個沒學曆沒背景的鄉下娃,就敢說要做總理,要做國防部長,簡直是胡吹冒撂,滿嘴放炮。
可是,吳起的白日夢卻真的實現了。
“勵誌哥”吳起開始了自己的第二輪尋夢之旅。
吳起沒學曆沒文憑,沒後台沒背景,沒有從業經驗沒有閱曆資曆,卻要當總理或者部長,那種困難的程度,不亞於教給大象學繡花,趕著駱駝穿針眼。
吳起發誓一步登天,而要登天,則必須有登天梯。
登天梯在哪裏?
登天梯在諸子百家手中。
春秋時代,群雄並起,各家學說,並立不悖。諸子百家為了博取功名利祿,紛紛走上了毛遂自薦的征途,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打動諸侯君王,為君王出謀劃策,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目的,往大處說叫政治抱負,往小處說就是榮華富貴。
諸子百家,主要有十大家: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按照知名度來排列,計有: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莊子、列子、韓非子、商鞅、申不害等。
吳起盯上了儒家,儒家學說成為了他跨入仕途的敲門磚。
當時,孔子已經去世,諸子百家中,比較有名的幾個人中,就有他的弟子曾子。吳起拜曾子為師。吳起相信,有了曾子弟子這麵金字招牌,就能夠暢通無阻,進入仕途。
吳起無疑是很聰明的,他知道名師出高徒的道理。他要跟著曾子學儒家。
在中國,“跟誰”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官場更是如此,跟對了人,就會平步青雲;跟錯了人,就會惹來殺身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