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的話打動了吳王闔閭。吳王闔閭決定向越國興兵。此時,吳國正處於鼎盛時期,而越國才剛剛崛起,所以,吳軍在檇裏大破越軍。檇裏是今天的浙江嘉興。
這是第一次檇裏之戰,吳國取得了勝利;而再過幾年後,吳越之間又發生了一次檇裏之戰,越王勾踐派一群二杆子在吳國陣前自刎,然後趁機發動攻勢,吳王闔閭死於此戰,史稱第二次檇裏之戰。
第一次檇裏之戰,越國失敗,吳國沒有了後顧之憂,孫子建議將攻打楚國列入議事日程。
楚國土地麵積是吳國的幾十倍,楚國人口數量是吳國的幾十倍。但是,吳國一點也不怵,崛起於江蘇的吳國,和崛起於浙江的越國,是春秋時代最戰意獵獵的兩個國家,他們從來就不知道畏懼為何物,這兩個小國就像兩匹衝入牛群中的野獅,讓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風聲鶴唳,殺聲震天。
闔閭六年,也就是公元前509年,吳國向楚國發起了大規模攻勢,史稱豫章之戰。
楚國的北麵,早先有兩個小國,一個叫桐國,在今天的安徽桐城;一個叫舒鳩國,在今天的安徽舒城。在楚國開拓疆域的時候,這兩個國家被吞並了。然而,這兩個小國的人都對楚國懷恨在心。在古代,人們認為國亡、家破、妻離、子散是人生最痛苦的幾件事情。
在孫子決定向楚國進攻的這一年,老天爺似乎在幫助孫子。桐國背叛楚國,複國自立。桐國複國了,舒鳩國也想複國。
孫子得到了這個消息後,覺得自己有利可圖。他要利用這兩個小國家,向楚國打一場漂亮的殲滅戰。
豫章之戰中孫子所使用的計策,其實是一個連環計。
孫子很陰,他每次大戰前,都要將戰爭一步一步謀劃好,讓戰爭按照自己的節奏來進行。正因為他掌握了戰爭的節奏,所以掌握了戰場上的主動權。孫子是一名優秀的司機,他操縱著戰爭這架龐大的機器,他想讓戰爭節奏加快,這架戰車就加快;他想讓戰爭節奏放慢,戰車就放慢。
豫章之戰,孫子是這樣謀劃的:
第一步,先和舒鳩國勾兌好,讓舒鳩國去給楚國說,吳國害怕楚國,誆騙楚國攻打吳國。
第二步,吳國假裝害怕楚國,和楚國談判,以吳國幫助楚國教訓桐國為條件,讓楚國不要攻打吳國。
第三步,用計策突然攻擊楚國。
這個連環計要分三步走,每一步都用不同的計策。如果用不同的計策來對照說明,第一步是瞞天過海,第二步是驕兵之計,第三步是攻其不備。戰爭本來很簡單,就是攻守的事情,然而孫子是一個運用計策的大師,他故意把戰爭變得很複雜,繞來繞去,形同蛛絲,而他在對方暈頭轉向的時候,突然出擊,輕鬆取勝。
首先看第一步,孫子敢於和舒鳩國勾兌,而不擔心舒鳩國出賣自己,就在於他相信複國之夢是舒鳩國人最大的夢想,如果吳國擊敗了楚國,舒鳩國的複國夢就會實現。所以,舒鳩國可以利用。
舒鳩國讓楚國打吳國,楚國一定也會聽從,因為楚國強,吳國弱,但是這幾年,因為吳國有了孫子,多次打敗楚國。楚國提起吳國,早就氣得兩眼發黑,他們多想一勞永逸地戰敗吳國,讓吳國不再在自己的眼前踅摸。
所以,第一步瞞天過海的計策,肯定沒問題。
再看第二步,楚國強,吳國弱,楚國大軍壓境,吳國向楚國求和,也不會引起楚國的懷疑。然後,吳國向楚國示好,代替楚國討伐桐國,也在情理之中。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你想要我們退兵,難道我們就聽你說?你以為你長得帥?但是,如果你替我們打敗了叛變的桐國,我們可以同意退兵。
最後看第三步。第三步才是最關鍵的一步,截至目前,前麵所做的一切,都是給第三步鋪路。楚國答應了讓吳國打桐國,吳國就將軍隊開到桐國所在的豫章,然後準備開戰,楚國在旁邊袖手旁觀。
這個連環計到現在,都是天衣無縫的,都是對楚國有利的。楚國沒有減少一兵一卒,而吳國卻把自己裝了進去。人數占據絕對優勢的楚國押著吳國上戰場,到了現在,你吳國想打也要打,不想打也要打。你是木匠做枷,自作自受。你隻要敢說不打桐國,楚國馬上發起排山倒海的攻擊。
然而,楚國沒有想到孫子非常鬼,孫子鬼到了神鬼難測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