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線腸區有“米”字狀紋、島形樣紋或暗斑。
◎2線尾端出現“米”字狀紋
◎2線尾端出現島形樣紋
(2)3線斷裂或3線尾端有小的島形樣紋。
◎3線尾端有小的島形樣紋
(3)5線有島形樣紋。
◎5線有島形樣紋
(4)出現9線。
(5)震位肌肉凹陷。
(6)大魚際紋理雜亂,呈網球狀。小魚際出現暗黃色斑點。
大腸癌早期時發現掌紋上如有4線、9線、13線,且這些線上無島形樣紋出現,則預後良好。
1 大腸癌的調治方法
【飲食療法】
大腸癌患者應該多吃具有抗大腸癌作用的食物,比如甲魚、羊血、核桃、無花果、蘆筍、胡蘿卜。此外,還要多吃一些具有增強免疫力的食物,如西紅柿、蜂蜜、甜杏仁、扁豆、山藥、海鰻、黃魚、海參、龍蝦、香菇、黑木耳等。絲瓜、冬瓜、桃仁、蕎麥、油菜、大頭菜等也有排膿解毒的作用,因此直腸癌患者應該多吃。
直腸癌患者要忌煙酒,不要吃蔥、花椒、辣椒等辛辣食物,一些發黴的食物、油炸或燒烤的食物也應該嚴禁食用。
眾所周知,玉米中的纖維素含量很高,是大米的10倍,大量的纖維素能刺激胃腸蠕動,縮短了食物殘渣在腸內的停留時間,加速糞便排泄並把有害物質帶出體外,對防治便秘、腸癌具有重要的意義。
玉米中含有多種抗癌因子,如穀胱甘肽、葉黃素和玉米黃質、微量元素硒和鎂等。穀胱甘肽能用自身的“手銬”銬住致癌物質,使其失去活性並通過消化道排出體外,它又是一種強力的抗氧化劑,可以加速老化的自由基失去作用,是人體內最有效的抗癌物;玉米中還含有硒和鎂,硒能加速體內過氧化物的分解,使惡性腫瘤得不到氧的供應而衰亡;而鎂一方麵能抑製癌細胞的發展,另一方麵能使體內的廢物盡快排出體外,從而起到預防癌的作用;而玉米中的葉黃素還能夠預防大腸癌、皮膚癌、肺癌和子宮癌,玉米黃質則能夠預防皮膚癌和肺癌。
◎玉米能加速糞便排泄並把有害物質帶出體外,對防治便秘、腸癌具有重要的意義
【針灸療法】
(1)針灸對改善臨床症狀,促進食欲的輔助治療選穴:足三裏、合穀、大腸俞、脾俞。
方法:行平補平瀉手法,每日1次,6次為1療程,一般用3~4療程。
(2)穴位激光治療選穴:大腸俞、足三裏、大椎、腎俞、脾俞、痞根、痞塊、癌根、再生穴。
方法:用氦氖分子激光聚焦照射穴位治療,頻率為10~25次\/秒鍾,每日照射3~5次,每穴照射4~5分鍾,隔日或隔2日照射1次,療程可至6個月。
(3)針灸對放化療骨髓抑製的輔助治療選穴:主穴為足三裏、三陰交、血海、膈俞;配穴為太衝、太溪。
方法:行多補少瀉手法,每日或隔日針刺1次,6次為1療程,一般治療1~3療程。
(4)針灸對放化療胃腸道反應的輔助治療選穴:內關、曲池、足三裏。
方法:手法以提撚轉為主,留針15~30分鍾,在放化療開始前同時進行,隔日1次。
(5)針灸對放化療直腸、膀胱反應的輔助治療選穴:雙側合穀、天樞、上巨虛、足三裏;配穴:裏急後重者加氣海;黏液便者加陽陵泉、三陰交;血便者加下巨虛。
方法:行平補平瀉手法,得氣後留針20分鍾,每日針1次,1~2周為1療程。
(6)針灸對放化療全身反應的輔助治療選穴:腎俞、命門、膏肓、足三裏。
方法:采用氨氖激光器,激光輸出功率3~8mw,照射1分鍾,每穴照射3分鍾,每天照射1次,每個穴位照射最多不超過15次。
(7)耳穴對放化療胃腸道反應的輔助治療選穴:惡心嘔吐取內分泌、胃;食欲不振取胃、內分泌、交感;呃逆取食道、賁門。
配穴:上述各症分別取腎、賁門、食道;脾俞、胃。
方法:用膠布將王不留行貼於穴上,每日按摩3~4次,每貼7日。
(8)針灸對癌性疼痛的輔助治療選穴:雙側足三裏。
方法:行提插撚轉等手法,得氣為宜,留針15分鍾,每日1次,15次為1療程。
2 大腸癌的常見問題
◎韭菜對子宮有一定的興奮作用,因此,準媽媽們最好不吃或少吃韭菜,以防胎動不安
★春天吃韭菜能夠增強腸道免疫力
春天的韭菜清香味美,適當食用不但可以養護人體的陽氣,增強人體抵抗細菌、病毒的能力,還可直接抑製或殺滅致病菌,使人體遠離細菌病毒的危害。
除此之外,韭菜還有諸多保健功效。韭菜有降低血脂、防止動脈硬化的作用,還可促進腸道蠕動,有效預防習慣性便秘和大腸癌的發生,故有“洗腸草”之稱。便秘者可取新鮮韭菜200~300克,洗淨切成小段備用,鍋熱加食用油3~5克,雞蛋1~2個,或用瘦肉,最後放韭菜略炒,韭菜變色即可起鍋(切忌長時間翻炒),每天一次當菜吃。一般一周左右便秘即好轉或痊愈,以後可每周間斷做此菜吃,可保持大便暢通。此外,韭菜被稱作“起陽草”,對性功能也有一定的調節作用。
韭菜雖好,但並非人人皆宜。有口臭、口舌生瘡、咽幹喉痛等熱性病症以及手腳心發熱、盜汗等陰虛火旺症狀的朋友最好和韭菜保持距離。韭菜對子宮有一定的興奮作用,因此,準媽媽們最好不吃或少吃韭菜,以防胎動不安。
★大腸癌的高發人群
(1)年齡:隨著年齡的增加,各種致病因素對大腸黏膜刺激的時間也隨之增長,大多數患者在50歲以後發病;
(2)家族史:如果某人的一級家屬,比如說父母,得過結直腸癌的,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險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大約1\/4的新發患者有結直腸癌的家族史;
(3)結腸炎性疾病史:某些結腸疾病如克羅恩病或潰瘍性結腸炎可能增加結直腸癌的發病機會。他們結腸癌的危險性是常人的30倍;
(4)大腸息肉史:大部分結直腸癌是從小的癌前病變發展而來,它們被稱為息肉。其中絨毛樣腺瘤息肉更容易發展成癌,惡變的機會約為25%;管狀腺瘤樣息肉惡變率為1~5%;
(5)基因背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遺傳性非息肉病性大腸癌等都是由於相應的基因發生突變導致的,這類患者不僅發病幾率明顯增加,並且發病年齡更小。
★大腸癌會遺傳嗎
隨著流行病學研究的深入,大腸癌與遺傳相關的證據越來越多。人們發現在一些人群及家庭中,存在著所謂的癌家庭或大腸癌的家族聚集性。隨著腫瘤細胞分子生物學研究的進展,逐漸證實在這些家庭成員中存在有一種癌傾向性抑癌基因雜合性的丟失。這種現象使得這些特定人群的機體細胞要比其他人更加容易在致癌因素和促癌因素的多重作用下發生癌變。盡管對遺傳基因的研究目前已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更多的研究表明大腸癌是一種多原因、多階段和多次突變所致的多因子疾病,絕不僅僅是某單一內在因素(如遺傳基因缺陷等)或單一外在因素(如致癌環境等)單獨引起,而是多種因素交替、交互作用的結果。應當說遺傳因素與致癌因素、促癌因素的多重作用才最終形成了癌變。
乳腺癌
乳腺癌多發生在35~55歲之間,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僅次於子宮癌。乳腺癌常見,但是大多數人對乳腺癌的基本知識了解甚微,這對抗癌是非常不利的。
乳腺癌的病因至今尚無定論,可能與下列一些因素有關:
(1)精神因素。當長期受到緊張焦慮、孤獨壓抑、急躁惱怒等不良情緒刺激時,機體生命節律會發生紊亂,神經內分泌係統功能失調,使胸腺生成和釋放的胸腺素減少,易發生癌變。
(2)過度肥胖。脂肪堆積過多,雌激素的生成便會增加,多餘的雌激素被脂化後貯存於脂肪組織內,並不斷地釋放進入血液,對乳腺組織產生刺激,久而久之,易引發乳腺癌。
(3)流產過多。正常自然流產不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險性,而反複人工流產,或18歲以前多次做人工流產者,易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險性。
(4)生育和授乳。調查證明,多生育、多授乳可增加發生乳腺癌的機會。初婚年齡越大,乳腺癌的發病率就越高。
(5)不良生活習慣。經常吸煙、酗酒、生活無規律,且長期食用肉類、動物脂肪等,易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險性;而生活有規律且經常食用綠色蔬菜、水果、鮮魚、低脂奶製品等,則可減少患乳腺癌的危險性。
(6)遺傳因素。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乳腺癌發病率比無家族史的乳腺癌發病率高2倍至3倍。
(7)乳腺良性疾病。乳腺良性疾病是指乳腺小葉增生及乳腺纖維瘤等,其與乳腺癌的關係尚待研究,但臨床觀察發現,患有乳腺良性疾病的女性,發生乳腺癌的機會增加。
(8)藥物。有些藥物如降壓藥利血平等藥物有增加乳腺癌患病率的作用,但具體原因還不是很清楚。
【常見症狀】
早期症狀:
(1)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雖然在乳房部尚未能夠觸摸到明確的腫塊,但常有局部不適感,特別是絕經後的女性,有時會感到一側乳房輕度疼痛不適,或一側肩背部發沉、酸脹不適,甚至牽及該側的上臂。
(2)早期乳房內可觸及蠶豆大小的腫塊,較硬,可活動。一般無明顯疼痛,少數有陣發性隱痛、鈍痛或刺痛。
(3)乳腺外形改變:可見腫塊處皮膚隆起,有的局部皮膚呈橘皮狀,甚至水腫、變色、濕疹樣改變等。
(4)乳頭近中央伴有乳頭回縮。乳房皮膚有輕度的凹陷(醫學上叫做“酒窩症”),乳頭糜爛、乳頭不對稱,或乳房的皮膚有增厚變粗、毛孔增大現象(醫學上叫做“橘皮症”)。
(5)乳頭溢液:對溢液呈血性、漿液血性時應特別注意作進一步檢查。
(6)區域淋巴結腫大,以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最多見。鎖骨上淋巴結腫大者已屬晚期。
晚期症狀:
(1)腫塊。觸及乳房內有黃豆大小的腫塊,較硬,可移動。
(2)疼痛。陣發性疼痛、鈍痛或刺痛。
(3)乳頭溢液。
(4)乳房皮膚改變。
(5)乳頭改變。
(6)乳房外形變化。
【掌紋特征】
(1)1線呈細小的鎖鏈狀。
(2)2線平直或出現島形樣紋或三角形樣紋或出現斷裂。
(3)3線斷裂或3線中部有島形樣紋。
◎3線中部有島形樣紋
(4)4線切過3線;乳腺區有凸起的暗黃褐色斑塊。
◎4線切過3線
(5)巽位出現島形樣紋,且島形樣紋中有“米”字狀紋或方格樣紋。
◎巽位出現島形樣紋,且島形樣紋中有“米”字狀紋
◎巽位出現島形樣紋,且島形樣紋中有方格樣紋
(6)手上上述各部位出現的島形樣紋呈暗黃色或黃褐色。
(7)手上出現13線確診的可能性更大。
(8)手上乳腺區出現方格形樣紋時,說明乳腺手術後轉化為癌症。
(9)女性左手指紋開口向小指側多者,提示此人常憂鬱,患乳腺癌概率大。
1 乳腺癌的調治方法
◎乳腺癌患者在放療期間,飲食應力求清淡適口,治療期間可視病情選服白參或西洋參
【飲食療法】
乳腺癌是乳房皮上腺組織組織的惡性腫瘤,最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絕經期前後的婦女發病率較高。長期不合理的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等因素增大了女性罹患乳腺癌的幾率。合理的膳食也可以有效預防乳腺癌滋生。
乳腺癌患者在放療期間,飲食應力求清淡適口,治療期間可視病情選服白參或西洋參。治療結束後,每值冬令,仍可進補參類。豆類、大棗、大蒜、小麥麩、菜花、茴香、菠菜、冬瓜、小白菜、胡蘿卜、西紅柿、花生油、玉米油、菜子油和豆油等可以明顯地降低女性絕經前乳腺癌的發病率。
乳腺癌的忌食食物有:高脂肪食物,且服藥期間不宜吃香蕉、乳酪。
【推拿療法】
乳腺疾病是現階段危害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尤其是乳腺癌嚴重威脅婦女的生命。一般乳腺病都會有乳房包塊的症狀,但是,並不是所有摸起來像包塊的感覺都意味著患了乳腺疾病。有的女性尤其是年輕未婚女子,乳腺的腺體和結締組織有厚薄不均的現象,摸起來有疙疙瘩瘩或有顆粒狀的感覺,這可能是正常的,用不著憂心忡忡。如果是新長出的包塊就需特別注意,因為青春發育期後出現乳房腫塊,很可能是乳腺疾病所致。因此,學會自我檢查乳房,早發現病情,及早治療是十分重要的。
從中醫的角度看,乳腺係統疾病都是肝經惹的禍。肝經經過乳房,當情緒不好,肝氣鬱結,氣不通暢,影響乳絡,各種乳腺病就發生了,比如乳腺炎、乳腺增生甚至是癌變等。因此,治療乳腺疾病首先要疏通肝經,讓心情好起來。下麵我們就分別介紹一下乳腺炎和乳腺增生的經絡療法。
(1)患了乳腺炎,用太衝和膻中來治做了媽媽是女人一生莫大的幸福,但也經常會麵臨這樣的情況:給寶寶喂奶一個月左右,乳頭就開始皸裂、脹痛,感覺特別疼,不敢喂奶,一喂奶就感覺痛得不得了,嚴重時都不敢碰,一碰就脹疼。其實這就是乳腺炎的症狀,一般以初產婦較多見,發病多在產後3~4周。如不及時處理,則易發展為蜂窩組織炎、化膿性乳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