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河卻還不死心,想敲門進去問,恰巧鄭家院子裏出來一位老者。
大河迎了上去,“來叔……”
話還未說完,來叔直接打斷大河的話,“你也是來問縣裏收不收炭吧?”
大河憨笑著點頭。
“縣裏大戶人家不要以前的那種黑炭,說是熏眼睛。據說有個地方燒出一種灰炭,比你們燒的炭輕便許多,燃起來無煙,縣裏大戶人家都買那種灰炭,誰還要你們村裏燒的土黑炭!”
大河被這位來叔說得臉色憋紅。
來叔見大河那臉色,又覺得自己話說重了。
“大河,要不是你也鄭姓,我都懶得跟你多說。隻要你也能燒出那種不熏人的灰炭,縣裏那些大戶人家肯定要,畢竟本縣運炭方便些,價錢也便宜嘛。喲,這位是你的婆娘?”
玉娘上前行禮,“來叔好!”
來叔打量了玉娘一番,“哎喲喲,大河有福氣,娶得這麼一位嬌娘子呀!”
玉娘低下頭去,有點被冒犯的感覺。
“大河,你想燒炭掙錢,好讓你的嬌娘子過上好日子不是?那你就燒灰炭嘛。”
大河發窘,“來叔,村裏燒炭用的是土法子,都不會燒你說的那種灰炭。”
玉娘想起以前看的古裝劇,不會是要那種銀炭吧?那是官窯裏燒出來的,村裏哪有這條件,看來這事成不了。
來叔嫌棄地看著大河,“又沒讓你燒出上貢禦品的銀骨炭,隻不過灰炭而已,別的縣能燒出來,你卻燒不出來?那能怪誰!”
來叔懶得再理會大河,背著手走了,走時還不忘回頭瞅瞅玉娘,那嘴直咂巴。
玉娘扯著大河袖子走。
“大河,那位來叔是這鄭氏大院的主人麼?話裏話外瞧不起人的樣子。”
“鄭氏大院主家男人是鄭循大哥,來叔是鄭循大哥的伯伯。”
“鄭家為啥有錢蓋這麼大院子,他家靠啥營生?”
大河就把他所知曉的關於鄭氏一脈及杏花鎮的傳說一一道來。
原來杏花鎮也是一個小村子,叫杏花村。隻因這個村子有幾塊大平地,方便老百姓交換物品,漸漸就有人家從深山裏搬到這裏來。
杏花鎮前後沒有大山,隻有幾座小山,田地要比山溝裏多些,但隨著搬來的人家愈來愈多,能開的荒全都開完了,杏花村的裏正就不允許深山裏的人搬過來。
但這一百多戶人家靠這些田地過得也緊巴,之前那日子過得並沒有比山溝裏的村民們要好多少。
如今鎮上最大一戶人家就是鄭氏。據說鄭氏大院以前是吳氏大院,這幾年才改名的。
大河聽村裏老人說,幾十年前,鄭家村的一位男丁無錢娶妻,而杏花村吳氏一脈無子,鄭家村的這位男丁就入贅了吳家。
入贅後鄭氏男丁去縣裏找活,家境逐漸殷實,人也有底氣了。到了他孫子鄭循這一輩,幹脆把吳氏大院改成鄭氏大院,生的娃兒也都改姓鄭了。
“說來就是鄭循大哥的祖父當年入贅的吳家,如今已是第三代。鄭循大哥改姓鄭後也沒入咱村鄭氏族譜,不知他有沒有入鄭氏族譜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