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智力遊戲法訓練模糊思維(1)(1 / 3)

開展模糊思維訓練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參與某些模棱兩可的智力遊戲,就是一種易於普遍推行的辦法。下麵介紹兩個智力遊戲:

遊戲1:在課堂上,音樂老師舉起右手,然後彎曲無名指問學生:“著名的音樂大師柴可夫斯基,在彈鋼琴的時候,為什麼不用這個無名指?”學生們感到很奇怪,由於對柴可夫斯基的生活和生理特點並不是十分了解,於是隻有大膽猜測。有的說,他不善於運用無名指;也有的說,他發明了與眾不同的指法,用其他的手指就足夠了。……

老師說:“你們猜得都不對,因為這個指頭是我的,柴可夫斯基怎麼能用我的無名指去彈鋼琴呢?”

遊戲2:在公路上有一輛汽車飛馳,沒有開車燈。突然,有一個穿黑衣的醉漢走到公路中間。麵對這種危急的情況,既沒有路燈,也沒有月亮,眼看就要撞到那個人了,但是汽車猛然刹住了。請問:是什麼起了作用?

學生們同樣摸不著頭腦,沒有提出正確的答案。於是老師解釋道:“是太陽光在起作用,因為事情發生在白天。”

以上兩則遊戲模糊語言和含糊不清的概念誤導了學生。在遊戲1中,學生們沒有注意到音樂教師是用自己的無名指發問,而不是問:“柴可夫斯基為什麼不用無名指彈鋼琴?”在遊戲2中,教師先引入了一個穿黑衣的人,又提到沒有月亮,暗示事情是發生在黑夜,這又是模糊觀念在起引導。其實,隻有在思想上樹立了模糊思維觀念,我們就不難以從模糊命題中求得精確的答案。

缺點逆用法,它是在列舉事物缺點的基礎上,從缺點的有用性、啟發性出發,通過發散思維,巧妙地利用事物存在的缺點及其產生原因,發明創造出另一種新技術的創造性思維方法。也有人管這種方法叫“以毒攻毒法”。

大千世界,無論是日月星辰、風火雷電,還是金銀銅鐵,草木磚石,從宏觀世界到微觀世界的每一項研究對象,不論人們把它想像得如何完善,客觀上它都存在著不可克服的缺點。關鍵要善於直接利用某些缺點,做到“變害為利”。

眼自動打開鍋爐門?演美國的比爾·斯托特發明用鍾控製鍋爐的新技術,也是缺點逆用法的結果。

當時,斯托特正在明尼蘇達州讀書,為了不支付房租,他就替房東管燒暖氣的鍋爐。燒鍋爐工作是件苦差事,每天早晨4點鍾就要被鬧鍾吵醒、起床,然後還得跑到陰暗、潮濕的地下室裏去把鍋爐的爐門打開,這樣,爐火才會旺起來,整座房子才能有暖氣。爐門不能自動打開,這是鍋爐取暖設備的一大缺陷。他運用缺點逆用法所產生的發散思維,不去考慮對鍋爐本身應如何革新改進,而是考慮用什麼辦法使爐門到時候就能自動打開。起初,他曾設想出用一根繩子,一端拴在鍋爐門的開關上,另一端拴在自己臥室的窗杆上,待每天早上打開爐門的時候一到,隻要鬧鍾一響,就可以在床上拉拉繩子,鍋爐的門就打開了。可是他的這一設想實行起來失敗了,繩子沒用多久就被拉斷了。他每天還得老早起床去打開爐門,他繼續思考又想出了一個新主意,這就是晚上把鬧鍾放在地下室的鍋爐附近,在鬧鍾發條鈕上支起一根木棍,木棍的一端係著一根連接爐門的繩子,鍾鈴響時,隨著發條鈕的轉動,使木棍像一根杠杆一樣把鍋爐門自動打開。斯托特這一新的設想,經過試驗被證明是可行的。

眼唱詩班的“不幹膠紙”?演1974年一個星期天的上午,阿瑟·弗賴伊又準時來到教堂的唱詩班唱歌。

唱詩班的歌聲乍起,弗賴伊急忙拿出唱本,尋找今天所要學唱的那首。這位講究效率的化學家,為了在唱詩時能盡快找到指定的聖歌,就在唱本中央夾一張小紙條做記號。但不知怎麼回事,今天唱本中的小紙條不見了。

弗賴伊急匆匆地翻找指定的聖歌。越是著急,越是難找,他感到有點狼狽。

回家路上,弗賴伊一邊埋怨自己粗心大意丟失做記號的紙條,一邊冒出一個念頭:要是有一個能固定在原處不易失落的書簽該多好!

有了這個念頭,弗賴伊果真動起腦子來。開始,他想到郵票背麵塗上膠,用舌頭一舔就能貼在信封上的方法,但仔細一推敲,就覺得這種方法用在書簽上不行,因為一粘上書頁就揭不下來了。後來,他又想起貼傷口的膠布,再一想也覺得不妥,因為用膠布貼上後再揭下來,書上會留下難看的痕跡。

他一時找不到能貼能揭的好辦法。

有一天,他聽朋友說起明尼蘇達礦業公司的斯彭恩·西爾弗正在研製一種強力粘結劑,可是研製的新東西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即它隻在一段時間內粘得住,過不了多久就黏性減弱,變得毫無用處。西爾弗正在為克服這個缺點加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