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古代學術與古代文字(1 / 3)

中國在先秦時代,早已完成了“國家凝成”與“民族融和”兩大事業,這在上章已述過,同時中國民族的“學術路徑”與“思想態度”,也大體在先秦時代奠定,尤要的自然要算孔子與儒家了。但我們與其說孔子與儒家思想規定了此下的中國文化,卻更不如說:中國古代文化的傳統裏,自然要產生孔子與儒家思想。我們在這裏,將先約略說一些孔子以前的古典籍。

在孔子以前的古代典籍,流傳至今者並不多。舉其最要者,隻《尚書》《詩經》和《易經》三種。《尚書》裏保留著不到二十篇商、周兩代重要的政治文件。《尚書》分今、古文兩種本子,古文《尚書》由後人編纂與偽造。即今文《尚書》亦不盡可信,如《堯典》、《禹貢》等,大概盡是戰國時代人之作品。最早的應該算《盤庚》三篇,大概在兩元前一三〇〇年左右。但究竟是否真係商代文件,現在尚無可斷定。其較更確實可信和明白可讀的,則都屬於西周吋代。這都是考證中國古代上層統治階級宗教觀念和政治觀念的上好史料。大體上他們常抱著一種敬畏與嚴肅的心情。他們敬畏上帝,敬畏祖先,敬畏民眾的公共意誌。他們常不敢放肆,不敢荒淫惰逸,相互間常以嚴肅的意態警誡著。無論同輩的君臣,或先後輩的父子,他們雖很古就統治著很大的土地和很多的民眾,但大體上,永遠是小心翼翼。這是中國政治上的最古風範,影響後世十分深切。

《詩經》的年代較後於《尚書》。韻文較散文晚出,民間性的文學作品較後於上層統治階級政治性和曆史性的文件,這也可代表說明中國文化之一個特征。《詩經》是中國文學最先的老祖宗,中間有不少當時的民間歌詞,被采收而保存了。這全是些極優美極生動的作品,後代的中國文學,都從此演生。全部《詩經》共約三百首。其作品年代,則自西周初年下迄春秋魯宣公時,約當西元前一千一百年至西元前六百年,包括著五百年的長時期。在這三百首詩中間,雖有許多宗廟裏祭享上帝鬼神和祖先的歌曲,但大體上依然是嚴肅與敬畏心情之流露,亦有一種“神人合一”的莊嚴精神與宗教情緒,但卻沒有一般神話性的玄想與誇大。中間亦有許多記載帝王開國英雄征伐的故事,但多是些嚴格經得起後代考訂的曆史描寫,亦附隨有極活潑與極真摯的同情的想像,但絕無像西方所謂史詩般的鋪張與荒唐。中間亦盡有許多關涉男女兩性戀愛方麵的,亦隻見其自守於人生規律以內之哀怨與想慕,雖極執著極誠篤,卻不見有一種狂熱情緒之奔放。中間亦有種種社會下層以及各方麵人生失意之呼籲,雖或極悲痛極憤激,但始終是忠厚惻怛,不致陷於粗厲與冷酷。所以說:“《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又說:“哀而不傷,樂而不淫。”又說:“溫柔敦厚詩教也。”這些全能指陳出在古詩中間透露出來的中國古代人心中的一種境界,一種極真摯誠篤而不偏陷的境界。孔子曾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亦是指著這種境界,這種人類情思之自然中正合乎規律而不致放肆邪僻的境界而說的。

我們可以說,《詩經》是中國一部倫理的歌詠集。中國古代人對於人生倫理的觀念,自然而然地由他們最懇摯最和平的一種內部心情上歌詠出來了。我們要懂中國古代人對於世界、國家、社會、家庭種種方麵的態度與觀點,最好的資料,無過於此《詩經》三百首。在這裏我們見到文學與倫理之凝合一致,不僅為將來中國全部文學史的淵泉,即將來完成中國倫理教訓最大係統的儒家思想,亦大體由此演生。孔子日常最愛誦詩。他常教他的門徒學詩,他常把“詩”“禮”並重,又常並重“禮”“樂”。禮樂一致,即是內心與外行,情感與規律,文學和倫理的一致。孔子學說,隻是這一種傳統國民性之更高學理的表達。

我們再從另一方麵看,《詩經》三百首,大體上全是些輕靈的抒情詩,不需憑借像史詩、戲曲、小說等等具體的描寫與刻畫,隻用單微直湊的辦法,徑直把握到人類內心的深處。這一點又是表出了中國傳統文學與藝術之特性。中國史上文學與藝術界之最高表現,永遠是這一種單微輕靈,直透心髓的。我們可以說,中國民族是一個崇尚實際的民族,因此其政治性與曆史性的散文早已發展成熟了,而後始有抒情文學出現。但這一種文學,依然不脫崇尚實際的精神,他們所歌詠的,大部多以人生倫理為背景,隻其形式則極為空靈輕巧,直湊單微。換言之,他是以超脫的外表來表達纏著的內容的。我們要了解中國人此下發展的文學與藝術之內部精神,及其標準風格,我們亦應該從《詩經》裏去探求。第三部孔子以前的經典,為後代尊重的,是《易經》。《易經》裏的《十傳》,經後人考訂,實出於孔子之後。但上下二篇的《周易》本文,則不失為孔子以前的一部古書。這本來是當時占卜人事吉凶用的書,但中國後代的人生哲學,卻由此有所淵源。這部《易經》有些方麵也很像《詩經》。占卜人事吉凶,亦屬人生實際方麵的事,但《易經》的卦象,卻用幾個極簡單極空靈的符號,來代表著天地間自然界乃至人事界種種的複雜情形,而且就在這幾個極簡單極空靈的符號上麵,中國的古人想要即此把握到宇宙人生之內秘的中心,而用來指示人類種種方麵避凶趨吉的條理。這可說和《詩經》是一樣的,又著實而又空靈的,指示出中國人藝術天才的特征。因此《易經》雖是中國一部哲學書,但同時亦可說是中國的一件文學或藝術作品。中國哲學與中同文學藝術是一般的極重實際,但又同想擺脫外麵種種手續與堆砌,想超脫一切束縛,用空靈淵微的方法直入深處。這全都是中國國民性與中國文化之一種特征。

現在把《易經》裏的原始理論約略敘述如次。

人事盡可能的繁複,但分析到最後,不外兩大係統。一屬男性的,一屬女性的。人事全由人起,人有男女兩性之別,無論在心理上生理上均極明顯,不能否認。《易經》的卦象,即由此觀念作基礎。[img alt=\"\" src=\"..\/Images\/figure_0073_0001.jpg\" \/]代表男性,[img alt=\"\" src=\"..\/Images\/figure_0073_0002.jpg\" \/]代表女性。這是卦象最基本的一個分別。但[img alt=\"\" src=\"..\/Images\/figure_0073_0003.jpg\" \/]與[img alt=\"\" src=\"..\/Images\/figure_0073_0004.jpg\" \/]”的對比,太簡單了,不能變化,乃把[img alt=\"\" src=\"..\/Images\/figure_0074_0005.jpg\" \/]三疊而成為[img alt=\"\" src=\"..\/Images\/figure_0074_0006.jpg\" \/],[img alt=\"\" src=\"..\/Images\/figure_0074_0007.jpg\" \/]三疊而為[img alt=\"\" src=\"..\/Images\/figure_0074_0008.jpg\" \/],代表一種純男性與純女性。[img alt=\"\" src=\"..\/Images\/figure_0074_0009.jpg\" \/]三形代表偏男性,[img alt=\"\" src=\"..\/Images\/figure_0074_0010.jpg\" \/]三形代表偏女性。如此則成了八個卦象。若以比擬家庭,則[img alt=\"\" src=\"..\/Images\/figure_0074_0011.jpg\" \/]為父,[img alt=\"\" src=\"..\/Images\/figure_0074_0012.jpg\" \/]為母,[img alt=\"\" src=\"..\/Images\/figure_0074_0013.jpg\" \/]為長男,[img alt=\"\" src=\"..\/Images\/figure_0074_0014.jpg\" \/]為中男,[img alt=\"\" src=\"..\/Images\/figure_0074_0015.jpg\" \/]為少男。[img alt=\"\" src=\"..\/Images\/figure_0074_0001.jpg\" \/]為長女,[img alt=\"\" src=\"..\/Images\/figure_0074_0016.jpg\" \/]為中女,[img alt=\"\" src=\"..\/Images\/figure_0074_0017.jpg\" \/]為少女。若以比擬自然界,則[img alt=\"\" src=\"..\/Images\/figure_0074_0018.jpg\" \/]為天,[img alt=\"\" src=\"..\/Images\/figure_0074_0019.jpg\" \/]為地,[img alt=\"\" src=\"..\/Images\/figure_0074_0020.jpg\" \/]為雷,[img alt=\"\" src=\"..\/Images\/figure_0074_0021.jpg\" \/]為水,[img alt=\"\" src=\"..\/Images\/figure_0074_0022.jpg\" \/]為山,[img alt=\"\" src=\"..\/Images\/figure_0074_0023.jpg\" \/]為風,[img alt=\"\" src=\"..\/Images\/figure_0074_0024.jpg\" \/]為火,[img alt=\"\" src=\"..\/Images\/figure_0074_0025.jpg\" \/]為澤。若以比擬動物,則[img alt=\"\" src=\"..\/Images\/figure_0074_0026.jpg\" \/]為馬,[img alt=\"\" src=\"..\/Images\/figure_0074_0027.jpg\" \/]為牛,[img alt=\"\" src=\"..\/Images\/figure_0074_0028.jpg\" \/]為龍,[img alt=\"\" src=\"..\/Images\/figure_0074_0029.jpg\" \/]為豕,[img alt=\"\" src=\"..\/Images\/figure_0074_0030.jpg\" \/]為狗,[img alt=\"\" src=\"..\/Images\/figure_0074_0031.jpg\" \/]為雞,[img alt=\"\" src=\"..\/Images\/figure_0074_0032.jpg\" \/]為雉,[img alt=\"\" src=\"..\/Images\/figure_0074_0033.jpg\" \/]為羊。如此比附推演,天地間一切事事物物,有形無形,都可把八卦來象征。由此再進一步,把八卦重疊成六十四卦,則其錯縱變化,可以象征的事物,益焉無窮。如[img alt=\"\" src=\"..\/Images\/figure_0074_0034.jpg\" \/]象木在火下,這在事便可代表著烹飪,在物便可代表著鼎鬲。如[img alt=\"\" src=\"..\/Images\/figure_0074_0035.jpg\" \/]象少男追隨少女之後,便可代表戀愛與婚事。《易經》便把如此簡單的六十四個符號,變化無盡地來包括了天地間極複雜的事事物物,因此我們要說他是代表著中國藝術性之一麵。但是又如何用來判斷吉凶的呢?這其間亦有幾條基本原理。

《易經》六十四卦,都由兩卦疊成,在時間上象征前後兩個階段,在空間上象征高下兩個地位,“時”和“位”,是《易經》裏極重要的兩個基本概念,幾乎如分別男性女性一樣重要。這是說,在某一時候的某一地位,宜乎采取男性的姿態,以剛強或動進出之的,而在某一時候的某一地位,則又宜乎采取女性的姿態,以陰柔或靜退出之了。又《易經》的每一卦,都由三劃形成,這無論在時間或地位上,都表著上、中、下或前、中、後三個境界。大體上在最先的階段或最下的地位,其時則機緣未熟,事勢未成,一切應該采取謹慎或漸進的態度。在最後的階段或最高的地位,其時則機運已過,事勢將變,一切應該采取警戒或退守的步驟。隻在正中的一個地位和時間,最宜於我們之積極與進取的活動。若把重卦六爻合並看來,第二第五兩爻,居一卦之中堅,最占主要地位。第三第四爻,可上可下,其變動性往往很大。最下一爻和最上一爻,則永遠指示著我們謹慎漸進或警戒保守。如此再配上全卦六爻所象征的具體事物,及其全個形勢,則其每一時間每一地位應取的剛柔態度和可能的吉凶感召,便不難辨認了。

我們總括上麵所說,《易經》裏實包有下列三個最重要的基本觀念。

一:是人類自身內部所有男女剛柔的“天性”。

二:是人類在外麵所遭逢的“環境”,其關於時間之或先或後,與地位之或高或下,及其四圍人物及與事變所形成之一種形勢。占卦所得之某一爻,即表示其時與地之性質,其餘五爻,即指出其外圍之人物與事態者,此即所謂“命”。

三:是自己考量自己的剛柔姿性,與外部的環境命勢,而選擇決定其動靜進退之“態度”,以希望避凶趨吉的,此即所謂“道”。

因此《易經》雖是一種卜筮之書,主意在教人避凶趨吉,跡近迷信,但其實際根據,則絕不在鬼神的意誌上,而隻在於從人生複雜的環境和其深微的內性上麵找出一恰當無迕的道路或條理來。最先此種占卜應該是宗教性的,而終於把他全部倫理化了。而且此種倫理性的指點與教訓,不僅止於私人生活方麵,還包括種種政治、社會、人類大群的重大事件,全用一種倫理性的教訓來指導,這又是中國文化之一個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