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在回答記者請教其房地產的經營中得時說:
“不能說是心得,或者我告訴你們我的做法。我不會因為今日樓市好景,立刻購下很多地皮,從一購一賣之間牟取利潤;我會看全局,例如供樓的情況,市民的收入和支出,以至世界經濟前景,因為香港經濟會受到世界各地的影響,也受國內政治氣候的影響。所以在決定一鬥大事之前,我很審慎,會跟一切有關的人士商量,但到我決定一個方針之後,就不再變更。
“我會貫徹一個決定,我在差不多99.9%的。Progts(工程)上做到這一點。譬知以過去數以百計的地盤而論,更改的情況可以說是絕無僅有。我不會今日想建寫字樓,明日想建酒店,後天又想改為住宅發展。因為我在考慮的期間,已經著手仔細研究過。一旦決定了,就按計劃發展,除非有很特別的情況發生。我知道香港有的人把幾萬尺的一個地盤。可以計劃更改幾次,十幾年後才完成,有些人喜歡這樣做,但我cannotafford(負擔不起)。”
除此之外,李嘉誠還就作為一個企業的領導,應該如何實施政策作了一番講話。
李嘉誠說:“作為一個龐大企業集團的領導人,你一定要在企業內部打下一個堅定的基礎。未攻之一定先要守,每一個政策的實施之前都必須做到這一點。當我著手進攻的時候,我要makesure(確信),有超過百分之一百的能力。換句話說。即是本來有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但我要儲足二百的力量才去攻,而不是隨便去賭一賭。
“這個道理就像遊泳一樣簡單。我的泳術很普通,扒艇也很普通。如果我要到達對岸,我要makesule我的能力不是僅可扒到對岸,而要肯定有能力扒回來。等於我遊泳去對麵沙灘,我不會想著遊到對麵沙灘休息,我要預備自己遊到對麵沙灘,立即再遊回來也有餘力,我才開始遊過去。在事先,我會常常訓練自己,例如記錄鍾點和裏數,充分了解自己才去做。
“中國古老的生意人有句話:‘未購先想賣’,這就是我的想法。當我購入一件東西,會作最壞的打算,這是我在99%的交易前的事情,隻有1%的時間,是想會賺多少錢。
“因為這時候來說,多大的實力也是假的。作個比喻,你的風帆高揚,而風帆處於正常比例時,即使那艘船不算太小,當風向不定的時候,隨時可以覆舟。
“所以我凡事必有充分的準備然後才去做。一向以來,做生意處理事情都是如此。例如天文台說天氣很好,但我常常會問自己,如5分鍾後宣布typhoonsignalnumberten(十號風球)我會怎樣,在香港做生意,亦要保持這種心理準備。”
“生於憂患”,則是李嘉誠觀念的詮釋和印證。
從評論界的評論和李嘉誠已論經驗,可以看出:一個成功者,決不僅僅憑得是天才、超人智慧、勤奮吃苦耐勞、或者說憑機會等。光憑其中的任何一個元素都不能造就一個成功者,一個舉世的超人靠的是它們的積和。靠的是總體的實力與用人的巧妙、做人的高尚。
九、創業法寶成功鑰匙
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李嘉誠對他的創業與成功做了一些真誠的講解。
李嘉誠:成功實際上是相對的。創業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恒心和毅力堅持不懈的發展過程。這其中並沒有什麼秘密,但要真正做到中國古老的格言所說的勤和儉也不太容易。而且,從創業之初開始,還要不斷地學習,把握時間。我自己從創業開始到1963年這一二十年來,平均每天工作16個小時,而且每星期至少有一天是通宵達旦的。以一個小公司,在實力和資金都很單薄的情況下,跟眾多實力雄厚的大公司競爭,其中的艱辛是可想而知的。
記者:所以,你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功。李先生,如果勤和儉是初期創業者必備的素質基礎的話,那麼作為創業之初的企業的關鍵又是什麼呢?
李嘉誠:一個企業的開發意味著一個良好的信譽的開始。有了信譽,自然就會有財路,這是必須具備的商業道德。就像做人一樣,忠誠、有義氣。對於自己說出的每一句話,做出的每一個承諾,一定要牢牢記在心裏,並且一定要能夠做到。
記者:主要從哪些方麵建立信譽?
李嘉誠:當然離不開科學的管理和優秀的質量。我最初做塑膠生意時,外國最新的塑膠雜誌,在當時的香港,看的人並不多,但我學、我看。我認為一個人憑自己的經驗得出的結論當然是好,但是時間就浪費得多了,如果能夠將書本知識和實際工作結合起來,那才是最好的。
記者:這也是走向成功的一種捷徑吧?李先生,你是從零開始創業的,你認為對於創業者自身成就事業至關重要的是什麼?
李嘉誠:是培養自己對所從事行業的濃厚興趣。以我個人的經驗,有了興趣,就會全心全意地投入,保持這樣的心態,做每一件事情,是沒有困難可言的。做哪就要培養出哪一行的興趣,否則,要成功,要出人頭地不容易。隻有充分掌握市場狀況,對這一行業未來至少是一到二年的發展前景有了預測,那麼你麵對每一件事情,就會簡單得多、準確得多。如果你從事這一個行業,你對這個行業卻沒有興趣,你的興趣在那一行,但你並沒有去從事那個行業。你的手裏僅僅隻是這一行,那麼這時候,你就不能夠說你喜歡做的事,而應該說你應該做的事。人,其實就是一樣的,當然是希望自己做自己願意做的事情。譬如當年我開辦長江時,我的預算是隻做3年,然後像我的祖輩、父輩那樣,去從事教育事業,說心裏話,最初我是根本不喜歡做生意的。但後來,生活環境的改變,理想是一回事,現實卻又是一回事,慢慢地,我就強迫自己定下心來,強迫自己培養做生意的興趣。然後,真的有了興趣,這樣才一路不停地發展到今天。
記者:那麼,李先生,這其中有沒有涉及到你對金錢的看法呢?
李嘉誠:當然有。世界上並非每一件事情,都是金錢可以解決的,但是確實有很多事情需要金錢才能解決。就像我當初,沒有錢,為了鞏固知識,隻有買舊書、讀舊書。
記者:事業有了一定起色之後,要想取得進一步成功還需要什麼?
李嘉誠:需要一個組織,一個對你有信心又跟你團結同心的優秀組織來幫你。而且,你也必須對這個組織信任,對它有信心,隻有這樣才能同心同力取得成功。
記者:在你的王國,你是怎樣看待敬業精神各不相同的人呢?
李嘉誠:……在今日的商界,當人們考察一個企業或一個部門的人員的表現時,隻是在年終看他們的P&L(盈虧)。但是,我不是這樣的,因為當你等到看P&L時,已經晚了整整一年。我通常都是在這一年的期間,例如辦公例會或到,公司巡視的時候,作一些有心的考察,這樣,如果發現不對,就必須采取行動。
記者:李先生,你今天的成功說明你是一個非常有誌向的人,你認為誌向是不是天生的?
李嘉誠:以哲學的角度而言,事物都是發展的。人的誌向是由兒時的夢想到以後成長中的實際情況,也是一個縱向發展的過程,這其中就涉及到兩個環境:其一是你自己的理想所造就的;其二是現實生活所給你的。這兩個環境就是你無法抗拒的,他們相互鬥爭的過程,也是磨礪你意誌的過程。就拿我自己來說,童年的時候,父親教育我要學習禮儀或遵守諾言,而我呢,也受到父親的熏陶,自小便很喜歡念書,而且很有上進心。那時候,我就暗暗地發誓,要像父親一樣做一名桃李滿天下的博學多識的教師。但是後來環境一改變,貧困的生活迫使我孕育一股更為強烈的鬥誌,就是要賺錢。可以說,我拚命創業的原動力就是隨著環境的變遷而來。
當我14歲的時候,父親去世,我要肩負家庭的重擔,因為我是長子,而父親並沒有留下什麼給我們,所以讀書是絕對沒可能了。賺錢是迫在眉睫的,這樣誌向就有了改變。而且,在接下來進入社會開始工作的日子裏,我有韌性,能吃苦,因為我不計較個人得失,隻是勤力工作,努力向上,再加上忠誠可靠,反而一路進步,薪金也一路增加。
記者:這很感人!但是,你今天的生活環境已經是相當富裕,並沒有任何壓力,你為什麼還在拚命工作呢?
李嘉誠:這就說來話長了。簡潔地說,主要有四大原因,其一,我十二分地理解那些生活在底層的人們,很想賺一些錢,做一些善事,幫幫他們;其二,我愛讀書,卻因為窮,沒法完成學業,實現我心中的理想,所以我很想多賺一些錢,去幫助那些心有大誌而力所不及的窮人的子女,有了更多的錢,才方便在教育上更好地發展;其三,我永遠不會忘記我父親因為沒有錢買藥而失去生命的情景,所以我很想再多賺一些錢,去幫助那些被病魔纏身的人,去不斷地發展人類的醫療事業;其四,這也是一種非常有意義的Challenge(挑戰),今天的社會是一個講求實力的競爭激烈的商業社會,而且,錢是永遠賺不完的,你要賺錢就必須利用你的膽識去麵對或者接受這種挑戰。你看我隨便一說就有四大壓力,我的壓力其實大得很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