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九大要點句句語出驚座
李嘉誠曾經給自己規劃日常管理的9個要點。
一、勤奮是一切事業的基礎。要勤奮工作,對企業負責、對股東負責。
二、對自己要節儉,對他人則要慷慨。處理一切事情以他人利益為出發點。
三、始終保持創新意識,用自己的眼光注視世界,而不隨波逐流。
四、堅守諾言,建立良好的信譽,一個人良好的信譽,是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
五、決策任何一件事情的時候,應開闊胸襟,統籌全局。但一旦決策之後,則要義無反顧,始終貫徹一個決定。
六、要信賴下屬。公司所有行政人員,每個人都有其消息來源及市場資料。決定任何一件大事,應召集有關人員一起研究,彙合各人的資訊,從而集思廣益,盡量減少出錯的機會。
七、給下屬樹立高效率的榜樣。集中討論具體事情之前,應預早幾天通知有關人員準備資料,以便對答時精簡確當,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八、政策的實施要沉穩持重。在企業內部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注重培養企業管理人員的應變能力。決定一件事情之前,應想好一切應變辦法,而不去冒險妄進。
九、要了解下屬的希望。除了生活,應給予員工好的前途,並且,一切以員工的利益為重,特別在年老的時候,公司應該給予員工絕對的保障,從而使員工對集團有歸屬感,以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這9個要點,堪稱李嘉誠的成功要訣。
七、博大胸襟慷慨予人
李嘉誠曾經說:“長江取名基於長江不擇細流的道理,因為你要有這樣豁達的胸襟,然後你才可以容納細流——沒有小的支流,又怎能成長江?
“隻有具有這樣博大的胸襟,自己才不會那麼驕傲,不會認為自己叻哂(樣樣出眾)。
“承認其他人的長處,得到其他人的幫助,這便是古人說的‘有容乃大’的道理。
“假如今日,如果沒有那麼多人替我辦事,我就算有三頭六臂,也沒有辦法應付那麼多的事情,所以成就事業最關鍵的是要有人能夠幫助你,樂意跟你工作,這就是我的哲學。”
從李嘉誠的這段話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的博大胸襟與智慧光彩。
確實,世間萬物永無止境,財富積累當然也永無止境。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這也是李嘉誠的哲學。李嘉誠在談到行政人員的職責及辦事效率時說:
“我們所有的行政人員,每令人都有他的職責,有他自己的消息來源、市場資料。當我們決定一件比較大的事情就派上用場了。
“我自己在外麵也很活躍,也可以搜集到不少市場信息。
“決定大事的時候,我就算百分之一百清楚,我也一樣召集一些人,彙合各人的資訊一齊研究。因為始終應該集思廣益,排除百密一疏的可能。這樣,當我得到他們的意見後,看錯的機會就微乎其微。這樣,當各人意見都差不多的時候,那就絕少有出錯的機會了。
“我很不喜歡人說些無聊的話。開會之前,我會預先幾天通知各人準備有關資料。到開會時,他們已經預備了所有的問題,而我自己也準備妥當。所以在大家對答時,不會浪費時間。因為如果你想精簡,而你的下屬知道你的想法,也就能夠作出好的配合,從而提高辦事效率。”
即使是超人與天才,終究也脫不了凡胎。是人,就終究有力所不及,有大意疏忽。
李嘉誠以穩健著稱,其超人之處在於以其超人的腦袋尚且集思廣益,力求圓滿,他在談到量才用人時說:
“知人善任,大多數人都會有部分的長處、部分的短處,好像大象食量以鬥計,蟻一小勺便足夠。各盡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才而用為原則。又像一部機器,假如主要的機件需要用五百匹馬力去發動,而其中有一個附件隻需要半匹馬力去發動,雖然半匹馬力與五百匹馬力相比是小很多,但也能發揮其另一個作用。
“就如在戰場,每個戰鬥單位都有其作用,而主帥未必對每一種武器的操作比士兵純熟,但最重要是首領亦十分清楚每種武器及每個部隊所能發揮的作用……統帥隻有明白整個局麵,才能作出出色的統籌和指揮下屬,使他們充分發揮最大的長處以及取得最好的效果。”
李嘉誠用人之道可謂是爐火純青,我們對其實踐已經作了詳盡的介紹和分析。
我們都熟悉劉邦的故事,劉邦曾說,論興邦治國,他不及張良蕭何;論帶兵打仗,他不及韓信……但是他能將各位梟雄的長處恰到好地組合,使其淋漓盡致地發揮,做到了人盡其才,所以,他得了天下。
李嘉誠的用人,做商業中,也有這個意思。而李嘉誠在實際當中所實踐的,也特別酷似漢高祖,看來真是得人心者得天下。
八、百億富豪成功要訣
鴻碩先生曾經專門探討過李嘉誠的“幸運”,頗令人折服。他在《巨富與世家》一書書提到:
“1979年10月29日的《時代周刊》說李氏是‘天之驕子’,這含有說李氏有今天的成就多蒙幸運之神眷顧的意思。英國人也有句話:‘一盎司的幸運勝過一磅的智慧。’從李氏的體驗,究竟幸運(或機會)與智慧(及眼光)對一個人的成就孰輕孰重呢?”
1981年。李嘉誠對這個問題發表看法:
“在20歲前,事業上的成果百分之百靠雙手勤勞換來;20歲至30歲之間,事業已有些小基礎,那10年的成功,10%靠運氣好,90%仍是由勤勞得來;之後,機會的比例也漸漸提高;到現在,運氣已差不多要占三至四成了。”
1986年,李嘉誠繼續闡述他的觀點:
“對成功的看法,一般中國人多會自謙那是幸運,絕少有人說那是由勤奮及有計劃地工作得來。我覺得成功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完全是靠勤奮工作,不斷奮鬥而得成果;第二個階段,雖然有少許幸運存在,但也不會很多;現在呢?當然也要靠運氣,但如果沒有個人條件,運氣來了也會跑去的。”
鴻碩先生分析道:
“李先生認為早期的勤奮,正是他儲蓄資本的階段,這也就是西方人士稱為‘第一桶金’的觀念。
“不過,在香港每天工作超過10小時、每星期工作7天的人大概也有10萬人,為什麼他們勤奮地工作了數十年還沒有出人頭地呢?
“由此可見,李先生認為勤奮是成功的基礎仍是自謙之詞,幸運也隻是一般人的錯覺。從李氏成功的過程看,他有眼光判別機會,然後持之以恒,而他看到機會就是一般人認為的‘幸運’。許多人隻有平淡的一生,可能就是不能判別機會,或看到機會而畏縮不前,或當機會來臨時缺少了‘第一桶金’。也有人在機會來臨時,因為斤斤計較目前少許得失,把好事變成壞事,坐失良機。”
鴻碩先生的分析已經是十分透徹了。勤奮和幸運都非常的重要。在創業之初,資本積累階段,勤奮尤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判斷機會的眼光和把握機會的能力。
香港經濟評論家評論李嘉誠的成功與成名時說:
“一方麵是努力令長江實業成為出人頭地的公司,這個過程,包括克己奉公,全心全意,以及在合適的時間,以個人的財力去資助公司的發展。
“在香港這個冒險家的樂園和急功近利的社會中,董事們使用公司資金不是新聞,能夠將盈利點滴歸公,以及由主席以優惠的方式貸款給公司發展,才是大新聞。
“一些觀察敏銳的股評作者和財經記者最先觀察到這一點,並為文加以推崇。
“個人品德的高尚,再加上事業的成功,令李嘉誠逐漸成為大眾心目中的成功人物。
“香港人提到李嘉誠,多少帶有尊崇的意味,和提及其他知名度不低的富豪時,頗有不同。
“李嘉誠可說是長江實業一項難以估量的資產。”
由此可見,不貪圖一己私利,而全力去發展公司,是李嘉誠成功的原因之一。
其實,公司發展了,作為大老板當然也會盈利豐富。但貪圖小利,是近視的短期行為。所謂是揀了芝麻丟掉了西瓜。李嘉誠的作法卻正好相反,他是丟掉芝麻抱起了西瓜。
難怪說,長江實業最珍貴的財產就是李嘉誠。這就無怪乎,香港人提到李嘉誠,多少帶有尊崇的意味。
李嘉誠的超人天才一在地產,二在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