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強調說,每當經濟環境困難的時候,往往是運用才能和智慧去應付挑戰。他還鼓勵公司員工對香港的發展出謀策劃:“如果大家想出一些對集團、對香港都有利的業務,我會非常重視,並樂意詳細研究。”同時他還指出,近年來高科技旋風簾卷全球,不少香港上市公司都趕搭科技的列車。對此李嘉誠坦言,科技世界深如海,香港的科技發展步伐仍遠遠落後於海外國家。“香港根本無高科技,有的隻是新科技”,一語道破現時香港對推動創新科技仍未夠積極。
李嘉誠認為,最快6年,最遲在9年內,全球流動電話的數目必定會超越固定電話,屆時全部通訊模式將麵臨一次重大的轉型。他強調,帶動香港經濟複蘇的火車並不能單靠樓市反彈或轉投高科技,最重要是吸納外資,收取外彙。若香港不能保持本身的優勢,日後也難與其他亞洲國家匹敵的。
同時,李嘉誠還指出,在新的世紀裏,香港的小本經營有其困難。有規模的公司則依靠社會的和諧環境“真正愛香港的人或者政黨,一定會顧及經濟與民生,不會因為爭選票而發出反對聲音。要記住,爭取民主也要顧及法律和秩序,不能犧牲他人利益。”
他強調,如營商環境欠佳使投資者卻步,香港經濟也會隨之落後。隻要香港環境和諧,在香港的投資縱使不及海外,集團仍樂於在港投資,幾百億的投資也在所不惜。
他相信香港的營商成本雖然仍是偏高,但香港仍具備競爭的估勢,包括低稅率,健全的銀行體係及通訊設施,未來仍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因此,對於投資,李嘉誠是保持歡迎態度的。前不久,美國迪斯尼樂園來港投資,據香港《經濟日報》報道,李嘉誠說,迪斯尼樂園對香港的整體經濟發展。是有幫助的。對於投資金額相當龐大,回報情況並不理想這種情況,李嘉誠強調,投資不應隻單看有形回報,反而無形回報的意義,更為重要。
不過,他也並沒有排除未來和迪斯尼公司合作的可能性。隻要任何是正當及合適的業務,而又能符合香港的利益,都還是值得他好好考慮的。
“迪斯尼投資,除了大家目前看到的有形利益,同時也可以帶來好多無形的利益,這是有很重大意義的。”對於這項無形的利益,李嘉誠一再重申其重要性,顯示他對政府的做法相當支持。
在李嘉誠的眼裏,政府投資該計劃,絕對有百利而無一害。大家實在不應該隻著眼於表麵的帳麵回報,因為迪斯尼的興建,除給香港人帶來一份信心,同時也令香港在國際間,建立一個朝氣城市的形象,還為香港帶來許多就業機會,出現處處生機。
盡管如此,還是有不少人士在計算,投資迪斯尼既要等候一段時間才可能取得回報,且回報率也不算太高。但作為一個世界級商人,李嘉誠卻有他的另一番投資之論。“隻要能對香港的經濟有建設性的,你都不能一分錢一分錢地計算。”
李嘉誠是愛國的,他說:“愛國是捐贈更是投資”。澳門大學碩士、香港作家楊興安曾先後擔任李嘉誠、金庸的秘書。
對於金庸與李嘉誠,楊興安每一次談起都抑製不住自己心中的敬仰和讚許。他說:今生能有這樣的機遇,真很幸運很幸運。查先生(金庸)與李先生也的確是當世屈指可數的傑出華人。在金庸,是對中華傳統文化能收能放;在李嘉誠,則有一種很樸素很深摯的愛國主義精神。李嘉誠其可謂是一個身為華人,心係祖國的好中華商人。
九、北京王府井“東方廣場”一波三折
1992年6月,李嘉誠與南洋大款郭鶴年聯手在上海投資10億港元,改造上海舊區閘北,該地塊位於上海火車站以南,是閘北區規劃中不夜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築總麵積是22.4萬平方米,主要用於商業、貿易、金融、娛樂和居住上。
1992年11月,李嘉誠的長實集團,又與福州市政府簽署了一條協議。那是由長實投資35億港元,用來參與福州舊城區三坊七巷的改造和重建工程。
在重慶,長實集團早在1992年秋起,就一直在尋找在西南能選擇一個地方作為投資基地。經過好長時間視察、考慮,最後才確定就是西南的第一大都會重慶(我國現在四大直轄市之一)。於是投資開始了,先在1993年,長實係三間公司斥資8億,對市中區依仁巷作全麵改造,將建成樓麵積23萬平方米的大型商業樓群。1994年3月,李嘉誠在重慶專設和高實業有限公司,參與該市康居工程。該工程分布在該市五區一縣,總建築麵積500萬平方米,由港方投資並承建。第一期工程150萬平方米,長實係投資10億港元。土地由重慶市政府提供,房屋由市政府包銷,利益按協議分配。
在我國的首都北京,李嘉誠也參與了好多間酒店的投資活動。不過,最引起人們注目的是,李嘉誠與郭鶴年聯手獲得王府井舊址的發展權,那是在1992年趁熱打鐵地辦妥的。在這裏,新財團將興建特大型的商業購物中心——東方廣場。
早在來內地投資之前,李嘉誠就說過:在內地,土地價格與起樓價格的比例往往是1比10,這對投資商來說,無疑是一個好的條件。如此低的土地價格實為難得,而在香港呢?有不少的地段在價格上卻與在內地正好倒了過來。中港雙方合作的基礎是互補互利,對港方來說,資金雄厚是他們的優勢,而對於中方來講,他們則控有圭地的使用權、審批權。
那是在1992年的6月份,北京市政府放出風聲,表示可以考慮與外商合作王府井舊城區的改造工程一事。消息剛出爐。便引來了香港的大財團蜂擁而至,他們都在爭先恐後地試圖分一杯羹。要知道,王府井可是首都最繁華、曆史最悠久的商業區,就如上海的南京路,香港的銅鑼灣一樣。在這些黃金地段,撩找一間鋪麵都顯得比登天還難求,而現在竟然有望獲得以公頃計算的大幅圭地的租用權,你說可不是急煞了這群香港大財團們。香港一位地產分析員稱,誰擁有王府井的一幅土地,誰就擁有了一座大金礦。
1992年的6月25日,剛剛在上海閘北搞妥一幅地皮的李嘉誠、郭鶴年立即趕到北京。在6月26日就與北京市政府簽署意向書。簽約雙方一是香港嘉裏發展公司,另一方是北京東城區房地產公司。嘉裏公司郭鶴年在香港名氣不如李嘉誠,卻是大馬首富。他投資內地在李嘉誠之先,與中國高層關係之密不亞於李嘉誠。李郭兩人能如此神速搞掂(辦妥),是他們多年來在內地耕耘(捐贈與投資)的結果。另外在香港,他們曾竭力鼎助中資(中信、首鋼、光大)打天下。
眾多的香港頂尖級富豪,卻於今天在天子腳下碰了壁,隻能望而歎之。故有人笑言:平日裏不燒香,臨時抱佛腳又有什麼用呢?
香港《文彙報》27日報道,這幅地皮5.11公頃,規劃用地3.27公頃,建築總麵積14萬平方米,將建成亞洲或世界一流的商業中心。簽字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在這份意向書裏,沒有涉及地價、投資金額、工期、物業規劃等項目的內容,可見合夥意向是在何種匆忙環境之下敲定的,這其間的細節還有待於以後再談判了。這個李嘉誠,可是與政府談判的老手了,而且每次的談判,他是包贏不輸的。就這樣,王府井商業中心,現在似乎已成了李宅花園的池中物了。
事實卻時刻在變化著,才放了一年有餘,誰知中央馬上又來了一個宏觀調控措施,要壓縮基本建設。不大“講數”的郭鶴年知難而退了,讓超人孤人單馬上陣了,發展王府井地盤物業的控股權順勢完全落到了長實一方的手裏。這一次,李嘉誠又再一次顯示出他超人的智慧與談判的技巧,有關立項、規劃等異常繁雜的手續,在1993年間就全部獲得市政府的批準,認可了該項合作發展的商業用途大型物業,正式定名為東方廣場。
相傳東方廣場建築高度將為70多米,地盤麵積1.01萬平方米——此意向書初定的14萬要少得多,今年不比去年,這已非常不易。香港同業不少大亨皆歎:超人能在天子腳下擁有一大幅50年期限的地皮,不愧是超人!
該大型物業投資預算逾12億港元,長實負責起樓價,合作夥伴東城區房地產負責地價。香港是地貴樓賤,內地則相反。據傳聞,地價不到2億。
最頭痛的應屬遷徙原有居民與商家。李嘉誠把這道難題交北京市政府做,長實負責負擔地價和搬遷費為交換條件,由市府出麵負責原住戶和業主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