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深謀遠慮穩中求進8(1 / 3)

一些政黨人士把“苦業主”組織起來要求地產商不向“撻訂”者追收差價,但是地產商一般不願意公開地作出承諾,於是因此而被一些政客和傳媒描述為牟取暴利的奸商,就是李嘉誠也不能幸免得了。李嘉誠在數月前已因為民主黨成員陳偉業的有關言論而采取法律行動控告對方誹謗。香港輿論對李嘉誠其實相當不利。以香港傳媒近期大事報道的張子強案件為例,雖然李嘉誠一再拒絕證實,民間都廣泛相信其長子李澤钜是遭張子強綁架的兩名香港富商之一,傳媒與特區高官都公開指責有關富商拒絕報案、不與香港警方合作。

除了這件事,李嘉誠在2000年2月得新界馬鞍山一塊酒店的地皮,也被香港傳媒大事渲染為以農地價買酒店地皮,更被政黨人士抨擊為特區政府與李嘉誠“官商勾結”,有損一點公眾利益。對於這種種的批評,李嘉誠卻一一地公開進行辯解。上個月他甚至在公司職員的家庭日活動中向傳媒高調表白,自言對自己人格、對香港與對國家都是問心無愧,並批評部分傳媒與政客嘩眾取寵。

領導“苦業主”行動的民主黨成員陳偉業昨天接受香港電台訪問時形容李嘉誠放棄投資計劃是個商業決定,歸咎於某個社會行動是不合理的。民主黨主席李柱銘采訪時也說,不相信李嘉誠批評的是民主黨,他也不相信香港商人會因為政黨的批評而撤走投資。

香港報章昨天大事報道李嘉誠的講話並且發表了社評,美國的《亞洲華爾街日報》更是在頭版刊登了這條驚人新聞。從這裏也可以看出國際社會對其言論是怎樣的重視。這件事,香港社會與市場都受到了極大的震動,恒生指數一開市就開始下滑,最後滑到了兩百餘點,收市時報10158點,跌163點,李氏本身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的股價同樣也在直線下滑中。

董建華昨天下午在出席一項聖誕慶祝活動前回應李嘉誠的講話說,法治以吸引香港本地和外來的投資非常重要,大家都應該重視合約精神。

董建華同時還說,良好的營商環境對促進香港經濟複蘇、製造就業的機會也很多,和諧社會氣氛是良好的營商環境的條件之一,特區政府將會盡最大的努力去完成這個目標的。同時,董建華也向傳媒界讚揚李嘉誠幾年下來對香港很有貢獻。並說政府很重視這位香港工商界領袖的講話。

對於李嘉誠的評論,香港的工商界都普遍地表示認可、支持。但市場人士則認為李氏的講話反映了當地商界在當前經濟困境與社會氣氛中麵對的營商問題,也有不少評論者紛紛猜測他的講話動機與針對對象,並批評李嘉誠在香港經濟陷入低潮時發表這樣的談話隻會雪上加霜,令投資者對香港經濟作出負麵評估。

對於李嘉誠前天所發出對香港政治環境不滿的怨言,當地的分析員們猜測,雖然李嘉誠的講話是衝著某些政黨人士,其實也表達了對特區政府一些政策的不滿。例如,香港地產商對港府的房屋、土地政策都有微言,現在對於當局應否在明年3月恢複拍賣土地仍有爭議。又如,李嘉誠屬下的和黃與其他流動電話網絡供應商在固定網絡的巨額投資仍未收回,港府卻宣布要全麵開放電訊市場,曾引起和黃等公司抗議。

與李嘉誠關係友好的前自由黨主席李鵬飛接受《香港經濟日報》訪問時說,李嘉誠已年屆七十,對於這個年紀的人,賺錢已非最重要的事,名譽受損反而更不可忍受,近幾個月來卻頻頻有政客針對他,讓他感到委屈。

李嘉誠憤而為自己辯解說:“是我的錢,一塊錢掉在地上我都會去撿。不是我的,一千萬塊錢送到我家門口我都不會要。”“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事實上,事情也還是這樣的。超人遨遊商海半輩子,對原則問題說一不二,哪怕大把銀子堆在眼前,不動心就是不動心,也許就是所謂的商人王國多年來沒有被戰敗的一個法寶。

不久以前,超人在巴拿馬投資,擁有集裝箱碼頭、機場、旅館、高爾夫球場以及大片的圭地,從而成為了當地最大的海外投資商。巴拿馬政府為了對他表示感謝,拿出了許多商人求之不得,一定可以賺大錢的賭場牌照,作為酬謝超人的禮物,麵對送上門的錢財,超人卻拒絕了,他說:我對自己有個約束,並非所有賺錢的生意都做的。後來巴拿馬堅持說:你這麼大的投資,我一定要給你,你有三家旅館,隨便你放在哪一家都可以。盛情難卻之下,超人做出妥協,決定不接受賭場牌照,但是在旅館外麵另外建獨立的房子,給第三者經營,超人的公司隻賺取租金,超人說:旅館的客人要去哪兒,我不管,但是我的旅館裏,絕對不開設賭場。用現代的生意眼光來看,這件事情會有各種不同的解讀方法。但超人說“這是我的原則,原則必須堅持。”

但是,香港社會的情形實在太複雜了。李嘉誠在為長江實業(長江實業一新聞)及和記黃埔(和記黃埔一新聞)公布中期業績舉行的記者會時說:“我在外國投資碰到的麻煩,是遠遠少過在香港碰到的。”而且他還說如果不是公司十年前也轉向外國投資,如果今年隻集中在香港投資,經常受到媒體議論“這裏是你的,那裏也是你的”,好多公司就會麵對別無出路、為媒體所困的局麵。

麵對包圍他的上百名記者,他說:“我們自己愛香港,希望在香港投資。但是在某個環境情形之下,讓你連要投資在香港都有困難的時候,我就到外國投資。”

不過,李嘉誠也強調,盡管如此,他的根基仍在香港。他說:“有時我想為什麼自己整天還要在香港投資那麼辛苦?回頭一想,我也是香港人。過得去的話,就讓它,可以做的,我就做。”

李嘉誠批評香港的媒體往往在報道新聞時有失公正,經常弄得嘩眾取寵,使他在香港的投資碰到了重重的困難。為此,他很讚成香港法律改革委員會提出設立監管香港媒體機製的建議。

香港法律改革委員會曾提呈谘詢文化,針對香港媒體為了得到新聞而侵犯個人隱私權的現象,建議建立評議委員會,並授權委員會譴責與懲罰違反原則的新聞媒體。當記者問作為新聞人物的李嘉誠是否同意成立評議委員會監察媒體時,李嘉誠說:“我讚成極了。”他說他希望看到香港媒體能夠作詳實與公平的報道,保持香港安定、平穩的環境。

李嘉誠說:“假如我們的集團開雜誌或辦報紙,像你們派狗仔隊去看住人,或者報道那些一成真九成假的東西,如果我們全部向這條路走,其他那些正正當當的報館,照事實報道的那些,他們的銷路一定不比你們。……如果你們可以想破壞誰就破壞誰,這是否公平?我認為,世間事都逃不出一個“理”字。”

雖然說香港本地的一些政客和媒體弄得李嘉誠痛苦不堪,但是他對2000年的香港經濟持有極樂觀的看法。他的千禧願望,就是希望香港的經濟、民生、法律及秩序都能有一定的規律,有一定的地步,市民的生活有一定的改善,營商環境也相對的穩定、和諧。

李嘉誠在接受香港《明報》訪問時說,港人過去習慣了在泡沫經濟中度過。1997年以來的經濟表現,對年輕人而言是一個很大的警惕。在這個年代不但不能退步,轉速不夠快也可能被拋離,他勸誡大學生要不停跟時代走。

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就將正式成為世貿成員國,相信明年中國的經濟增長能達到7%。同時,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也將給香港的經濟帶來無限的生機,並且吸引外資及技術流入香港這個經濟發達地。可是對香港來說這同樣地也是一個艱巨的挑戰,那是因為香港所對麵的競爭不但來自中國,同時還來自於世界各地。所以香港人是不能再靠交情、靠關係辦事了,香港人不但要跟香港人鬥,而且還要與全世界競爭,汰弱留強會是下世紀不變的真理。不過,香港始終有中國大陸作為堅強的後盾,隻要港人堅持一貫的拚博精神,一樣無往而不利!李嘉誠預言,千禧年香港經濟會慢慢複蘇,而零售及飲食的複蘇步伐會最為明顯,失業率估計低於6%。

李嘉誠曾多次表示:“香港是家鄉脫離根基所在,長實集團將繼續以香港為重要投資基地,謹慎選擇優質項目積極拓展。”

1998年,李嘉誠在一次長實集團舉行的晚宴上,向該公司2000多員工致辭。他說:“過去的一年,是多年來罕有困難的一年。在亞洲金融風暴衝擊下,大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長實集團在逆境中展開了多項投資項目,在穩健中不忘進取。”

當談及香港的經濟前景時,他認為,香港雖然在不斷地進步,但高昂的生產成本影響了競爭力。在亞洲的金融風暴之後,東南亞的一些國家由於貨幣貶值,競爭力明顯地加強了。香港今後須在產品高增值方麵更加地努力,才能有突破性的發展。香港有他自身的優點,如:完善的運輸網絡、通訊設備、先進的金融製度和有內地極為廣大的市場等。隻要繼續保持勤奮工作的精神和發揚不斷創新的智慧,相信香港的明天會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