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深謀遠慮穩中求進7(1 / 3)

六、進軍高科技:一隻“橙子”賣千億

早在八十年代,李嘉誠就認識到了科技的力量,並悄然著手在歐洲、美洲、亞洲及至非洲擴建自己的“通信產業王國”。1989年,他開始在英國投資電信業,幾年下來一直盈利不佳,但是這為他後來“賣橙”埋下了伏筆。1996年,李嘉誠重組在英投資,組建了Orange(橙子)公司在英國上市,李的總投資是84億港元。

1999年10月份,香港最轟動的財經新聞,要數李嘉誠的和記黃埔集團出售英國電訊公司Orange(橙)44.8%的股權。此舉不僅使和黃獲得1130億港元的巨額收益,而且成為市值7000億港元的德國最大流動電話公司Mannesmann(mmn)的單一股東。擁有的客戶由原來的350萬增至逾2500萬,並可取得德國和意大利的電訊市場。和黃財務顧問指出。此交易為全球有史以來的第22大合並收購,香港輿論則稱其為香港公司前所未有的國際並購交易。

世界評論,此筆交易中,李嘉誠是屬於零成本,但他的回報是1100多億元的現金和大量的股權!這筆交易轟動全球,也改變了李嘉誠“地產大王”的形象。

1999年10月初,海外媒體率先透露德國工業界巨頭Mannesmann正在洽購和黃旗下電訊公司Orange的消息,今日由李嘉誠在此間舉行的記者會上得到證實。和黃宣布同意Marmesmann有條件收購其所持有百分之四十四點八的Orange股份,涉資一千一百三十億港元(一百四十六億美元),以現金、票據及Mannesmann股票支付。據了解,Mannesmann領導上周四來港與李嘉誠商討收購事宜,六天之後,就達成了這項震動全球電訊市場的巨額交易。

這是一項被稱為“有關各方皆蒙其利”的巨額交易。交易完成後,Mannesmann不但成為歐洲最大的電訊公司,市值七千億港元,更重要的是為該集團電訊業務提供了更為遠大的發展前景。對和黃股東而言,除了二十八億美元現金及為期三年的二十八億美元票據的進帳之外,還獲得Mannesmann擴大股本後百分之十的股權,成為該公司最大單一股東,同時也成為歐洲最大的GSM電訊經營商。

Orange是和黃最為成功的投資典範之一。十年前,和黃注資五億美元收購Orange發展電訊事業,眼下Orange已位居英國第三大電訊公司,同時為以色列、香港及澳大利亞提供電訊服務。

今年初,和黃通過出售部分Orange股權而取回全部的投資成本,4億港元交易全為投資利潤。

當有關收購的消息一傳出去,長實係的股價就聞風而動了。和黃今日的收市報港幣是七十六地五角,升幅總達百分之九,連帶其控股公司長江實業也獲益匪淺,股價自三日前的五十八元升至今日收市的六十七元五角,飆升達一成以上。

和黃原本是一家老牌英資企業,在八十年代初期就被李嘉誠的長江實業給收購了,組成了長和集團。在素有“超人”之稱的李嘉誠領導之下,和黃致力於業務多元化及國際化,迄今已發展成為一個包括港口、電訊、地產、零售及製造能源等五大核心業務在內的綜合型跨國的大企業了。

當亞洲的金融危機過去之後,和黃舉行“繼續紮根香港,但同時也不排除在海外尋求投資機會”的經營策略,企業向國際化發展的進程很快。

1989年,和黃通過收購一家英國的電訊公司,開始涉足於英國的電訊市場。可是卻出師不利,長期所處的狀態總是虧損。當時和黃在英國推出的CT2電訊服務,名叫RABBIT(兔子),因為它隻能打出卻不能打人,跟這一時期的電訊服務技術比起來,要顯得遜色些,所以他不能吸引更多的客戶的興趣。其產品模擬式電話價格也在快速地降低,“兔子”隻能敗下陣來,宣布死亡,和黃也身受重傷,為此留下了1462億港元的負款。

其後,和黃又於1994年投資84億港元成立Orange,推出個人通訊網絡,起初也不被業界看好,唯恐是CT2的翻版,但是後來又漸漸地被消費者所接受、喜歡,手提電話的銷售也很不錯。

1996年4月,Orange在英國上市,隨即成為金融時報指數一百成分股,打破最短日期成為成分股的紀錄,同時也為和黃帶來41億港元的特殊盈利,並已收回種“橙”的全部投資。該股份至今仍未有盈利,但股價卻比上市時提高了六成多,其市值也由當時的200多億港元增至2000多億港元。到1997年,Orange的英國客戶突破了100萬,成為英國第三大流動電話商。今年2月,和黃出售4.3%的Orange股份,套現53億港元,加上並購交易所得的220億港元現金、220億港元票據,以及650億港元的德國電訊公司股票,估計和黃在這棵“橙”樹上的回報已超過10倍以上。

賣“橙”成功了,它的成功是和黃曆史上最重要的一筆交易。它引起了海內外市場的特大轟動,也同時引來無數人的極度羨慕。大家都想知道和黃集團主席李嘉誠是怎麼辦好這件事的,他的秘訣在哪裏。在賣“橙”的記者會上,或許李嘉誠說的話能給人一些啟示的。他說:電訊業務是未來集團的發展重點,他已知道五年後和黃要做什麼。同時,李嘉誠之子、和黃集團副主席李澤钜也談到,作生意的時間期限是五年、十年。不是一年、兩年,長實(長江實業有限公司)有些項目也是七年才有收成的。也可以這麼說,著眼於未來,善於把握趨勢是和黃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和黃集團所從事的電訊事業已有十多年的曆史了,它也不是自成立至今總是一帆風順,其中也經曆了不少的曲折和艱難。就說在投資英國電訊市場初期,由於長期處於虧損狀態,受到海內外證券業的不斷批評,甚至有人認為和黃在英國的這項業務到本世紀末都不會有收獲。即使是經營orange,也是曆經數年奮鬥才有今天的結果。但是不管經曆多大的困難,李嘉誠都憑著他對未來趨勢的正確分析與把握,堅持住而絕對不輕易就放棄。就在市場普遍對該項目業務不看好的時候,他曾經親自出麵澄清了市場上有關它的一切傳言。表示將繼續支持在英國的電訊事業。果然不出他的預料,僅僅隻用了幾年的時間,和黃集團便從“橙”身上取得驚人的回報。這種前矚未來的能力,使得李嘉誠的事業在競爭激烈的商場上屢次取得引人矚目的業績。

六十年代靠經營塑膠花起家的他,在此行業仍如日中天時,毅然出售其業務,改為投資地產業,奠定了他成為巨富的基礎。等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李嘉誠又是香港大地產商中最早認識到地產業暴利時代已經過去的人,他在不停地出售手上即將落成的住宅物業的同時,積極向海外電訊業發展。而現在,李嘉誠的和黃集團正在全力發展全球電訊市場,除了投資到英國之外,和黃集團還在向美國等國家的電訊市場進軍,如:1997年,和黃斥資24億多港元,入股美國電訊公司WWC;1999年,和黃又宣布分拆以色列電訊在英美上市。

在出售了Orange交易以後,和黃集團持有德國最大電訊公司Mannosmann10.2%的股權,是目前歐洲最大的移動電話商。其在歐洲的電訊業務將通過該公司發展及經營。當有記者問到出售“橙”之後,和黃集團的環球電訊業務長期發展策略是否有變化時,李嘉誠說,該集團仍會繼續進行有關投資,並對其他國家電訊業務感興趣。

他還表示,長實集團和和黃集團一定會參與高科技,而且可能與香港盈科數碼動力合作。

其中的和黃正尋求發展電子商務,並可能於短期內將之分拆上市。此外,和黃集團的五大核心業務(基建、電訊、地產、進口及零售)表現良好,未來將會繼續發展。同時,這一場歐洲電訊界的收購戰,令李嘉誠關於長和係的股票價值大幅度地飆升,使李嘉誠的財富一下子就增加到了六百八十七億元。

而且在短短一個月,和記黃埔(○一三)股價已升逾三成六。

十月十九日,德國最大手電商Mannesmann(MMN)洽購和黃轄下英國流動通訊公司Orange予MMN,以換取對方一成多股權,獲總值達一千一百三十億元利益後,和黃的股價便一直很好。

然而期後英國最大流動通訊商VodatoneAirtouch終於發動了攻勢,向MMN提出了敵意的收購。他這樣做,其實無意間更進一步提高了收購價,令和黃的股價更是拾級而上,一日比一日高了。市場上的人指出,帶動和黃股價勁升的主要因素為Vodafone向MMN出的敵意收購。因此,繼續賣“橙”不久,李嘉誠又與“買主”mannesmann公司擴大了合作,聯手阻止了英國VoD公司對MMN的收購計劃。

一位頗熟悉李嘉誠性格的分析員,認為李嘉誠發表支持MMN管理層聲明,是為和黃在電訊業的長遠發展和即時利益之間,作出取舍。

“李嘉誠是一個高瞻遠矚的成功商人,會對行業未來發展定出一個長期的策略和計劃。以進軍石油業為例,赫斯基石油過去一直為和黃帶來財務負擔,但李嘉誠認為‘有得做’,便一直堅持下去,目前已漸有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