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此血所以報國也(1)(1 / 1)

接引寺就在眼前,受了傷的李鴻章立刻被抬進去,安放在長椅上躺下。主治醫生林聯輝為他作了緊急處置。

李經方從春帆樓跑回來。隨後,伊藤博文首相由外相陸奧宗光和內閣書記官長伊東已代治陪同,也趕到接引寺。

李鴻章不顧林聯輝的製止,對前來探望的伊藤等人說:

“這種事,我思想上多少有準備。”

他的意識很清醒。

四年前,在大津,津田三藏襲擊了俄國皇太子。有人說,對外國政界要人搞恐怖行動是日本的風氣。

伊藤博文得知此事後勃然大怒,咆哮說:“寧將自己槍擊,也不應加害中國使臣。”陸軍大臣山縣有朋也拍著桌子大罵:“該匪罔顧國家大計。”

伊藤等人低下頭。陸奧咬緊嘴唇,他最擔心的是這件事會成為列強幹涉的借口。

如果李鴻章以受傷為由撤回本國,那該怎麼辦?他指責日本,征得二、三列強的同情,並非難事。

如果中方認為,像日本這樣還保留野蠻風俗的國家,交戰國首腦去是危險的,幹脆停止同日本直接談判,委托第三國從中斡旋,那可就糟了。

上次趕走了兩名使節,這次拉出來最高負責人李鴻章,陸奧認為是他在外交上的成功。可是,從歐美方麵的情報來看,情況並非如此。世界輿論和同情似乎逐漸偏向李鴻章了。第一他年逾古稀,第二他名望極高,第三他第一次渡海出使外國。這一點,在海外也成了話題。李鴻章雖是實質上的外交負責人,但是,中法戰爭的和談是在天津舉行的,同俄國進行關於伊犁的重大談判,去彼得堡的也不是他,而是曾國藩之子曾紀澤。把從來沒出過國的老年人硬拉出去,日本也太狠毒了……

歐美諸國的這些輿論通過駐外公使館傳到日本國內。

正常情況下李鴻章還引起國際上的同情,何況在日本遭到了暴徒的刺殺。日本最害怕的,就是被國際輿論視為“惡人”。

“萬幸,這次負傷似乎不至於影響會談。”馬建忠說。這是在醫師診斷後發表的談話。

中方隨員有人主張把李鴻章搬出接引寺,到中方代表團乘坐的德國籍輪船公義號上療養,理由是:“日本土地上太危險,難保不發生第二、第三次恐怖行動。”

美國顧問科士達(前國務卿)反對回船上療養,壓製了這種意見,陸奧這才安下心來。

李鴻章若撤回船上,全世界就會問為什麼。中方說是因為日本的“野蠻行為”,鐵證如山,日本將無法辯解。好不容易平息的旅順大屠殺問題,也許會再次鬧騰起來。陸奧決心,無論如何也要把李鴻章穩住。對李鴻章,日本方麵極盡關心與照顧,派來陸軍軍醫總監石黑和佐藤、陸軍二等軍醫正古宇田、內務技師中濱博士等醫師,還請來法國公使館的茲巴斯博士。在醫療方麵,是最強的陣容了。警衛方麵怕再出紕漏,幾乎到了神經過敏的程度,警戒聲勢相當浩大。天皇和皇後委派中村侍從武官前來慰問。皇後還親製繃帶以示慰問。山口縣知事原保太郎與縣警部長後藤鬆吉郎立即遞上請罪書,皆被免職。歐美報紙幾乎是一個論調,拿四年前在大津發生的事件對比。有的評論甚至說,日本“勝於武器之戰,敗於道德之戰”。也有人說,日本“戴著文明的假麵具,時時暴露出野蠻本性”。一張王牌握在李鴻章的手裏。他滿可以帶著全世界的同情,從日本退出。不論誰來評論,談判破裂的責任也應該加在日本頭上。處於這種狀態,日本不可能再進行直隸作戰了。小鬆宮掛帥出征中國的軍隊,是把近衛師團和北海道屯田兵全動員了。大舉出兵,幾乎沒有保衛日本本土的軍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