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正價銷售”成了鬆下電器公司的基本經營政策。

好處不能占絕,好事不能吃幹抹淨。有錢大家賺,利潤大家分享,這樣才會有人願意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隻拿9%的股份,就會財源滾滾來。有遠見的商人,從來都不是絞盡腦汁考慮如何吃獨食,而是想方設法支持合作者贏,從而達到自己贏的目的。事實證明,他們總能笑到最後。

順不足喜,逆不足憂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俗話說:好花不常開。因此,順不足喜,逆不足憂是富人常抱有的心態。當事業高歌猛進時,保守穩重,處進思退;當事業陷入危機與低穀時,告誡自己不要消沉下去,積極進取,爭取再創輝煌。

古人說:富貴如刀兵戈矛,稍放縱便銷膏靡骨而不知;貧賤如針砭藥石,一憂勤即砥節礪行而不覺。《易經》中說:“君子,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在困境裏,很多人往往能刻苦奮進;而當步入佳境、事業順利、百事亨通時,反而忘乎所以。原因就在於,麵對前者創業者能兢兢業業、小心翼翼;對待後者,往往放鬆警惕,造成失誤、導致失敗。

在現代競爭激烈的商業社會中,一個企業即使取得商業領袖的地位,也不能高枕無憂,安於現狀,而要密切注視市場動態,居安思危,如履薄冰,不斷開發和創新,這樣才能鞏固自己的產業領袖地位。

美國的吉列公司是生產剃須刀而聞名世界的企業。可是它就因為沒有居安思危、高瞻遠矚,在公司發展的曆史上曾受到沉重的打擊。

1961年,剃須刀的製造工藝領域內出現了一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革命——英國的威克遜公司在世界上第一次采用不鏽鋼材料製造剃須刀片獲得成功,推出了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把不鏽鋼剃須刀片。

不鏽鋼刀片的異軍突起,給吉列拉響了警報。顯然,不鏽鋼刀片市場份額的繼續擴大,嚴重影響了吉列的市場地位。

此時,吉列公司要麼立即推出自己的不鏽鋼刀片,這樣可以滿足吉列已有的廣大市場,並且不需要用太多的促銷費用,但這樣做,將會對原有產品“超級藍光”的市場造成強烈衝擊,甚至放棄“超級藍光”,因而需要很大的決心和勇氣。

吉列的決策者們經過分析,錯誤地認為自己在刀片市場的地位不會被動搖。於是,他們不理睬不鏽鋼刀片,全力鞏固自己的“超級藍光”的市場地位。

後來事實證明,這是一個極端錯誤的決策。在吉列的決策作出後不久,事態的發展便急轉直下,令吉列的決策者們瞠目結舌。不鏽鋼刀片在市場上的銷售勢頭空前凶猛。完全剃刀公司和精銳公司充分利用吉列無動於衷的大好時機,投入巨額促銷費用,大力宣傳不鏽鋼刀片的經久耐用,物美價廉,使不鏽鋼刀片的銷售不斷升溫。

在強大的促銷攻勢下,吉列的新老顧客紛紛叛離,投入了不鏽鋼刀片的懷抱。吉列的“超級藍光”碳鋼刀片的銷售量急劇減少,市場份額降至吉列有史以來的最低點。

如今,40餘年過去了。在這期間,世界剃須刀片市場上龍爭虎鬥,幾經沉浮,雖然吉列還是牢牢占據了市場的霸主地位,但那次大傷元氣的痛苦教訓是深刻的。

任何一次失敗,對於一家公司都有可能是致命的。尤其對於普通人而言,也許一次失敗後就永遠爬不起來了。因此,樹立憂患意識與危機感,深謀遠慮,安而不忘危,是獲得財富的重要條件。對於經商者來說,既要享受成功的喜悅,又不能沉溺於成就感裏而忘乎所以,既要懂得居安思危,又要不忘奮發進取。

相信問題一定能解決

永遠也不要消極地認定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首先你要認為你能行,再不斷地嚐試,最後你就發現你確實能行。

對於變不可能為可能,拿破侖·希爾曾經用過一種奇特方法。

年輕的時候,拿破侖·希爾抱著一個當作家的雄心。要達到這個目標,他知道自己必須精於遣詞造句,字詞將是他的工具。但由於他小時候家裏很窮,所接受的教育並不完整,因此,朋友就告訴他,說他的雄心是“不可能”實現的。

年輕的希爾存錢買了一本最好的、最完全的、最漂亮的字典,他所需要的字都在這本字典裏麵,而他的意念是完全了解和掌握這些字。但是他做了一件奇特的事,他找到“不可能”(impossible)這個詞,用小剪刀把它剪下來,然後丟掉,於是他有了一本沒有“不可能”的字典。以後他把他整個的事業建立在這個前提上,那就是對一個要成長,而且要成長得超過別人的人來說,沒有任何事情是不可能的。

我們不建議你從你的字典裏把“不可能”這個詞剪掉,而是建議你要從你的心中把這個觀念鏟除掉。談話中不提它,想法中排除它,態度中去掉它、拋棄它,不再為它提供理由,不再為它尋找借口,把這個字和這個觀念永遠的拋棄,而用光輝燦爛的“可能”來替代它。

當亨利·福特決定製造著名的V-8汽車時,他打算造一台內置8個汽缸的引擎,並讓工程師進行設計。但是,設計圖繪製出來後,工程師們一致認為不可能在一個引擎內放置8個汽缸。

福特說:“無論如何,要想辦法造出來!”

他們答道:“可是,這不可能!”

“盡管去做,”福特命令他們,“不管花多少時間,一定要做出來。”

工程師們開始工作了。對他們來說,如果還想在福特公司幹下去,那麼別無選擇。6個月過去了,毫無進展。又過了6個月,還是毫無進展。工程師們嚐試了能夠想到的每一種方案,但就是不行,也就是說“不可能”。

到了年底,福特來檢查他們的工作,他們還是告訴他,根本無法完成他的命令。

“接著做,”福特說,“我想要這樣的引擎,我一定要擁有它。”

他們於是繼續工作,最終出現了奇跡,他們發現了奧秘。

福特的決心再一次獲勝了!

這個故事的細節雖然不夠詳盡,但其大意和精髓已經呈現出來。從這個故事中不難發現福特成為百萬富翁的秘密。

“每一個問題都隱含解決的種子。”這句了不起的話是美國一位傑出的思想家史坦利·阿諾德說的。它強調了一項重要的事實,就是每一個問題內都自有解決之道。

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問題本身必是壞的。其實事實正好相反,真的問題可能通常都是好的。

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從小生意到大買賣,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人棄我取,人去我與”才是富人所為,也就是說,一個真正的富人應該具有“有退有進,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品質。

山西商人範世逵是世商之家,經商原則是“人棄我取,人去我與”。專做別人不樂於做的買賣,“共趨舍每發必奇中,往往牟大利”。這位商人世家之子,從西北到東南往返千裏之遙的販運貿易中,身兼糧商、鹽商的雙重身份,他能根據沿途道路險易,籌劃儲備待之,購銷適時,根據供求變化而確定價格高低。由於預測準確,或取或舍,都能獲取厚利。

有些人處理事情非常冷靜,而且眼光獨到、深遠,一些暫時沒人關注的行業,恰恰成了他們重點投資的對象,從而成為富人。

還有打仗的時候,人們常常會運用聲東擊西這種戰術,而且這種戰術從古到今都為兵家所用且屢屢見效。古時候中國有諸葛亮運用此計嚇退曹軍,現代西方有希特勒閃電戰入侵蘇聯。其實幾乎人人都懂得這種戰術,但它又屢屢會使一些人失去判斷,被這種計謀所騙。原因興許就在於人們都有一種喜歡往熱鬧的地方鑽,喜歡人雲亦雲的本性。人是社會性動物,幾乎每個人都很容易受到外界輿論和多數人選擇的導向。比如一些國家的選舉,實際上有時民眾對參選者了解得並不是很多,但是卻把票投給了媒體肯定和大多數人呼聲最高的候選人。再比如在現實生活中,本來一些小事不足為怪,但是你關注我也關注,就使得這件事的影響漸漸擴大了。所以,那些用聲東擊西戰術的人,就是用大腦分析了情況,眼光長遠,利用人的導向心理,出其不意地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