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充滿樂觀精神、積極向上的人,做任何事都因為投入而有使不完的勁。

當一個人喜愛他的工作時,你可以從他的神情,他的動作中一眼看出來——他非常投入,其表現出來的自發性、創造性、專注、謹慎和高效十分明顯。

拿破侖·希爾曾經說過,把你的心放在你所想要的東西上,使你的心遠離你所不想要的東西。對於那些有積極心態的人來說,每一種逆境都含有等量或更大利益的種子。有時,那些似乎是逆境的東西,其實隱藏著良機。從此,他就將把自己全部身心投入到人生的目標之中,開始排除萬難,堅持不懈,直到獲得成功為止。

積極人生是一種自覺進取的人生,自覺是一個很重要的前提。一個人珍惜自己的生命,發揮和享受自己的生命,全憑自覺的力量。有了自覺,就可能少受環境和條件的限製,在各種情況下找到生活的突破口,在沒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來。

積極的人生態度是成功的催化劑,積極能使一個懦夫成為英雄。從心態柔弱變為意誌堅強,它使人性變得溫暖活潑、富有彈性,使人充滿進取精神,充滿衝勁和抱負。

以積極的行動轉憂為喜

心理學家保羅·愛克曼和他的兩位同事邀請誌願者做實驗,他們設計了麵部的6種表情,每種表情都代表著一種情緒:驚訝、厭惡、悲哀、憤怒、恐懼和快樂。奇怪的是,當誌願者露出恐懼的表情時,他們的軀體似乎也做出相應的恐懼姿態,同時伴有心率加快和體溫下降等生理異常現象。在其他5種表情的試驗中,也都有程度不同的類似情況發生。例如,當誌願者假裝發怒時,他們的心律加速、體溫上升;而在做出厭惡的表情時,則是心律減慢、體溫下降。

不少人雖然已不自覺地應用了心理學上這一原理,但是並不理解它。

怎樣將這一原理應用到生活中去?這比簡單地模仿幾種表情要複雜一些,你必須采取積極的行動,並持之以恒地按下麵的要求做。

(1)皮笑肉也笑。微笑可以振奮精神,但半心半意則不靈。心理學家告誡說,假笑、突然而短暫的笑和皮笑肉不笑,都不能帶來愉快的情緒。正確的是應該從文雅的微笑開始,逐漸發展為熱情而開朗的笑,繼而大笑。如果你一時想不出令你發笑的趣事,可以裝笑。關鍵是用這一技巧使你一天的情緒保持高昂。

(2)高聲朗讀。當你富於表情地朗讀時,可以改變除悲傷以外所有不愉快的情緒。你可以朗讀馬克·吐溫小說中某些有趣的篇章,或者狄更斯作品中譏諷辛辣的段落。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項研究證明,抑鬱症患者通過富有表情的朗讀,能大大改善情緒。

(3)放鬆運動可以減少憂慮或恐懼。一項標準的身體放鬆術就是對身體各部位的肌肉做先繃緊再放鬆的運動。另一種辦法是躺在公園的綠陰深處或鬆軟的沙灘上。這種放鬆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如心跳放緩、呼吸減慢、耗氧量降低等。

(4)看電影。玩字謎遊戲或者看一部有趣的電影,能使你掃除鬱悶,笑逐顏開。

(5)儀表堂堂,精神抖擻。悅人的外表往往有利於尋找職業。更重要的是,這樣能增強你的自信心。“裝束能夠影響前程”,這是《精神療法的實質》一書的作者、心理學家喬治·文勃的話。他還說:“假如你意誌消沉或萎靡不振,等待你的將是更糟糕的未來。”

“試試看” 是一種轉機

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這樣的事:當某人接受某項任務時,往往會說:“試試看。”誠然,試試看,並不等於成功在握,但是,不敢試或者不去試卻絕對預示著成功無望。因為無論多麼可喜的成功,第一步往往踏在“試試看”的跳板上。

郭激雷是一位人們稱為“試試看”的工人出身的副廠長。這位副廠長隻是一個初中生,當初他在焊工崗位工作,但他不滿足現狀,每天閑暇時總抱著厚厚一本《焊接工藝》深鑽細研。有人對他說:“你肚子裏就那麼點墨水,哪能看得懂啊?”他笑笑說:“試試看。”結婚後,工作、家務事情很多,但他仍然報了電大經濟管理班。有人說:“你那麼忙,能堅持下來嗎?”他笑笑說:“試試看。”後來他取得了大學畢業證……就這樣,他憑自己的努力,從一個普通工人一步步走上了廠領導崗位。

是的,“試試看”往往是一種開始,一種轉機。“試試看”常常是對舊我的揚棄,對未來的宣言;“試試看”每每是戰勝自卑、大膽參與、走向成功的階梯。

想好了再做,表麵上看來行之有法,但有些事卻隻能邊做邊思考,隻能采取“摸著石頭過河”的策略。

許多人平庸一生,是因為他們一定要等到每一個環節都萬無一失之後才去做。當然,我們必須追求完美,但是這世上沒有一件絕對完美或接近完美的事情。若非得等到所有的條件都具備了才去做,那隻能永遠等下去了。

事實上,我們中的許多人都有這樣的人生體驗,譬如:你曾勇敢的跨過一條寬闊的壕溝;你曾嚐試著開創了自己的一片事業;或者你曾試著完成一項棘手的工作……可以說,我們正是從“試試看”起步,爾後一路風塵,跨越人生的山峰溝壑,來到寬闊的平原。

細心計劃,守時守序

工作勞累過度而吃力的真正原因並不是工作太多,而實在是因為沒有計劃。正確地處理工作忙亂的問題,需要你做事有計劃和目標。這樣你就可以把所要做的事情排出一個順序,有助你實現目標的,你就把它放在前麵,依次為之,並把它記在一張紙上,就成了順序表。養成這樣一個良好習慣,會使你每做一件事,就向你的目標靠近一步。

無論你做的事是多是少,都要擬定一個程序表,盡力按著程序表去做。如果你的工作隻需一小時做完,便在一小時之內完成它,其餘的時間去玩樂放鬆。本來隻要一小時的事,而拖延到一天才做完,實在是愚蠢。如果你的事太多,而時間不夠,則選擇最重要的做好,把不重要的刪去。

那些習慣毫無計劃地工作的人,總是這樣想著:“我必須工作,我必須工作,我必須工作。”可是,沒有計劃,你很可能被一些不在計劃之內的事纏身,該做的事就做不完。如果你每天有計劃,那麼你在每刻鍾之內,都應當曉得做什麼事。

羅斯福總統是一個注重計劃的人。他時時把他所該做的事都記下來,然後擬定一個計劃表,規定自己在某時間內做某事。如此,他便按時做各項事。通過他的辦公日程表可以看出,從上午9點鍾與夫人在白宮草地上散步起,至晚上招待客人吃飯等為止,整整一天他總是有事做的。當該睡覺的時候,因為該做的事都做了,所以他能完全丟棄心中的一切憂慮和思考,放心地去睡覺。

細心計劃自己的工作,這是羅斯福之所以辦事有效的秘訣。每當一項工作來臨時,他便先計劃需要多少時間,然後安插在他的日程表裏。他能夠把重要的事很早地安插在他的辦事程序表裏,所以他每天能夠把許多事在預定的時間之內做完。

在製定日計劃的時候,必須考慮計劃的彈性。不能將計劃製定在能力所能達到的100%,而應該製定在能力所能達到的80%。這是工作性質決定的。每天都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以及上司交辦的臨時任務。如果你每天的計劃都是100%,那麼,在你完成臨時任務時,就必然會擠占你已製定好的工作計劃,原計劃就不得不拖期了。久而久之,你的計劃失去了嚴謹性,你的上司也會認為你不是一個很精幹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