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活火山口中的拚死搏鬥(1)(2 / 2)

喬德和另外幾位消防隊員拉住繩子的一頭,阿卡納身係繩子下到火山口的邊緣。阿卡納大聲叫道:“我們扔繩子下去!你們看見了,就抓住繩子,我們把你們拉上來!”

達迪回道道:“我們就在下麵!”阿卡納將桔黃色的保險繩從崖上拋下,像釣魚一樣。但單憑聲音要找到他的準確位置十分困難,因為火山口壁中回音很大。一次又一次的嚐試都未成功。得救的霍斯金也趕來了。但天已黑下來。人們無法繼續援救,隻得撤回營地。

天黑了,風雨又起,氣溫一下子降到12℃左右。達迪感到膽顫心驚,他對本森說:“也許下邊暖和點,我們幹脆跳下去。”

“千萬別這樣!耐心點。”本森說。

第二天早晨終於來臨了。希勒的飛機因昨天的飛行,發動機都被嚴重腐蝕,無法起飛。能見度仍是伸手不見五指,地麵營救受阻。

達迪再無法忍受又一夜的煎熬。他看了一下表:下午3時整。他對本森說:“我不等了,我爬上去。”

“好吧。祝你走運!”

達迪站起身來,頓時一陣頭暈目眩。畢竟在火山口中呆了一天一夜,體力已嚴重不支。但他鼓足勇氣向上攀登。崖頂是一個高約2米的絕壁。他把手插進碎石中,一直插到肘部。他心想:“好吧,要麼爬上去,要麼摔下去,成敗在此一舉。”他用盡全身力氣向上一竄,上半身終於趴在了崖頂。他興奮極了,這真是個奇跡。他對下麵的本森大聲喊道:“我成功了!他們能找到你了!”可是風聲壓倒了他的叫聲,本森根本沒有聽見。

達迪跌跌撞撞地走下山來,對喜出望外的營救者說:“他就在下麵50米處,就在繩子的右側,快去把他救上來!”

此時天又黑了。營救者為了讓本森能堅持到明天,扔下幾包儀器、衣物和步話機。微光中,本森聽到東西滾下來,他以為達迪失手掉下坑底。

“哦,天啊!是達迪!我為什麼不攔住他!我為什麼非要拍那最後的一個鏡頭?”本森一陣陣內疚。

本森在火山口等待第三天的日出。他已經精疲力盡,喉嚨又幹又痛,無力呼救。他用測光表淺淺的表麵接住一點雨水,用來解渴。

第三天的早晨,一架新的直升飛機趕來。駕駛員湯姆·霍普特曼載著公園管理員喬德飛臨火山口。馬達的轟鳴給本森帶來了希望,抬頭看見離他頭頂30米處的直升飛機的尾槳。飛行員霍普特曼通過衛星導航係統定準了本森的位置,以高超的技術將飛機降到火山口邊緣高度以下,輕巧地旋停在空中,同時將吊籃,投放在濃霧之中。等了10秒鍾,然後爬高檢查自己“釣到什麼魚”。吊籃空空的,本森夠不著,第一次失敗了。接著第二次又失敗了,本森絕望了:“完了,我錯過了最後的機會。”第三次本森終於抓到了吊籃,霍普物曼舒了一口氣,將飛機升到晴空,對喬德說:“我們釣了一條活的!”

本森、達迪和霍斯金患有脫水症和一些輕傷,經過治療,身體都已康複。本森還創造了一項新的世界記錄,即在活火山口中停留了48小時,即兩天兩夜。攀登南極文森峰的女探險家攀登南極文森峰的女探險家1988的11月25日,一架“DC—4”飛機在德雷克海峽上空航行,機翼下是藍色的大海和密集的白色浮冰。年近50的中國地質科學家金慶民作為中美聯合探險隊的一員,將飛往南極第一高峰文森峰。那裏終年寒冷,5,140米的冰峰沒有人煙,沒有生命,被探險家們稱為“死亡地帶”!

21時30分,機長通知大家準備著陸,金慶民和她的同伴們踏上了零下40度的茫茫冰原。他們拉著雪橇,肩背沉重的行裝,在宛如峭壁的冰坡上一步步跋涉著。

11月28日,他們在文森峰腳下宿營,舉目仰望傲然而立的文森峰,天空突變,雲層一直壓到人們的腳下,天地間渾濁不清。狂風挾起如山的積雪,氣勢洶洶大開殺戒。文森峰變成了肆虐無忌的魔女,向這些遠方來客露出猙獰的麵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