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活火山口中的拚死搏鬥(1)(1 / 2)

攀登、考察活火山是山地探險中最危險的,尤其是考察活火山口更為驚心動魄。

49歲的邁克爾·本森是美國著名的電影攝影師。他拍攝過《終極者續集》和《愛國者遊戲》等著名影片。1992年11月,他為恐怖片《碎片》拍攝背景資料,決定去夏威夷的基拉韋厄火山口進行實地拍攝。和他同行的有兩位,一位31歲的攝影助理克裏斯·達迪,另一位是34歲的直升飛機駕駛員克萊格·霍斯金。

1992年11月21日,霍斯金駕駛直升飛機在基拉韋厄火山口的上空盤旋。基拉韋厄火山是世界上最活躍的火山。近10年來,它噴發出的熔岩流吞沒了許多村莊,熾熱的岩漿流入大海中凝固成新的土地。其火山口的底部比三個足球場還要大,坑底覆蓋著一層薄薄的凝固的岩漿殼。火山口中熱氣騰騰。

在直升飛機上,本森拍攝著火山口底部一片龜裂起伏的景象。為了盡可能多的拍下這組珍貴的鏡頭,本林和助手達迪不停地忙碌著,拍了好幾個小時仍不滿足。11時25分,他們從大約100米的高度飛越火山口時,突然,儀表板上的警燈亮了。駕駛員霍斯金驚叫:“發動機熄火,我們在往下掉!”

飛機以每小時20公裏的速度墜向火紅的岩漿坑左側。他們躲開火山口,在外側緊急迫降的機會是不存在的。因為飛機從100米的高度墜地,所需的時間不到1分鍾。在這緊急關頭,霍斯金透過雲層,終於在火山口左側尋找到一塊平地,避開了掉進溫度高達2500℃的岩漿坑——火山口底部的危險。霍斯金向這塊平地迫降,主螺旋槳擊到一塊大石頭,直升飛機就像一塊巨石砸在這塊平地上。機尾摔掉了,電池被震得七零八落,無線電聯係中斷。

三個人從機艙中爬了出來。這火山口中彌漫著濃濃的硫磺氣味,使他們透不過氣來。周圍的岩石烤得人站不住腳,隻得不停的跺腳。能見度隻有6—7米。

三位遇險者心裏明白,從空中誰也不會發現他們。一個小時之內更不會有人來找他們,因為預定的返航時間是在一個小時以後。本森咳嗽著說:“我們得趕快逃出去,要不會被嗆死。”霍斯金也說:“我們得走路出去了。”

基拉韋厄火山的火山口相當大。他們遇險的地方離火山口的頂部有100米的高差,要爬上這100米談何容易!15分鍾過去了。他們隻爬了一半。越往上爬越困難。火山口壁上厚厚的火山灰到了膝蓋,奇形怪狀的岩石使他們磕磕絆絆,幾乎每走一步就得摔上一跤。

攀爬火山口壁也非“一帆風順”。爬著爬著,爬在前麵的達迪被一塊巨石攔住了去路。本森和霍斯金也遇到了另一處懸崖。看來,短時間內很難爬出這“地獄”般的火山口。霍斯金對本森說:“你留在這兒,我回去看看,也許能把機上的無線電修好。”

本森深知往下走的危險性,說道:“你會被熏死的。”“如果我們困在這兒,不是摔死就是嗆死,唯一的辦法就是我下去。”說完霍斯金就往下走。濃霧,嗆人的硫化氫、二氧化硫氣體把他團團包圍,他撕下襯衫蒙在嘴上,他把攝影機上的電池拆下,接在電台上。說來容易幹起來難。在他幹這些事時眼前一陣陣發黑,他不得不一趟趟爬上約20米高的地方去呼吸一下含毒量少一點的空氣。經過一個小時之後,電路終於接通了。霍斯金馬上向夏威夷國家火山公園管理處以及有關方麵呼救:“這裏是希羅灣3號,火山口附近的飛機,請注意,我們在坑底。”

下午1時30分,鄰近毛伊島(夏威夷群島上的一個島)上的直升飛機駕駛員唐·希勒收到一道緊急電波:“一架直升飛機在火山口底失事,有幸存者。”希勒是個有搶險經驗的直升機駕駛員。他以最快的速度加滿油,直飛出事地點。

1個小時後,即2時30分左右,希勒的直升飛機飛臨坑底。他聽到霍斯金的呼救:“我們需要……空氣。”希勒意識到,他快不行了,如果不馬上把他救上來,就十分危險了。希勒通過電台說:“我來了,你用無線電給我指路。”希勒在濃霧中穿行,費了很大周折,終於發現了失事的飛機並對霍斯金說:“我不能靠得太近了,你朝飛機發動機的聲音方向跑。”霍斯金跑向旋停的飛機並爬了上去。

希勒仔細檢查了四周,確信沒有任何障礙物以後,加大油門,直升天空,霍斯金得救了。但此時,本森和達迪卻仍在火山口中。他倆雖然離霍斯金被救的地方不遠,但因為濃霧能見度差,直升機未能發現他們。不久,人們又開始營救本森和達迪。公園管理員傑弗裏·喬德和尼爾·阿卡納爬到火山口邊緣,位置正好在本森和達迪的頭頂。但救援卻是相當困難的。因為這一帶地層非常疏鬆,隨時都有可能滑坡;能見度不足1米;毒氣是如此濃重,連登山繩上的不鏽鋼卡子都被腐蝕了。救援的兩人不得不戴上防毒麵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