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黑死病為什麼被稱為“人類的噩夢”,它究竟有多可怕?(2 / 3)

在卡法堅固的城防下,蒙古人圍攻了三年,卻一無所獲。鼠疫的到來,無異於是對軍心極大的破壞,最後忍無可忍的蒙古人,決定使用一個惡毒的“細菌戰”。他們將滿身黑泡,因為鼠疫而死的屍體,用投石機拋進了卡法城內。這一招果然奏效,卡法城裏立刻出現了嚴重的瘟疫,不僅如此,熱那亞人又因為自己暢通的海陸聯係,很快把卡法的鼠疫擴散到了各個殖民城邦當中。在鼠疫的打擊之下,熱那亞人被迫逃離卡法,帶著滿是鼠疫病菌的商船回到了歐洲,從而引發了改變歐洲的黑死病。蒙古人最終如願以償地進入卡法,但那已經是一座瘟疫橫行的死城了。

這可能就是1347年那12艘載滿了瘟疫載體的熱那亞船隻的由來吧。

至於黑死病是如何傳播的,一直是眾說紛紜,大部分人認為主要是老鼠身上的跳蚤所攜帶的鼠疫病毒導致的。然而根據最新的研究,事情的真相或許與我們已經了解的完全不同。

此前,奧斯陸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一個數學模型來研究這個問題。他們假定老鼠是傳播黑死病的源頭,並以此推算人類的死亡情況。計算結果顯示,如果按照這種方式傳播,包括倫敦在內的歐洲9個城市,死亡的人數可能遠遠少於曆史記載的數字。

如果是老鼠身上的跳蚤傳播了鼠疫,科學家覺得首先應該先有幾個死亡案例,然後再出現爆發性的增長,但實際情況似乎並非如此。

那麼,如果不是老鼠和它們身上的跳蚤導致了歐洲中世紀的這場噩夢,罪魁禍首又是誰呢?科學家說,很可能是人類身上的跳蚤和體虱。也就是說,一切的根源在於大家沒有經常洗澡。

當1347年黑死病抵達歐洲時,人們洗澡的頻率非常低,因此每個人身上基本都有跳蚤和體虱。

來自奧斯陸大學的生態與進化綜合研究中心的計算生物學家鮑裏斯·施密德說,對於中世紀9個歐洲城市中的7個城市來說,最符合黑死病爆發原因的模型就是通過人類體外寄生蟲的方式。

“即使在中世紀的城市裏,假設每個人都匹配一隻老鼠——這個數字可能已經是實際老鼠數量的10倍了——死亡率還是不會有現在這樣的水平。”

1348年,黑死病在18個月裏幾乎消滅了倫敦一半的人口。

為什麼這個問題會由奧斯陸的科學家提出來呢?主要原因是在北歐地區,老鼠並不常見。

東英吉利大學曆史學家、黑死病專家馬克·貝利教授對人體寄生蟲才是黑死病傳播的主因這一說法也頗為讚同。

黑死病帶來的後果異常慘烈,但除此之外,也並非一點好處都沒有。英格蘭德比郡的小村亞姆有一個外號,叫“瘟疫之村”。但這個稱呼並不含貶義,相反,它是一種榮耀。1665年9月初,村裏的裁縫收到了一包從倫敦寄來的布料,4天後就死了。月底又有5人死亡,村民們突然醒悟,那包布料已將黑死病從倫敦帶到了這個小村。在瘟疫襲來的恐慌中,本地教區長說服村民作出了一個勇氣驚人的決定:與外界斷絕來往,以免疾病擴散。此舉無異於自殺。一年後,首次有外人來到此地,他們本來以為會看到一座鬼村,卻驚訝地發現,盡管全村350名居民中有260人被瘟疫奪去生命,但還有一小部分人活了下來。

有一位婦人在一個星期內送走了丈夫和6個孩子,自己卻從未發病。村裏的掘墓人親手埋葬了幾百名死者,卻並未受到這種致死率100%疾病的影響。這些幸存者接觸病原體的機會與死者一樣多,是否存在什麼遺傳因素使他們不容易被感染呢?由於亞姆村從1630年代起就實施死亡登記製度,而且幾百年來人口流動較少,曆史學家可以根據家譜準確地追蹤幸存者的後代。以此為基礎,科學家於1996年分析了瘟疫幸存者後代的DNA,發現約14%的人帶有一個特別的基因變異,稱為CCR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