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恩·詹金斯的同事尼爾·麥克格瑞格說:“希臘並不把赤裸當作恥辱,反而認為這是男性社會地位的象征”“年輕人脫掉外衣在古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角逐時,他不僅僅是在同伴前裸體,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一種正義感。”“他們並不是全天都裸體,當進入體育場時才這樣,實事上,‘gymnasium’(體育場)一詞來源於希臘的‘gymnos’,就是裸體的意思。”這是非常有道理的。
雕塑家在浴場上,在健身場上,在敬神的舞蹈中,在公眾競技中,經常看到裸體和裸體的動作,他們依照這些進行創作,表現力量、健康和活潑的形態和姿勢,希臘雕像的形式因此而得到完美的體現。
有人說,古希臘人熱愛裸體,與當時戰爭的頻繁有一定的關係,這種說法雖然有點牽強,也不無道理。我們知道,斯巴達是當時武力最強大的城邦,在抵禦波斯帝國的進攻中,斯巴達戰士表現得最為突出。斯巴達是個軍國主義國家,全體男性公民都是戰士,一生都在進行軍事訓練(日常的生產活動全由奴隸負責),體育比賽就是家常便飯。斯巴達的女人為了生出健康的孩子,也會被強製要求參加體育鍛煉。畸形或不夠健壯的孩子,一出生就會被城邦殺死。而斯巴達之所以這樣做,就是因為要經常與周圍的城邦打仗,維持在伯羅奔尼撒和全希臘的霸權。古希臘人熱愛自由,任何一個實力強大到威脅其他城邦自由的國家,都會招致大家的嫉恨,會群起而攻之。因此,在古希臘,各城邦的戰爭是非常頻繁的。古希臘人不能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原因也在於此。著名哲學家柏拉圖的《對話錄》、丹納的《藝術哲學》都說:那時的戰爭全憑肉搏,因此每個士兵都得鍛煉好身體,愈強壯愈矯健愈好。青年人大半時間都在練身場上角鬥、跳躍、拳擊、賽跑、擲鐵餅,把赤露的肌肉練得又強壯又柔軟,目的是要練成一個最結實、最輕靈、最健美的身體,而沒有一種教育在這方麵做得比古希臘教育更成功的了。
這便是古希臘人偏好裸體的現實生活來源。
不但如此,在古希臘人的觀念裏,萬物之中,人是最美的。他們把具有健、力、美的軀體看作是神的饋贈,並將其作為人們追求和崇拜的最大目標。於是,古老的奧運會就成了炫耀和展示人體的盛會。美術史家阿爾巴托夫也說過:“無論在希臘人之前或希臘人之後,人們再也不能那樣單純無邪地去看待裸體了”。
正是這樣一種特殊的社會風尚和由此產生的特殊審美觀念,決定了古希臘的人像雕刻往往采取裸體的形式——這種形式在展現人體美上達到了一個無與倫比的高度。正如19世紀俄國著名的文藝批評家別林斯基所說的:“希臘人的雕像用了裸體刻畫的形式,在他人看來,這或許是厚顏無恥、有礙觀瞻的事。但在古代世界,這曾經是純潔無瑕的詩章和對人的尊嚴的賞識。”美國學者伯恩斯教授、拉爾夫教授在他們的著作《世界文明史》中說:“希臘藝術所表達的是什麼?總而言之,它是把人文主義象征化,即是把人視為宇宙中最重要的造物而加以讚美。盡管許多雕刻描繪神,但這一點也不減損人文主義的本質。希臘人的神是為人的利益而存在,所以他讚美神,也就是讚美自己。”
古希臘雕塑的裸體形式,和戰爭、體育以及審美都頗有聯係。而審美觀念一旦形成,往往會逐漸偏離原來的目的,具有相對獨立的審美意義。於是,裸體雕塑就大量出現了。
雖然我們認為古希臘雕塑采用裸體的形式與戰爭、體育以及審美都有著或多或少的聯係,但其形成的原因,至今仍未有定論。雖然如此,這並不影響我們對那些力與美完美結合、令人歎為觀止的藝術珍品的欣賞,以及對古希臘藝術家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