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戰鬥機經典戰例(1)(2 / 3)

但是,由於希特勒獨霸歐洲的野心暴露無遺,英國人民對英政府過去執行的綏靖政策所帶來的惡果已感創痛巨深,英統治集團也無法容忍希特勒獨霸歐洲大陸,所以丘吉爾政府采取了堅決抵抗的政策。希特勒眼看誘降不成,於是決定訴諸武力。

但是,跨海征服英國又談何容易!

白浪滔滔的英吉利海峽,這條巨大的天然鴻溝,最狹窄的部分也相距20多海裏,把英倫三島和歐洲大陸分開。

一百多年多年前,稱霸歐洲大陸的拿破侖幾次要跨海征服英國,都因未掌握製海權而放棄進攻打算。一百多年後,希特勒在占領法國後要想在英國登陸,就不但要求擁有製海權同時要求擁有製空權。當時,德國的海軍不是英國的對手,但是它的空軍力量在質和量的方麵都遠勝過英國。希特勒企圖靠空軍炸出一條入侵英國的道路,於是在1940年7月16日發出了準備進攻英國的第16號指令,即“海獅計劃”。

“海獅計劃”總的戰略意圖是:從拉姆斯格特延伸到懷特島以西的廣闊戰線上,進行一次奇襲性軍事行動;以挪威、荷蘭、比利時和法國為基地的3000架飛機去摧毀英國的防禦體係,在空戰中消滅英國空軍,並用火力壓製住英國海軍,奪取製空權和製海權,派25~40個師在盡可能寬闊的戰線上登陸,一舉占領英國。

“海獅計劃”規定:在8月5日前後開始對英國進行空中攻勢,然後根據空中攻勢的結果決定登陸日期。因此,“海獅計劃”成敗的關鍵將取決於空中戰役結果。希特勒把全部希望寄托在空軍司令戈林身上。

帝國元帥戈林1893年1月生於巴伐利亞,其父與鐵血宰相俾斯麥關係親密,曾受俾斯麥委派出任德屬西南非洲(今納米比亞)總督。戈林1911年畢業於德國“西點”——大利希特菲爾德軍事學院,然後轉入空軍學習飛行。一戰中曾任著名的裏希特霍芬飛行中隊的最後一任指揮官。一戰結束後,落難的戈林結識了希特勒,慢慢成為希特勒最得力的助手之一,為希特勒組建自己的隊伍,奪取政權立下汗馬功勞。1935年,戈林又受命組建了獨立的德國空軍。在戈林的扶植下,德國空軍迅速發展,至1940年初,已擁有各類飛機4000餘架,另外每月還能新增戰鬥機457架、轟炸機265架。(171)

根據希特勒的指示,戈林組成了攻擊英國的空軍集團。該集團由第2、第3、第5航空隊組成,分別部署在法國西北部、比利時、荷蘭、丹麥和挪威,從而形成了對英國的半月形攻擊態勢。該集團共有各類作戰飛機3500餘架,其中戰鬥機1400餘架,轟炸機1600餘架,各型預備飛機400餘架。而當時英國本土防空力量隻有戰鬥機約800架,高炮2000餘門。德軍擁有絕對的數量優勢。戈林向希特勒宣稱,他的空軍“隻需4天時間,就可像進攻波蘭那樣戰勝英國”。然而,戈林忽視了英國巨大的戰爭潛力,不列顛之戰剛開始不久,英國航空工業加緊了作戰飛機的生產,僅8月份就生產各類飛機1600架,其中殲擊機600餘架;而且英國擁有本土防衛作戰的有利條件,飛行員沒有被捕的風險。

事實上,納粹德國在6月初就以一小部分兵力開始了對英國的試探性轟炸,企圖通過轟炸誘使英國戰鬥機暴露實力和駐地,以查明英國空軍的兵力與部署情況,消耗與疲憊英空軍的戰鬥力及試探英國防空體係的範圍和有效程度。德國空軍所選擇的轟炸目標主要有空軍基地、城市和運輸商船。盡管在兩個多月的試探性轟炸中,德國差不多攻擊了英國所有的空軍基地,炸沉船隻45萬餘噸位,這在很大程度上幹擾了英國的戰爭準備,但英國空軍的頑強抵抗使“海獅計劃”尚未付諸實施即遭到挫折。其中有代表性的一次空戰發生在7月10日。

7月10日早晨,巡邏中的德國偵察機發現了從福克斯頓駛往多佛爾的英國大型沿海護衛艦隊。情報很快傳到德軍海峽轟炸機隊司令約翰內斯·芬克上校前線指揮部。指揮部立即向一個轟炸機大隊發出了戰鬥警報,並命令一個殲擊機大隊護航,另一個驅逐機大隊飛往同一目標。這70餘架德國飛機很快升空,組成立體編隊向英國海岸撲去。芬克上校自負地命令說:“堅決將其擊沉,決不允許英國船隻在海峽航行。”看來,他是下定決心要給英國船隊一點顏色。

德機起飛後不久,英國本土搜索雷達網中的幾個雷達站同時發現在加萊上空有大批敵機集結。於是,英國戰鬥機迅速從拉姆格特附近的曼斯頓機場起飛迎戰。英空軍第32飛行中隊的6架“颶風”式戰鬥機在比金·希爾隊長的率領下向加萊上空飛去。飛行員們在地麵雷達引導下準確地向敵機逼近。當強大的德機陣容出現在麵前時,他們不禁大為吃驚:敵機分為三層,組成底、中、高立體隊形。在20架轟炸機上麵是一層近距離支援的驅逐機,最上一層是殲擊機。但他們並未因此而驚慌失措。隊長比金·希爾中尉冷靜地命令戰友們飛進積雨雲中,躲過德國殲擊機群,然後再伺機襲擊飛行在殲擊機群下方的轟炸機。